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荐读 2024年第3期·学科发展论坛 |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学术   科学   2024-06-23 16:30   湖北  

图源 | Internet


张洋 吴婷婷 李晶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



摘 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后,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开展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课题。学科人才是学科发展重要的拉动力,人才培养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梳理信息资源管理产生和发展进路,阐明信息资源管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多领域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特质,进而从交叉学科视角切入,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趋势,最后提出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根植课程体系、立足学科前沿、拓宽交叉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 交叉学科 学科建设 分类培养


引用格式

张洋,吴婷婷,李晶.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14(3):21-29,55.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才是第一资源,学科专业设置决定了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供给的基本结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既需要“大科学家”,也需要“大工程师”。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目录”)[1],既充分反映了知识的融合、分化与创新,又及时地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中,“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一级学科更名为“1205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学科专业的制度化体现,也是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遵循。新版目录“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更名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重要体现。一时间,围绕“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2-4]、发展布局[5-6]、学科定位[7-8]、人才培养[9-11]等,学界开展了大范围的讨论和思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也在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势在必行。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应发挥一级学科的统领作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健康的学科专业发展生态提供助力,探索出一条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本文从交叉学科视角梳理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进路,进而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分析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趋势,最后提出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  信息资源管理与交叉学科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传入中国与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几乎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历经四十余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信息资源管理与交叉学科在发展轨迹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交叉学科的发展为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而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为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1 用户影响力计算

  《信息时代宣言》[12]中指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可资利用的三项战略资源……这就是社会生产力演进的规律,时代变迁的轨迹。”可见,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时代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过程,所对应的人类社会形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几千年前,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体能为生产力来源,以土地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自然经济形态。随着人类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器和畜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到了17世纪末,工人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工具生产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组成部分——机器,机器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生产和劳动的效率。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迎来了信息社会,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生产动力除体能和机械能以外还包括智能。人们享受着信息时代的红利,但与此同时也时刻面对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量激增、虚假信息泛滥、隐私信息泄露等负面影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13]曾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到“我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渴求知识;如此庞大的信息超出了目前我们的处理能力;杂乱无章的信息不仅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灾难。”面对信息的庞大、繁杂和多元化,任何个体或组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转变,还直接促成了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集成发展。

  20世纪70年代,处于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为信息资源的显现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时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信息,如同其他自然与社会资源一样,也是一种能够被管理、能够用于提高组织的生产力、竞争力和整体效能的资源。最广为人知的案例是信息资源管理在政府工作中的实践。1980年,美国提出《文书削减法案》[14],该法案指出将信息和数据作为一种“可管理和可预算的资源”来处理,就像处理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强调对组织中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和经济的管理。自此,信息资源管理成为美国联邦信息政策和管理实践基本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的产生,逐步形成了数据管理。同时,工商管理领域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理念,主要关注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关系,关心技术投资的成本效益问题,核心活动是信息系统规划、数据规划或数据战略规划[7],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为企业信息管理。至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政府信息管理、数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管理这三个原本各自独立的领域开始在实践中相互融合,并在相关研究中逐步探寻出共通之处。这种融合共通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管理领域——“信息资源管理”。

  从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含义看,它的定义并不具有统一的内涵,在不同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有着不同定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演化。《文书削减法案》[14]中将信息资源管理定义为“与各机构负担、收集、创建、使用和传播信息有关的规划、预算编制、组织、指导、培训、促进、控制和管理活动,包括信息和相关资源的管理。”该定义将“信息”和“相关资源”定义为“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和加工利用的过程定义为“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Horton[15]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源、服务、产品和某个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管理学科,将信息视为等同于财务、物质、人力和自然资源的资源,解决了信息资源(原始数据)和由此产生的信息资产(知识)的高效和有效处理。”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起步稍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孟广均教授[16]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将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迅速将其纳入图情档的实践和研究中,围绕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实践和应用提出了系统性观点,产出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17-18]。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19]中对信息资源管理给出了定义:为达到预定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的产生及发展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不难看出,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且随着时代发展和对信息资源管理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信息资源管理不断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信息资源管理,并使之迅速在政府信息管理、数据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实践领域得到应用,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融合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学界的不断努力推动下,逐渐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可见,信息资源管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多领域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特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兼具实践性与学理性。

