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产教融合,必须破除三大假象,躬耕三到五年,十个落地做法是~

文摘   教育   2024-10-23 16:01   天津  

如今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国家战略。

不管你是正在参加高校教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的产教融合赛道,还是其他赛道,产教融合都可作为教学创新的战略举措。

但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要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我们必须先破除一些常见的假象,并依托课程采取一系列落地做法,躬耕三到五年,才能使产教真融合。

产教融合的三种假象

假象1 表面联姻,形式主义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双方签订一份合作协议,而是需要双方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共同育人、共同创造价值。要避免表面上的合作,而是要真正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与教育资源相结合,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例如,某高校和一家知名企业在盛大的签约仪式上宣布达成产教融合合作。双方代表握手、合影,媒体纷纷报道,看起来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合作。然而,在签约后,双方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和合作内容,协议文件只是挂在墙上,成为了一个装饰。

这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虽然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双方并没有真正的互动和合作,协议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产生实际的效益和影响力。

    假象2 走马观花,各自为政

    产教融合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不能各自为政,而是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教融合取得实效。

    例如,为了推动产教融合,某高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生们在企业内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看到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和繁忙的工人,但并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实际需求。

    这种参观的假象在于,虽然学生有机会接触企业,但由于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体验,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营和需求,也就无法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假象3 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导向

    产教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双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教育发展和社会价值。要树立长期合作的理念,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例如,某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了一门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然而,由于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课程只持续了几周,学生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深入掌握和应用。

    这种假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虽然学校和企业有合作的意愿和行动,但由于缺乏持续、深入的投入和支持,合作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也无法真正从合作中受益。

十个落地做法

为了让产教融合真正落地,避免表面文章或浅层实践,让学生真学习,可以采用以下10种具体做法

做法一:真实项目引入课堂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实践基地。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而学校则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和资源。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分组协作,全程参与:在引入真实项目后,学生将被分组并分配不同的任务角色。每个小组需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实施开发,并最终完成项目的验收。这样,学生不仅能全程参与项目,还能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挑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导师指导,定期反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不仅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能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导师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项目进展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成果展示,交流学习:项目完成后,学校可以组织成果展示活动,邀请企业代表、校内外专家以及同学参与。学生可以在展示中分享他们的项目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也是一个促进校内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做法二:岗位模拟与角色扮演

设立虚拟企业环境:在课堂上,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企业环境,包括不同的部门、岗位和职责。通过详细的岗位描述和角色设定,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

角色扮演与任务分配: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如项目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员等。随后,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和工作职责。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挑战。

模拟工作流程与决策:在模拟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讨论、编码实现、测试验收等环节。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决策,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与总结:模拟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和总结。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收获,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

做法三:企业导师现场指导

邀请行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积极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联系,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行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项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现场指导与答疑解惑:在学生的实践项目过程中,企业导师可以定期进入课堂,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现场指导。他们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向企业导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业的解答。

实时反馈与调整方案:企业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实时的反馈和评价。他们可以从行业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作品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完善和优化项目方案。学生可以根据企业导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实践方向和方法,提高实践效果。

经验分享与职业规划:除了对实践项目的指导外,企业导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行业发展趋势。他们可以介绍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企业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建议。

做法四:产教融合线上平台

构建全面的线上学习资源库:线上平台可以整合企业与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行业专家的授课视频、实践案例、项目经验分享等,形成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自主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实践项目线上协作与指导:通过线上平台,企业可以发布实践项目,学生则可以组队参与并完成。平台提供项目管理和协作工具,方便学生进行任务分配、进度跟踪和成果展示。同时,企业导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和点评,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实习机会线上匹配与对接:线上平台可以建立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实习对接机制。企业可以发布实习岗位信息,学生则可以提交个人简历和申请。平台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实习机会。此外,平台还可以提供实习过程管理和评价功能,确保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建立线上互动与交流社区:线上平台可以设立专门的互动与交流社区,鼓励学生、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在社区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践经验,寻求帮助和建议。教师和企业导师则可以定期参与社区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做法五:创新教学方法融合

问题导向学习与企业案例结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导向,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资料收集、方案设计等步骤,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实际需求。同时,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学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与产教融合互补: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讲授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产教融合中,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而在课堂上则重点进行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和问题解决。这样,教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合作学习与团队协作: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与企业实际问题相关的项目进行探究。在小组内,学生需要共同制定方案、分工合作、互相支持,最终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还能在相互学习中发现不足,共同进步。

