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懒鸟效应”才明白: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的是两种人生

教育   2024-09-04 20:00   中国  
作者 | 暖心
来源 | 萨提亚育儿 (ID :satiryuer

董宇辉曾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了“懒鸟效应”。


森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鸟很勤奋,每天练习飞行技巧,努力觅食;另一只鸟却很懒,总是赖在窝里,不肯努力,只想等着勤奋的鸟儿来投喂。


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奋的小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强壮,飞行技巧也越来越娴熟;而懒惰的小鸟,却因为长时间不运动,身体变得很虚弱,甚至连飞行的力气都没有了。


有一天,森林里突然燃起了一场大火,勤奋的鸟儿凭借着娴熟的飞行技巧逃离了火场,而懒惰的小鸟却因为无法飞翔得太远,最终被活活烧死。


“懒鸟效应”仿佛是一面镜子,会照出生活中的两种孩子。


一种是自律的孩子,知道努力读书是出路;


另一种是懒惰的孩子,觉得读书苦,整天懒散、沉迷于游戏,只想过舒适的生活。



俗话说:自律者出众,懒惰者出局。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未来面临的是两种人生。



01
有目标感VS自毁未来



有一个叫张焕腾的中专男孩,凭借着自己的强烈目标感考入了清华大学。

进入中专以后,他给自己做了规划:先考本科、再考研、最后考博士。

他不仅制定了很详细的学习计划,还非常自律。

每天6点起床、10点睡觉,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每天将自己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没有一刻松懈。

后来,他成功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

他并没有因此放纵,依然实行着他的第二目标,经过不断地努力,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


有人说:时间就像散乱的珍珠,当拿一根绳子给串起来时,才能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这根绳子就是目标。

只有在清晰的目标下,孩子才会明白努力的意义,他就会明白“想要什么和该做什么”。

詹姆斯·艾伦曾说:

目标的坚定是所有努力的根源,它可以将努力的信念,深根在孩子身体的每个角落,促使他锲而不舍地不断前进。

目标感强烈的孩子,内心潜藏着强劲的力量,更强的自律性,还有越抗越勇的逆商。

没有“目标感”的孩子,即使天赋再好,也很难出众。

一位网友讲了她女儿的经历。

女儿从小学习成绩很好,乖巧听话,别人都很羡慕她。从小学到高中,女儿一直按照她的要求走,如愿地考上了理想的医科大学。

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她发现女儿对医学一点兴趣都没有,也不想当医生。

女儿每天躲在宿舍里,打游戏、刷视频,还经常因为睡懒觉而旷掉早上第一节课。

后来等到别人都要大学毕业、实习找工作了,女儿却因为专业能力不够,论文答辩都无法通过。

她感慨道:没有目标的孩子,真的会把一手好牌打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有目标和有规划,才会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02
自信VS自卑


乔布斯曾说过:

“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这就意味着:自律的孩子拥有自信。

这让我想起刚刚高考完的侄女。

从高一开始,侄女就变得非常自律。

放寒暑假从来不会睡懒觉,每天早早就起床学习、刷卷子、上网课,有时候妈妈劝她别给自己压力太大,她都舍不得松懈一下。

可是,到了临近高考前,她却突然放松了下来,每天都会听点音乐、晚上不再熬夜刷题,早早就上床睡觉了。

当时,她的妈妈还以为她是因为压力太大,开始摆烂了,心里急得不行。

她却很淡定地对妈妈说:你放心吧,我已经努力三年了,在这最后的时刻我想给自己松绑一下,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

果不其然,当看到成绩那一刻,她妈妈都不相信她能考615分。

自律,赢来的是孩子对现实的自主感,他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每个时刻内心都散发着笃定与从容。

反观那些因为读书苦而沉迷于游戏的孩子;那些靠着父母督促与监督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内心都羸弱不堪。

有一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习,父母不提醒他,他就不会学习。

父母为了逼他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监督着他,不敢有一刻的松懈。

然而,去了大学之后没有人管束,他就变得颓废了。

天天打游戏、刷视频,还经常旷课。

可是,他看着同宿舍的人都很自律地学习,而他缺少父母的监督,学习和生活都成了一盘散沙,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内心非常崩溃。

于是,他向父母求助,父母却觉得他需要独立,不再给他任何帮助。

于是,慢慢地,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什么都做不好,还因为心理的内耗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

