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 Internet
谢子霖 宋雨杉 沈锴欣 翁文国
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
关键词
复合灾害谣言 网络谣言 谣言治理 辟谣策略 灾害信息治理
引用格式
谢子霖,宋雨杉,沈锴欣,等.复合灾害谣言治理策略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14(4):52-58.
01 引言
灾害的发生会从各个层面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1-3]。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通道,使公众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接收和传播信息[4-7]。尽管这种低成本的信息交互模式令包括灾害预警信息、灾害救援信息等在内的正面灾害信息传播更加便利,能够为人类社会应对灾害提供帮助,但是社交媒体的“双刃剑”属性同样也加强负面灾害信息的传播,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8-12],其中最典型的灾害负面信息就是灾害谣言。由于人类对灾害天生的敏感和恐惧,灾害谣言能够更轻易地挑动人们的神经、吸引人们的关注。因此,相比于普通谣言,灾害谣言具有更强的破坏力,任其传播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从而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为缓解灾害谣言带来的危害,现有研究已针对灾害谣言治理作出了许多努力[13-14]。然而,正如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般,在治理谣言的同时,谣言本身也在不断演化,变得更容易传播的同时又更难以被识别。这类经过演化的谣言将具有新的特点,为社会带来更大风险的同时也会对现有的谣言治理策略造成冲击。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在单一灾害场景之中,但现实生活中不同灾害往往会同时发生,构成一种同时涉及不同灾害的多灾场景[15-19]。在这种多灾场景中,灾害谣言出现进一步演化,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复合灾害谣言。复合灾害谣言与普通灾害谣言相比差异颇多,无论是内容构成上抑或是传播规律上都存在区别,这将导致目前针对普通灾害谣言的治理策略不再适用,从而令复合灾害谣言肆意传播,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会无意义地消耗信息治理资源。因此,明确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和传播特点十分重要。只有制定适用于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手段,才能更加完善我国的谣言治理策略,从而更好地抑制灾害谣言的传播并减轻其带来的危害。
目前学者们对灾害谣言的危害已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致力于治理灾害谣言。Mondal等[20]曾提出一种可以识别灾害谣言的概率模型,对优化灾害谣言检测准确率有所贡献;Wang等[21]对Twitter用户在灾害发生期间的谣言传播行为和谣言揭穿行为开展相关分析工作,为厘清灾害谣言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提供了支持;孙冉等[22]基于可信度MAIN理论模型,结合XGBoost模型和SHAP解释方法对微博平台谣言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无论是在识别灾害谣言方面抑或是抑制灾害谣言传播方面都已取得丰富成果。然而,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中尚未特别关注复合灾害谣言治理。事实上,由于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会同时涉及不同灾害,其内容构成往往和仅涉及一种灾害的普通灾害谣言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将会导致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更加复杂,识别难度更大,因此,深入了解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构成特点对复合灾害谣言的识别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针对复合灾害谣言内容构成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尚显不足。此外,从信息耦合角度来说,由于存在多灾信息耦合效应,即不同灾害在信息层面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灾害信息的传播,这表明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规律相比普通灾害谣言也将发生变化[23]。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总结复合灾害谣言的特点并阐述其与普通灾害谣言之间的区别。首先,对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构成,展示其复杂性和对谣言识别的影响,并利用一些实际复合灾害谣言案例进行辅助说明。此外,对复合灾害谣言相比普通灾害谣言会出现传播放大效应这一核心传播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传播放大效应的原因,从而为后续治理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提供支持。其次,基于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和传播特点,从不同方面提出适用且有效的复合灾害谣言治理策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防止复合灾害谣言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从而加强灾害谣言的整体治理效果,减轻灾害谣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为灾害场景中的信息治理提供有效帮助。