2.2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在1983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20],图书馆学、科技情报和档案学还分属于文学、理学和历史学三个门类下。此后不久,信息资源管理就被引入中国,而与此同时交叉学科正在我国悄然兴起。我国交叉学科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推动下诞生,1985年召开的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更是激发了学界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兴趣[21-23]。在199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第一次将“图书馆与情报学”合并作为一级学科[2],下设图书馆学和科技情报两个二级学科,其交叉融合特质已经初显。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24],将原先设置在历史学门类下的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并列,作为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下的三个二级学科。但面对一级学科名称命名由二级学科名称简单罗列的特殊情况,以及传统学科教育观念和传统单学科框架下的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困境,学界开始寻求能够覆盖更加完整的学科领域的一级学科名称。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提出了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议。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就向国务院学位办提交了将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和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图书档案学”统一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调整建议书。然而,这个建议在初期并未得到充分的共识。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25]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虽然与原名称仅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走向进一步深度融合的趋势。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交叉科学的时代。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在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前沿领域创新主动权的掌握以及复杂现实问题的解决等方面,交叉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交叉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紧迫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七”讲话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26]。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部署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文科与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农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2020年8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新增“交叉学科”为新的学科门类,同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了交叉科学部。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宣布增设“交叉学科”门类,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自设的交叉学科达到860个。一系列对于交叉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战略提升的创新举措显示了国家对交叉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以及发力的决心。

  这一决心也充分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1]中。《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是我国第5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自2023年起实施。新版目录有14个门类,共有一级学科11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1]。这是自2011年修订后,十年来的首次调整。相较于2011年版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新版目录一级学科的增量主要体现在新增的交叉学科门类下,且所有门类下均设置了专业学位。而新版目录一级学科的变量则主要体现在一级学科的删除、合并和更名。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征集,包括全国管理学部工作组、全国社会科学学科工作组以及中央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相关高校的意见,最终在2022年9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一级学科正式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这次更名并非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学科内容与学科体系的重大变革,是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走向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必然选择和重大跃迁,是在深化原有学科范畴基础之上的守正拓新。信息资源管理恰当地描述了学科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学科的本质,即学科的核心内容是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所有的基础理论、研究范式、事业发展,无不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流程和生命周期展开、衍生而来[5]。与此同时,伴随着交叉学科的高质量繁荣发展,信息资源管理能够在强化原有三个二级学科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与其他相关领域知识方法的交叉融合,更完整地覆盖学科领域诞生的新业态,起到一级学科该有的统领作用,及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总的来说,“信息资源管理”的更名历程是一个反复讨论-征集意见-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学科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以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具有突出的交叉学科属性特征,面向社会需求、整合多学科知识、积极开展交叉学科问题研究将有力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建立并完善适应新时代的学科体系。



3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趋势


学科人才是学科发展重要的拉动力,人才培养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学科不断出现新兴交叉领域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工作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呈现出新趋势。

3.1 本科专业快速布局,注重通才培养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人才过去主要以“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进行培养,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17年教育部在“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新增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培养具备数据分析、数据运营管理、大数据应用和管理决策等相关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对教育部本科专业备案结果的统计,过去数量最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2018—2022年间累计被撤销98个专业点,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在5年间增加216个专业点,专业点的“此消彼长”正在使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结构发生改变。根据调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点主要布局在信息管理、管理、经济,以及商科院系,其中在信息管理院系设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主要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实力较强的几所高校,且多数由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单位来培养,这或许可以为培育更具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特色的数据管理本科人才提供思路和启发。

  专业布局既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一环。而课程设置则是专业布局的具体体现。本科专业的快速布局呈现出对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复杂性的预见,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特点,在立足本专业基础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来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7],图书馆学专业基础包括计算机应用、数学统计以及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类课程采用知识模块划分法,划分出5个主要知识模块,要求每个模块下设立2~3门必修和3~5门选修,每个模块都为拓展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或专题保留了空间。档案学专业课程要求具备历史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课划分为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要求选择设立6~8门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要求根据学校根据自身特色与具体情况设置。专业主干课中事实上已经包含了一部分体现学科交叉性的内容,而专业方向课进一步为拓展更新兴、前沿的交叉学科内容提供空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标准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由数理类、信息技术类、经济类和管理类构成,专业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专业主干课中同样已经包含了交叉性的内容,而关于专业选修,标准更明确提出:开设相关选修课程,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并与专业主干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

3.2 研究生专业柔性设置,强调自主培养和分类培养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28]规定: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一级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2022年,与《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一同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学科与专业领域,由学位授予单位按有关规定在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与之前相比,一是学位授予单位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二是体现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并重”。从交叉学科视角下来看,二级学科和专业领域的自主设置权实际上为拓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可行的空间。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实力在我国排名前列的高校均有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具体来看,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开设的数字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22年新增的科技政策学,还有武汉大学的保密管理、广西民族大学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均是由信息资源管理主导的具有交叉性的自设二级学科。此外,除了二级学科,学位授予单位也可以自设交叉学科,如武汉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数据科学、数字传媒,吉林大学的医学信息学,河北大学的数字经济管理等均为所涉一级学科中包含“信息资源原理”的自设交叉学科。