项目式学习与成果展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产教融合中,教师可以设定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学生需要围绕项目目标,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并最终形成项目成果。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能从他人的展示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做法六: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

实践成果精心准备学生需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确保展示内容清晰、完整。这可以包括项目报告、产品模型、演示视频等多种形式,以便充分展示实践过程和成果。

展示活动多样化设计:组织多样化的展示活动,如实践成果展览会、项目路演、现场演示等。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还能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考试成绩,而应更加注重实践过程和成果的评估。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从实践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开展同学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反馈与指导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企业导师和同学的评价意见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同时,教师也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激励机制的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设立实践成果展示的优秀奖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还能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做法七:行业前沿知识讲座

精心策划讲座内容:与行业专家深入沟通,确保讲座内容既涵盖行业前沿知识,又贴近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可以包括新技术、新标准、市场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讲座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互动环节设计:在讲座中设置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讲座内容。

讲座后的延伸学习:讲座结束后,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延伸学习材料,如行业报告、研究论文等,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撰写学习心得,以促进知识的内化。

与行业专家建立长效联系:除了定期举办讲座外,还可以建立与行业专家的长效联系机制,如设立咨询邮箱、组织线上交流等。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增强学习效果。

反馈与改进:每次讲座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讲座的满意度、建议等。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讲座内容和形式,确保讲座的质量和效果。

做法八:企业实习与跟踪反馈

校企联合制定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商讨并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确保实习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要求紧密结合。实习计划应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分配、时间安排以及预期成果,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具体的实习指导框架。

实习导师制度:学校和企业应为每位学生分配实习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实习导师应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定期跟踪与反馈:学校应建立实习跟踪反馈机制,定期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和进展。通过定期与实习导师和企业沟通,学校可以掌握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实习成果展示与总结:实习结束后,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成果展示和总结。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习中的经历、收获和体会,同时也可以对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成果和反馈,对实习计划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做法九:课程与教材共建

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学校应积极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课程的设计过程。这些专家可以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标准,为课程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对接。同时,他们也可以分享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使课程内容更具时效性和前瞻性。

共同编写教材与案例: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组织编写教材和案例集。在编写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交流,将企业的实际案例、项目经验和最佳实践融入教材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文档、操作手册等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变化,课程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学校与企业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交流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这样可以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行业标准保持同步,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环节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践环节的设置。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实践项目、实验和实训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支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条件。

做法十:产教融合研究项目

设立产教融合研究基金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产教融合研究基金,用于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基金可以来自于学校的经费预算、企业的赞助或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确保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教师企业双向挂职: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技术需求。同时,也欢迎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或参与研究项目,实现教师与企业的双向交流。这种挂职制度有助于教师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标准融入研究中,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研究成果,如课程方案、教材、案例集等,应转化为教学资源,供学生使用。这些资源可以反映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成果,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

建立项目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产教融合研究项目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和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这可以激发教师参与研究项目的积极性,推动产教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产教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研究工作。

产教融合不易,其背后的保障机制相当复杂。本文重点总结一些普通老师可以做的事情,不能做到的,可暂忽略。

温馨提示:若需教学创新大赛“一对一”指导,请加“肯学君”老师微信。

一对一指导内容:

  • 总体教学设计和赛道选择(专家视角:如提供总体教学设计思路和选择合适赛道的建议)

  • 教学大纲提升评委视角:按照总体教学设计,完善大纲关键点及细节)
  • 课堂实录教案优化(学生视角:提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具体教学实施思路,支撑总体教学设计,体现“两性一度”)
  • 教学创新报告打磨(评委视角:标题凝练、痛点挖掘、方案匹配、成效突出、细节完善)
  • 现场PPT汇报与问答演练评委视角:标题再凝练、提纲再对标、教学再设计PPT优化、多元沟通训练、问答预演
 欲知一对一指导和沉浸式工作坊详情,点击下面链接:
教学创新大赛1对1指导和沉浸式工作坊纲要


如果该文有启发,请给肯学君来个点赞、在看收藏分享,星标/置精彩内容不错过

肯学君
聚焦“教创赛、一流课程及教学创新”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