当飞机被雷达制导的导弹在“无逃逸区”(No Escape Zone,指导弹在特定范围内,目标无法通过机动摆脱导弹拦截的区域)被锁定,是不是只有“死路一条”了呢?其实还有最后一招,就是用施放拖曳诱饵(Towed Decoy)变出一个“分身”,干扰来袭导弹的导引头,使导弹偏离目标。拖曳诱饵是一种安装在战斗机尾部的电子干扰装置,可以通过一根高强度光纤或电缆连接到飞机上,并被拖曳在战斗机后方一定距离。它通过模拟飞机的雷达特征,干扰来袭导弹的导引头,使导弹偏离目标,保护战斗机。其工作原理是当机的雷达告警接收器(RWR)探测到雷达制导导弹的威胁信号时,诱饵被释放并展开,拖曳在飞机后方大约100米处。拖曳诱饵模拟飞机的雷达回波特征,吸引雷达制导导弹的导引头。诱饵还可以发射强大的电子干扰信号,迷惑导弹的雷达系统,使其无法准确锁定母机。导弹被诱骗后,通常会击中拖曳诱饵,而非母机本身。最早的拖曳诱饵是1980年代后期: 雷神公司(Raytheon)开始研发的ALE-50系统,用电缆连接,广泛用于B-1B,F-16,F/A-18等机型。在包括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实战任务中,ALE-50表现出色,成功保护了多架飞机免遭导弹攻击。2011年利比亚冲突中,美国海军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被推测使用了ALE-50或ALE-55拖曳诱饵。空袭行动取得了成功,没有战机损失,拖曳诱饵可能在对抗雷达导弹中发挥了作用。美国援助乌克兰的F-16战斗机有可能装备ALE-50或类似诱饵系统,以应对俄罗斯的S-300/S-400防空导弹。在乌克兰空军执行的高风险任务中,这类系统可能在保护战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色列空军的F-35I“亚的斯”战斗机可能装备了拖曳诱饵系统,用于对抗叙利亚和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使用的先进防空导弹。以色列空军多次空袭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包括伊朗的军事设施,面对SA-22“铠甲”等防空系统,从未遭到损失。ALE-50的成功促使雷神公司开发了升级版的ALE-55系统,增加了光纤连接和更强的电子干扰能力,并且可以像风筝一样回收重复使用。ALE-55通过光纤电缆与母机连接,使得母机的电子战设备能够实时控制诱饵的发射信号。光纤还能提供更宽的带宽和更低的信号延迟,允许复杂的电子干扰方案。诱饵能够模拟母机的雷达特征,吸引导弹的攻击,同时利用电子干扰信号削弱导弹的制导精度。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威胁类型(如不同频段的雷达信号)并调整干扰模式,提升对抗多种导弹的能力。ALE-55在多个军事演习中表现优异,其强大的电子干扰能力显著降低了导弹命中母机的概率。实战中,其针对多频谱雷达导弹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而F-35使用的是最新的一代拖曳诱饵ALE-70,这是一种专为第五代隐身战斗机F-35设计的拖曳诱饵。ALE-70的设计与F-35的隐身结构高度融合,不影响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它从机身内部的弹射口部署,与机身保持平滑外形。ALE-70能够模拟F-35的雷达信号,并发射电子干扰信号,吸引雷达制导导弹(如主动雷达导弹)的攻击。ALE-70能够模拟F-35的雷达信号,并发射电子干扰信号,吸引雷达制导导弹(如主动雷达导弹)的攻击。使用光纤与F-35的电子战系统实时连接,使母机能够动态调整诱饵的干扰策略。ALE-70设计也是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ALE-70专门针对现代化的雷达制导和多频谱制导导弹,通过强大的电子干扰吸引导弹,保护母机。在面对高强度、多方向的威胁时,ALE-70可以提供额外的生存保障,与F-35的其他电子战系统协同工作。
ALE-70与F-35的AN/ASQ-239电子战套件、分布式孔径系统(DAS) 和其他传感器系统协同,为F-35提供360度的威胁感知和防御能力。从航展上的歼-35高清照片看,找不到类似的拖曳诱饵舱盖。也没有官方消息确认歼-35配备了拖曳诱饵。底部突出的圆柱形物体应该不是拖曳诱饵,更像是天线(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影响气动和隐身性能)。基于拖曳诱饵对提高生存力至关重要的事实,可以肯定中国也在研发类似的系统。但相比于美国四十年研发拖曳诱饵的技术积累和多年的实战经验,即使在以后能装备歼-35,其性能和美国最新一代的拖曳诱饵可能还会有比较大的差距。总之,ALE-70拖曳诱饵是F-35战斗机综合电子战和隐身防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的干扰技术和隐身整合设计大幅提升了F-35在复杂战场中的生存能力。这一系统使F-35能够在面对最先进的雷达制导威胁时,保持高效的作战能力和生存性能。这使得F-35在和歼-35的对决中占据了领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