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里应急救援物资仓库搬出抽水泵,并抬至附近河埠头;铺展消防水带,将数十米长的消防水带与抽水泵连接……临近年关,在骆驼街道朝阳村文化礼堂附近,近10位朝阳村义务巡逻队志愿者分工有序,共同参与冬季消防演练。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只是志愿者多年苦练应急救援技能的缩影。朝阳村义务巡逻队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等实际情况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响应群众需求,从治安巡逻单一化领域,逐步拓宽至安全防护、定纷止争等多元化领域,实现了从治安巡逻到和谐共促的三级蝶变。
43年前,随着群众对于治安巡逻的呼声愈来愈高,朝阳村义务巡逻队应运而生。“以前,逢年过节,村民家中经常失窃。义务巡逻队分配力量,六七位志愿者为一组,负责晚上8点至12点这一时间段的治安巡逻,警惕小偷来踩点。”刘国君说。
沈明江、刘宏、刘国君既是老党员,也是义务巡逻队首批志愿者,共同持续服务村民43年。1983年12月的一个深夜,一村民因点蜡烛照明,导致家中发生火灾。“一听到着火了,志愿者立即从床上跳起来,赶到现场救火。”沈明江回忆,当时志愿者在治安巡逻过程中发现了火情并及时发出求救。那天很冷,有些志愿者没穿外套就赶来帮忙。
历经一个小时,志愿者终于将这场火灾扑灭。“这是义务巡逻队首次灭火。担心火情复燃,志愿者主动留守火灾现场。”让刘宏印象最深的是,用水灭火时,志愿者衣服湿了,凌晨三四点,沾水的衣服结了冰。
多年来,义务巡逻队正能量持续迸发。“一开始,志愿者只有6位。现在,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加入,志愿者队伍人数上升至17位。”朝阳村党总支书记唐小明也是一位志愿者。
在朝阳村,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目前已超3300人,流动人口管理难问题逐渐显现。一对年纪较小的贵州籍姐弟,随父母租住在该村。一日,姐姐带弟弟出门玩耍,在骑自行车时,不慎连人带车冲入河里。志愿者陈善平与路人及时出手,成功将这对姐弟救上岸。
一到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便来朝阳村与父母相聚。“‘小候鸟’父母工作忙,在白天没时间管孩子。天气一热,很多‘小候鸟’喜欢到河里野泳。”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晨敏说。在高温下,志愿者排摸重点隐患区域,及时制止“小候鸟”野泳。义务巡逻队也为“小候鸟”量身推出防溺水培训课程,教授防溺水技能,提升安全意识。
除流动人口子女安全外,电线私拉乱接、电瓶车飞线充电、煤气管老化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志愿者上门排查瓶装燃气使用情况,登记燃气管老化等问题,再由村里出资,为流动人口家庭免费更换燃气管,提升瓶装燃气使用安全系数。自成立义务巡逻队以来,朝阳村年均累计开展平安主题活动约8次,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
安全防护也需志愿者的应急救援知识、技能与时俱进。“除了利用晚上、周末等空闲时间,我们也会主动请假,前来参加义务巡逻队的培训。比如,救火需要使用专业的设施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面对电动自行车火灾,要第一时间断电、撤离人员,用专用灭火毯进行覆盖,看情况拨打119。”61岁的刘国君从20岁开始参加义务巡逻队。队伍成立伊始,刘国君等志愿者就自学了抽水泵等灭火设施设备的使用。
“以共建共治共享凝聚力量,共同打造平安和谐新家园,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村民印象中,义务巡逻队服务到哪里,哪里就撒下平安和谐的种子。这也让义务巡逻队多了和谐共促队的美誉。
村民以前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如果子女不给赡养费,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出现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志愿者一看到老人遇到困难,便会邀请相关老人亲友、邻居,一起上门劝说老人子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村中老人解忧。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朝阳村义务巡逻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一位村民在家门口养兔子,邻居因兔粪臭味备受困扰。“养兔数量只减不增,每天清理兔粪,并将冲洗污水接入污水管网,确保异味不影响村民生活。”刘晨敏等志愿者多次上门劝解调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化解双方矛盾。
在志愿者助力下,朝阳村坚持源头预防和前端治理,加强形势分析、风险评估、案例剖析、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2024年,志愿者参与调处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经济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年均6起。唐小明表示,义务巡逻队将凝聚更多力量、集聚更多资源,在提升风险化解能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夯实安全防线等领域,力争释放更多平安建设效益,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