02 复合灾害谣言的特点分析
复合灾害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灾害谣言,其与仅涉及一种灾害的普通灾害谣言相比差异巨大,导致针对普通灾害谣言的治理策略不再适用。本研究将分别从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两个层面分析复合灾害谣言具有的特点,为复合灾害谣言治理策略制定提供支持和帮助。
2.1 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
复合灾害谣言相比普通灾害谣言,两者内容构成不同。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构成更为复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一条复合灾害谣言中包含至少两种灾害事件
普通灾害谣言的谣言内容往往仅涉及到一个灾害事件,但是对于复合灾害谣言而言,其内容将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灾害事件。对于一条复合灾害谣言,谣言信息接收者能够很明显地同时关注到这条复合灾害谣言中涉及的不同灾害。一些典型的复合灾害谣言如表1所示。
表1 复合灾害谣言典型案例
(2)复合灾害谣言会向公众传递明确或隐含的因果关系
吸引公众关注以博取流量是谣言产生的核心原因之一。由于公众天然地会对事件产生的原因或导致的结果感到好奇,因此,当谣言内容中涉及到体现因果关系的内容时,谣言将更容易被传播。相比仅涉及一种灾害事件的普通灾害信息,复合灾害信息由于内容中涉及多种不同的灾害事件,因此造谣者能够利用这些灾害事件轻易地捏造各类明确且直接的因果关系。造谣者通过这种因果关系使复合灾害谣言能够更加抓人眼球,从而增强灾害谣言的传播并获取更多的流量。例如,捏造不同灾害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编造出危害性更高的灾害谣言。
然而,过于明确且直接的因果关系会导致复合灾害谣言能够相对容易地被识别和封禁,从而影响复合灾害谣言的关注度和传播力度。因此部分造谣者开始避免在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中出现明确的因果关系。事实上,由于公众天然地会对事件产生的原因或导致的结果进行自发推测,因此对于复合灾害信息而言,很多信息接收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分析这些灾害同时出现在一条信息中的原因,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揣测。基于这种情况,造谣者只需通过一些特定的语言组织方式对谣言接受者进行引导,就会令公众自发地认定或推测不同灾害事件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除此之外,造谣者还会选择结合上述两种形式,在复合灾害谣言中制造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继续加大复合灾害谣言抓人眼球的程度。一些较为典型的向公众传递因果关系的复合灾害谣言如表2所示。
表2 传递因果关系的复合灾害谣言典型案例
(3)复合灾害谣言中可能存在部分事实
对于真实信息来说,需要信息中的所有内容均为事实才可称之为真实信息。然而对于虚假信息而言,只要其中存在某些不实内容,则可以确认该信息为虚假信息。一些造谣者往往会在虚假信息中掺杂某些真实信息以增加其可信度,从而使散布的谣言更加难以辨认。然而,当编造仅涉及一种事件的普通谣言时,造谣者并不会首选这种向虚假信息中掺杂部分真实信息的行为。原因在于,普通谣言中可供进行混杂的内容有限,因此“假中掺真”的操作成本较高,反而不利于造谣者编造谣言。然而,由于复合灾害信息的存在,造谣者能够十分便利地对复合灾害信息中涉及的任意一种灾害事件的信息进行造假,并同时保证其他信息仍旧真实。通过这种方式,造谣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编造出一条“假中掺真”的谣言。公众辨认复合灾害谣言的难度将因为这种“假中掺真” 的特点而加大。一个典型的内容中存在部分事实的复合灾害谣言案例由图1所示。
图1 2023年7月出现于我国的复合灾害谣言
“持续强降雨致卢沟桥坍塌”
总结来看,复合灾害谣言中的内容构成令复合灾害谣言拥有抓人眼球、辨认困难、容易挑起公众情绪等不同特点,其与普通灾害谣言的差异如表3所示。这些特点导致灾害复合谣言危害巨大,甚至会因公众在关注复合谣言时对其展开的过度解读,而继续滋生基于原始复合灾害谣言的次生谣言,给灾害谣言治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表3 复合灾害谣言与普通灾害谣言之间的对比差异
2.2 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特点
除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外,还需对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最近,Xie等[23]已验证多灾场景中不同灾害之间除在物理层面外,在信息层面同样也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灾害信息的传播规律,并提出“多灾信息耦合”这一理论概念。基于这一理论,本研究认为相比普通灾害谣言,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也会发生变化。本研究从新浪微博平台与微信公众平台上以关键词命中法共采集2022年9月四川地震-公共卫生事件双灾场景中出现的所有灾害谣言前7日的传播数据10594条,并对每小时各个灾害谣言的传播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复合灾害谣言“地震后成都封控小区拒绝居民外出避险”和“四川地震,一小区居民管理员称‘都不准跑’”的传播峰值明显高于普通灾害谣言。
