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长老:佛光普照,一生修行与奉献的传奇

情感   2024-11-21 01:18   江苏  

在浩瀚的佛教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高僧以其卓越的修行、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茗山长老,便是这样一位在佛教界享有盛誉的高僧,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14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与佛有缘的生命——钱延龄。


父亲是上海《申报》副刊编辑、学校教师,母亲是一名佛教皈依弟子,兄姐妹人,全家六口靠父亲在私塾教书过日子,生活淡泊艰苦。


自幼随母信佛的他,在19岁那年,于家乡罗汉院剃度出家,法名大鑫,字茗山,从此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家后的茗山,并未停下求知的脚步,他先后前往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并考入焦山佛学院深造。


在佛学院的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深受师长们的器重。


这段求学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对佛教教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在焦山佛学院,茗山长老遇到了他人生中的重要导师——智光法师。


智光法师是近现代华严宗的著名僧人,他创办的焦山佛学院汇聚了一批批有志于佛教事业的学子。


茗山长老在佛学院的学习期间,不仅深入研读了佛教经典,还广泛涉猎了儒学、道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学思想体系。



他的佛学造诣深厚,精通诗文、书法,著有《茗山文集》《茗山日记》等作品,这些著作在佛教界和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抗日战争期间,茗山长老展现出了佛门弟子的担当与勇气。他受太虚大师之命,在湖南衡阳、耒阳等地创办佛学院,筹集粮衣支援抗战,还组织救护队为国效力。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佛教徒的慈悲与智慧。


茗山长老不仅关注国家的命运,更关心民众的苦难。


他积极参与救灾赈贫等慈善活动,为受灾民众送去温暖和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茗山长老积极参与寺庙的恢复与建设工作。


他先后担任定慧寺、栖霞寺方丈等职务,为寺庙的重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茗山长老的领导下,定慧寺、栖霞寺等寺庙不仅恢复了往日的辉煌,还成为了佛教信徒们朝拜祈福的圣地。


同时,他还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的推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佛教人才。


他亲自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日常教学工作,为培养新一代的佛教僧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赵朴初曾说,“我与茗山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是难得的挚友。”



在无锡,茗山长老与祥符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兼任祥符寺住持期间,致力于寺庙的恢复与管理工作。


他深知寺庙是佛教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场所,因此他倾尽全力,对祥符寺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扩建。


在他的努力下,祥符寺不仅恢复了往日的庄严与肃穆,还成为了无锡地区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茗山长老在无锡期间,还积极推动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通过举办佛学讲座、经文诵读等活动,促进了无锡地区佛教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他还与无锡的佛教信徒和僧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佛教教义和修行指导。



晚年时期的茗山长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弘法利生。


他多次出访国内外,讲经传戒,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我国与境外佛教界和文化界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足迹遍布香港、泰国、美国、台湾、斯里兰卡、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尊敬。


茗山长老的晚年生活简朴而清苦,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佛教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他坚持每天诵经念佛、为信徒祈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佛教徒的信仰与追求。

2001年6月1日,茗山长老在上海安详示寂,享年88岁。



他的圆寂不仅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也是社会的一大损失。


然而,茗山长老的精神和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他的一生是修行与弘法的一生,是慈悲与智慧的一生,也是奉献与担当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佛教徒的信仰与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茗山长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至深的事迹。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佛教史诗。



他的一生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践行和对爱国爱教精神的生动诠释。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为佛教事业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茗山长老虽然已经圆寂西归,但他的佛光却永远普照人间,照亮着无数人的心灵之路。



欢迎持续关注
一路精进同行

天地人和
探秘宇宙万物,静观世间人情,共促天地人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