  总体来看,信息资源管理正快速拓宽新兴交叉领域,积极参与交叉学科建设进程。从近几年本科专业布局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变化中可以分析出,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专业课程体系守正拓新,在专注信息资源管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为学科交叉融合充分预留空间;二是积极探索人才分类培养路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创新能力总体上不断提升;三是结合培养单位特色,鼓励交叉融合,信息资源管理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意识不断深化。



4  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交叉学科视角下,要构建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治理新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当持续推动厚植学科基础、面向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改革建设。第一是要在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挑战的实际需求基础上,确立培养高层次信息资源管理复合型人才目标;第二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第三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深化科教融汇,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最后,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依托实习基地、产教融合,服务信息社会建设。围绕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逐步构建起“根植课程体系、立足学科前沿、拓宽交叉领域”的培养路径,完善学科建设,将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与国家需要丝丝相扣。

4.1 根植课程体系,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对信息资源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强调专业化教学和人才分类培养,根据不同的培养层次和不同学位类型的培养目标,针对性分类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基础课厚理论基础、专业方向课博前沿知识、专业技术与实践课程重实践应用,三管齐下。同时,通过案例引入、场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探索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分析与情报服务方向应面向国家信息化与大数据战略需求,关注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智能交互,拓展对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管理分析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应面向均等服务、智慧化建设等领域,探索对知识信息的获取、整合、分享、创新等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发展;政府信息与档案管理方向应面向政府公开数据与档案信息,在基础理论指引的基础上,创新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等管理方式,促进档案信息化发展和政府信息资源化管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面向不同信息资源和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4.2 立足学科前沿,推进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设

  当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类型、三级学位协调发展的体系初步建成。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要进一步推进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在厚植学科基础的前提下,立足学科前沿,培育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

  针对学术学位,应当明确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一是在培养过程中应侧重知识前沿和理论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将信息管理学科和其他相关交叉领域应用融入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过程;二是应加强与国家级、省部级系列教学实验室、科研教学基地等的联合培养,深化科教融汇,鼓励围绕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三是应积极推动“专家进课堂”,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信息所等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专家开设讲座和授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对国际国内前沿的及时追踪,拓展学生视野,打造更加广阔的学术讨论平台。

  针对专业学位,应明晰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一是应在培养过程中应重视信息资源管理产业前沿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可采用“专业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联合培养模式,以校内导师为主促进专业理论知识拓展,校外行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联合培养;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创新融入教学实践,重视开展以实践案例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实践型创新人才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三是丰富行业导师队伍来源,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合作基地,畅通校企长期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丰富、职业素养深厚的行业导师。

4.3 拓宽交叉领域,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以融合创新为导向,拓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交叉领域,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基础学科建设为丰壤,培育探索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快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如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29],中山大学自主审核新增“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正式获批,该专业下设文献保护与修复、古籍整理与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四大方向,以文献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构成“整理-修复-保护-数字化”的全链条培养方案,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能够综合运用保护与修复、整理与活化、数字化保护、保护管理和治理等多领域知识和技能解决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胜任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的实际工作,满足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战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未来社会的创新、突破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能够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的高水平人才。因此,深度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培养单位自身特色,不断拓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交叉领域,成为打通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重要抓手。



5  结语


此次“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恰逢加快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深化推进新文科建设等重要国家战略的提出,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及时回应,也是学科发展迈向新征程的必经之路。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之路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必将面临复杂多变的时代挑战。未来仍需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专注信息资源,面向融合创新,推进创新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丰富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学科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4-01-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2209/t20220914_660828.html.(Notice from the 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Issuance of the '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2022)' and the 'Management Methods for the Catalogue of Disciplines and Majors for Graduate Education'[EB/OL].[2024-01-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2209/t20220914_660828.html.)

[2] 马费成.凝聚共识,推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3,13(1):4-8.(Ma F C.Building consensus and promoting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2023,13(1):4-8.)

[3] 冯惠玲.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名义再绘学科蓝图[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12(6):4-10.(Feng H L.Redrawing the disciplinary blueprint in the nam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2022,12(6):4-10.)

[4] 初景利,黄水清.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到“信息资源管理” ——一级学科更名的解析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4):3-9.(Chu J L,Huang S Q.From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Som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renaming of the first-level subject[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22,66(14):3-9.)

[5] 马费成.守正创新,继续推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23,44(1):13-14.(Ma F C.Uphol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 new ground,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discipline[J].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2023,44(1):13-14.)

[6] 夏立新,郭致怡.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1):9-15.(Xia L X,Guo Z Y.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discipline[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23,67(1):9-15.)