对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放大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梳理,发现其出现传播放大现象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两点,分别是多灾场景中公众对灾害的关注情况以及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在多灾场景中的信息发布策略,两者分别可以从不同层面解释复合灾害信息的传播放大现象。首先,多灾场景中公众对灾害的关注情况能够解释复合灾害谣言出现传播放大现象的内在原因。Xie等[23]已经证实在多灾场景中,公众对灾害的关注会增加,又因复合信息具有更抓人眼球的特点,故而复合灾害信息更容易被关注并被传播,从而出现传播放大效应。另外,在多灾场景中,一些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极有可能采取发布复合灾害信息的策略以获得更多关注。在执行这一策略的同时,一些过于追求吸引公众关注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将忽视某些复合灾害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造成虚假信息(即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通过继续观察所收集数据发现,确实存在发布或转发相关谣言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其发布复合灾害信息这一策略令复合灾害信息受到的关注增多,进而导致其传播放大现象。上述造成复合灾害谣言出现传播放大现象的原因如图2所示。
图2 复合灾害谣言出现传播放大现象的原因总结
03 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策略建议
复合灾害谣言抓人眼球,辨别困难,对社会的危害极大。随着多灾场景的频发以及公众对多灾场景的关注日益增多,对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已经势在必行。只有从多个角度同时下手,全面考虑各个因素,才能有效地治理复合灾害谣言。基于前文所述的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与传播特点,本研究提出适用于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策略。
3.1 改进现有谣言识别机制
在传统的谣言识别机制中,复合灾害谣言尚未被重点关注,因而也没有针对复合灾害谣言设置专门的识别方法。相比普通灾害谣言,复合灾害谣言内容结构更为复杂,识别难度更大,如果运用传统谣言识别机制来识别,极有可能忽略一些不易识别的复合灾害谣言,从而降低灾害谣言的识别效果,造成这些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较为合适的方式是对现有的灾害谣言识别机制进行以下改进:
(1)需要在现有成熟的灾害谣言识别机制的基础上增加复合灾害谣言识别功能,建立能够有效识别复合灾害谣言并能够自我迭代更新的智能信息分析机制,以增强灾害谣言识别能力。
(2)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灾害信息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分类,以精确识别灾害信息中是否存在不同的灾害事件,为识别复合灾害谣言提供支持。
(3)根据复合灾害谣言的特点建立能够有效判断信息内容间因果关系的识别机制。可以建立常见灾害谣言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库中的复合灾害谣言进行分析,探索已有复合灾害谣言中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其结果可以作为辅助材料提供给信息内容因果关系识别机制,帮助提升复合灾害谣言识别效果。
(4)将识别复合灾害谣言的新机制与现有成熟的谣言识别技术相结合,做到全面检验复合灾害信息内容的真伪,以提升判断该复合灾害信息是否为复合灾害谣言的准确度。
3.2 最大化复合灾害谣言辟谣信息功效
辟谣信息作为治理谣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最大化其功效意义重大。本研究继续以复合灾害谣言“地震后成都封控小区拒绝居民外出避险”和“四川地震,一小区居民管理员称‘都不准跑’”为例,收集关于这两条复合灾害谣言的辟谣信息数据5698条,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观察发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会发布或转发上述两种复合灾害谣言的辟谣信息。该结果表明,推动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发布复合灾害辟谣信息有助于增强辟谣信息的传播,从而抑制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最大化复合灾害谣言辟谣信息功效对灾害谣言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通过释放辟谣信息的力量有效抑制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减轻复合灾害谣言造成的危害。
然而,由于影响辟谣信息传播的因素较多,是否有其他方式增强复合灾害谣言辟谣信息的传播尚未有定论。基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鼓励不同科研领域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整合不同领域科研力量,响应国家科技发展创新号召,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科研领域则可以通过期刊专题征稿、举办相关学术交流等方式号召科研人员关注相关问题,探索如何实现最大化辟谣信息效益,以解决现实中灾害谣言治理的困难与挑战。
3.3 加强灾害谣言相关知识科普工作