不自律的孩子,很容易被一些挫折击溃,然后陷入一种“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自卑感中。


自律的孩子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好的习惯会变成他的优越感,让他充满自信。

而不自律的孩子,很容易被现实击退,让自己陷入内耗中。

自律的孩子,才能过上自主的人生。


03

有毅力VS没定力



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曾访谈了一位外交官员:李松,讲述了他在衡水中学的学习经历。


节目中有一幕是学霸一天的时间安排:


6点做早操,起床铃一响,他们立即起床;


7点晨读,很多学生为了避免犯困站着读书;


8点开始上课,有的学生只能利用课余间隙去刷牙洗脸;


12点的午餐时间,有不少同学边排队边背单词;


……


一天的时间,他没有一刻在松懈。


李松谈到那几年的毅力,这样说:


“军训结束后,便适应了衡中的自律生活。我觉得衡中的节奏,衡中带给我最多的感受,不是压抑和痛苦,而是大家一起为青春奋斗的美好。”



自律的孩子,他们会将痛苦转化成动力,内心充满一种“我一定要做成这件事”的信念,内心也会拥有不断前进的坚韧与毅力。


这些孩子,他们用最大的毅力战胜了自己,所以有更多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而那些贪图享乐,毫无自制力的孩子,往往只会获得短暂的满足和快乐,最终失去长远的自由。


有一个叫李贝尔的大学生,两次踏入浙江大学都被劝退。


第一次:因为他疯狂沉迷于游戏,导致他旷课、挂科,最终因为学分太少而被学校劝退。


后来他又努力复读再一次考入了浙江大学。


可是,第二次他依然没有抵住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斗,如果你管住了自己,就能拥有更多自由;如果你管不好自己,就只能被现实左右。


放纵是人的本性,而克制则是人的理智。


试想一下,很多不自律的孩子:沉迷垃圾快乐,被网瘾束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当别人可以自由选择人生时,他们只能囿于现状,最终做一个被岁月蹉跎的人。


自律虽然是痛苦的,但唯有克服痛苦你才会成长。


坚持、坚韧、习惯才能构成一个自律且成功的孩子。



04

自律的孩子,都是父母“托举”出来的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写道:

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这就意味着,要想孩子自律,父母的教育在第一位。

1)自律的父母,点醒孩子的内驱力

有个名为“念卿”的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爷爷对他影响深刻的事情。

她说:

爷爷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写一会毛笔字,写完再睡觉。

看到他都那么努力,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每天放学就自己写作业,从来不用大人催。

没有天生自律的孩子,却有天生会模仿的孩子

父母的所有言行都是一句提醒,告诉孩子:你现在该干什么。

自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自觉。

2)为孩子制定规则

正如《男孩为何难养》中所指出的:

“男孩需要界限,界限给他们行事的依据并让他们有条理。”

实际上,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约束去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

比如:每天该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

规则是养成自律的第一步,合理地帮孩子规划,他才能做到有目标地去努力。

有目标、有规划,孩子才能去奋斗,去努力,以此来找到学习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3)给予孩子掌控感

在学习上,父母要避免去监督和催促。

被动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努力。

将学习的掌控感还给孩子,让他知道: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有一位网友说,有一天他的孩子问他:放假了,我能不能玩两天再写作业?我能不能玩一会再写作业?

他没有立即回答孩子,而是告诉孩子:“这事你自己定就行,你长大了自己完全可以做主。”

于是,在没有他监督的情况下,孩子玩了两天以后,开始学习了。


平时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让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自由的人”,他们才有自发的动力去学习、去探索生命的方向。

有掌控感的孩子,会明白自己的责任,会知道“努力和颓废”的尺度。



05


听过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

简单来说就是:成就孩子的也是父母,毁掉孩子的也是父母。

没有孩子是天生优秀的,父母的托举才能让孩子的人生充满曙光。

所以,父母要用言行去影响孩子,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责任感;

为孩子塑造强劲的自控力,让他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自律是自控力、是责任、也是自由。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帮助他养成自律,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文章转载自: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催眠、家排、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让心理学疗愈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原平台授权。
插画:在在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钱志亮工作室】

回复【手指操】,跟钱老师一起锻炼手脑灵活性吧!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钱志亮工作室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