[7] 赖茂生.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演化和内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4):1-7.(Lai M S.The origin,evolution and mean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2023,46(4):1-7.)

[8] 赖茂生.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11):1-8,36.(Lai M S.The disciplinary nature and research object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tudies:Theory & Application,2023,46(11):1-8,36.)

[9] 吴丹,许浩,郭清 .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内涵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1):75-82.(Wu D,Xu H,Guo Q Y.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level one disciplin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23,67(1):75-82.)

[10]宋艳辉,魏新星,邱均平.从图情档到“信息资源管理” 的变革与发展——汲取国外四所TOP高校硕士培养的经验[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1):16-25.(Song Y H,Wei X X,Qiu J P.Th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 from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Learn the master's degree talents cultivating experience from four foreign TOP universities for reference[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23,67(1):16-25.)

[11]裴雷,胡志伟.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与影响因素[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4,20(1):13-22.(Pei L,Hu Z W.Practical logic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J].Digital Library Forum,2024,20(1):13-22.)

[12]钟义信,邓寿鹏.信息时代宣言[J].今日电子,1996(7):98-99.(Zhong Y X,Deng S P.Decla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J].Electronic Products China,1996(7):98-99.)

[13]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梅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Naisbitt J.Mega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1984.)

[14]Paperwork Reduction Act (44 U.S.C. 3501 et seq.)[EB/OL].[2024-01-31].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6070932/http://www.archives.gov/federal-register/laws/paperwork-reduction/.

[15]霍顿.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和案例[M].安小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Horton F W.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Concept and cases[M].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Press,2013.)

[16]孟广均.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科学,1992,10(6):26-27,62,77.(Meng G J.The information resource,the center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the resource managemnt of information[J].Information Science,1992,10(6):26-27,62,77.)

[17]孟广均,霍国庆,罗曼,等.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IRM)——管理思想演变史的再认识[J].图书情报知识,1997(2):2-7,17.(Meng G J,Huo G Q,Luo M,et al.From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RM)—Re-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management thought[J].Documentation,Information & Knowledge,1997(2):2-7,17.)

[18]马费成,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Ma F C,Li G,Zha X J.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RM)[M].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1.)

[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Terminology Review Committee 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cience.Chinese terms in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M].Beijing:Science Press,2019.)

[2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EB/OL].[2024-01-31].http://acgs.pku.edu.cn/ACGSXuewei/milestones/events/events-1983.html.(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Catalog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for Conferring Doctoral and Master's Degrees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Draft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EB/OL].[2024-01-31].http://acgs.pku.edu.cn/ACGSXuewei/milestones/events/events-1983.html.)

[21]钱学森.交叉科学:理论和研究的展望[J].机械工程,1985(3):46.(Qian X S.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Prospect of theory and research[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85(3):46.)

[22]钱伟长.交叉科学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J].机械工程,1985(3):46.(Qian W C.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nd scientists' social responsibility[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85(3):46.)

[23]钱三强.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J].机械工程,1985(3):46.(Qian S Q.Meet the new era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85(3):46.)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EB/OL].[2024-01-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0512 /t20051223_88437.html.(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atalog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for Conferring Doctoral and Master's Degrees and Cultivat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1997)[EB/OL].[2024-01-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0512/t20051223_88437.html.)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EB/OL].[2024-01-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1103/t20110308_116439.html.(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otice on the issuance of the Catalog of Degree-granting and Talent Training Disciplines(2011)[EB/OL].[2024-01-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1103/t20110308_116439.html.)

[2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4-02-02].http://www.scio.gov.cn/31773/31774/31783/Document/1478145/1478145_1.htm.(Xi J P.Address at the Symposi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B/OL].[2024-02-02]. http://www.scio.gov.cn/31773/31774/31783/Document/1478145/1478145_1.htm.)


作者简介

张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吴婷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李晶(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信息用户与服务,Email:lijing359@mail.sysu.edu.cn。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年第3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张洋,吴婷婷,李晶.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14(3):21-29,55.


往期 · 推荐

当期目录 | 2024年第3期

当期荐读 2024年第3期·特约稿 | 数据要素交易多边平台研究:现状、进路与框架

往期荐读 2024年第2期 | 大模型时代下全文计量分析的应用与思考 ——2023全文本文献计量分析学术沙龙综述

往期荐读 2024年第2期 | 健康信息甄别中任务难度对大学生APP使用行为的影响

往期荐读 2024年第2期 | 实验规程数据化研究与建设趋势分析


▲点击访问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小程序


制版编辑 | 周凡倩

审核 | 于   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微信号

xxzyglxb




分享在看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是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术类期刊。双月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