复合灾害谣言相比普通灾害谣言危害性更大。但是,现有的谣言相关科普材料中尚未特别强调复合灾害谣言,以至于公众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这类特殊灾害谣言的危害性。事实上,对谣言相关知识的宣传和科普始终是谣言治理策略中的关键一环。而随着网络谣言形式的不断演化,谣言相关科普材料和谣言相关知识科普方式也需要持续更新,以保证科普效果。对于灾害谣言相关科普材料,需要明确区分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分别增加对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的定义。
(2)需要对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的内容特点进行对比说明,从内容构成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强调复合灾害谣言内容的复杂性及其难以被识别的特点。
(3)需要对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特点进行对比说明,揭示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放大性,并强调这种传播放大性对社会带来的危害。
(4)需要重点对比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难度差异,总结治理复合灾害谣言时遇到的困难,强调关注复合灾害谣言的必要性,以引起公众对复合灾害谣言的重视。
(5)需要提供和展示典型的具体灾害谣言案例,并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阐述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之间的差异,让公众了解复合灾害谣言具有的独特特征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增强公众对复合灾害谣言的认识。
此外,对于灾害谣言相关知识科普方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线上传播力度,具体做法如下:
(1)官方可以与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进行合作,将包含复合灾害谣言信息相关内容的科普材料制作成扎实的文案、精美的图片或引人注目的视频并向公众进行传播。
(2)官方可以通过其自身影响力引导公众通过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对相关科普材料进行讨论,并举办线上宣传活动,最终达到增强灾害谣言相关知识的宣传效果。
(3)在加大线上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应始终秉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保证灾害谣言相关知识宣传科普工作尽可能囊括所有人群,以扩大宣传范围。
3.4 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规
治理复合灾害谣言的传播同样需要从法律层面出发,尤其是其在网络上的传播。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过快,一些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的制定并未完全跟上,尤其是与网络谣言相关的法律法规,许多心怀叵测之人试图抓住这种空档以传播谣言牟取流量和利益。公众对灾害天然的敏感与恐惧,令灾害谣言具有比普通谣言更加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制定对散布网络谣言的用户(特别是针对散布灾害谣言的用户)的惩罚措施已经迫在眉睫。官方可以考虑在网络安全法规中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根据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例如区分普通灾害谣言和复合灾害谣言),再观察网络谣言是否出现更广泛的传播现象。结合被传播的网络谣言内容的危害性和真实的传播情况,评估该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对谣言制造者进行合理的不同程度的惩罚。当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得到完善,对谣言制造者的惩罚措施有法可依、惩罚力度足够,便能从源头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网络谣言治理与灾害谣言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04 结束语
复合灾害谣言有别于普通灾害谣言,其内容构成复杂且抓人眼球,具有传播放大现象,对社会的危害更大。随着多灾场景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复合灾害谣言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增加。若不针对复合灾害谣言进行有效治理,任其肆意传播,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研究对复合灾害谣言开展深入分析,从内容和传播两个层面梳理总结复合灾害谣言具有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针对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策略建议,希望能够为净化灾害场景中的网络环境、维持灾害场景中的社会稳定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年第4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谢子霖,宋雨杉,沈锴欣,等.复合灾害谣言治理策略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14(4):52-58.
往期 · 推荐
制版编辑 | 周凡倩
审核 | 于 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