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采油厂
打通边远单井输油“经脉”
↑ 2025年1月8日 《胜利日报》二版头条 ↑
孤岛采油厂
打通边远单井输油“经脉”
两年来,共压减单拉罐38个、单拉井36口,日减少拉液量242吨
2025年1月8日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超君 通讯员 冯金雨)近日,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十区副经理张华峰每天都到垦761-15井场“打卡”,紧盯单拉改管输项目施工,确保进度与质量双达标。
垦西垦761-15井隶属垦761-15断块,是2024年孤岛采油厂第三个零散断块单拉改管输项目。近3年,类似的“拉改输”施工已达36口,张华峰全程参与,深知其中艰辛与改造后的好处。
采油管理十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管辖着垦761-15、垦626等18个零散断块,分布着61口边远单井,井位几乎覆盖大半个孤岛探区,十分分散,此前一直采用罐车拉油的方式输油。
“单井拉油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风险和员工健康隐患大。”“运输员和押运员每天得早起拉油,路程远、路况差,阴雨天更是危险重重。”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大家。
为减少拉运车次,降低一线劳动强度,保障原油平稳运输,孤岛采油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适配油藏开发、绿色低碳环保、经济高效”为目标,打响“拉改输”工程“持久战”,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垦626断块地处孤岛油区西南部边缘,长期单井拉油,效率低且风险高。“地形虽复杂,但并非无计可施,关键要巧妙利用现有资源,打通输油通道的‘脉络’。”张华峰分析后,带领攻关团队经多次现场调研与方案论证,决定以该断块为突破口和“试验田”,开展“拉改输”工程。
工程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穿越黄河故道、引水渠区域?如何确保高风险施工安全与效率?一个个难题接连出现。为破解难题,攻关团队精心布局,采用“三位一体”统筹优化策略,对地层、井筒、地面进行全方位考量,确保每个环节都精确无误。
为保证垦626斜7井改造施工能顺利穿越黄河故道,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定向钻穿越技术,成功避开地面障碍,实现管道安全穿越。垦76平1井设计管线长达7公里,还跨水渠,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采油厂技术部门、管理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边远井班站及专业化单位联手开展“大兵团”作战,保障施工安全高效。此外,加药机、混输泵等设备安装时高风险作业多,管理十区加大人力投入,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督,严格控制风险。
8个月内,垦斜626井、垦626斜7井等15口垦626断块边远井“拉改输”成功。一条条新管线如同油区“生命线”,将分散油井相连,构建起高效安全的油气输送网络。“打通的不仅是垦626断块边远井输油管道,更是管理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张华峰对后续改造工作充满信心。
两年来,孤岛采油厂持续推进“拉改输”工程,将更多单拉油井纳入管输网络,成功完成垦西垦112-5块、孤南209块等断块的“拉改输”工程,共压减单拉罐38个、单拉井36口,日减少拉液量242吨,年降低拉运成本260万元。
“原油降本降耗,离不开工艺技术的支持。”张华峰表示,管理十区还在积极探索就地分水集中拉运等绿色低碳油气开发新模式,为安全高效输油筑牢保障。
目前,孤岛采油厂正推进垦119-7等4个井区的就地分水集中拉运工程,预计可压减单拉罐34个、单拉井5口。“可从源头上实现原油集输提效降耗目标。”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十区经理王一博说。
【END】
素材丨采油管理十区
编辑丨李超君
审核丨温 魁
监制丨原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