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聊聊一款卖爆了的产品:
中意人寿分红增额寿
但是有个数据还在确认,
严谨起见,过两天再发。
今天想和你聊聊,一个神奇的行业:
网约车。
在一片萧瑟中,网约车是为数不多的高速增长行业。
相较于2022年,网约车市场增长了近50%。
这是从事网约车行业的老同学分享给我的数据。
原因主要有两个。
1. 出行增加了。
2. 失业增多了。
口罩结束后大家开始出门了,于是需求增加了;
最喜欢的车模:VW T1、VW T6、Isetta
我是一个喜欢研究网约车的社恐。
我滴滴的ID是:
因为我在叫到车后,不想让司机打电话。
我非常享受「双方一言不发,心有灵犀在上车点找到对方」的那种感觉。
我会脑补一个场景:
司机说,来啦?
我说,嗯,来了。
因为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无需任何语言就能达成共识。
啊,真爽…
大多数时候,我会打专车。
专车的服务,也是我研究的对象。
App上的按钮、界面的风格、和用户交互时采用的话术、司机见面后的表达、车厢内的气味温度和饮用水……
停车场偶遇老爷车T1
今天我就在想:
如果哪天我去开网约车了(专车),我会怎么做?
别担心哈,我的业务和团队一切都很好,我只是喜欢做各种天马行空的假设……
认真思考后,我觉得我肯定会做这几件事:
第一,好好陪乘客聊天。
我性格比较闷,但如果为了工作,我可以变得很健谈。
不管是对于北京这座城市,还是对于客户需求的把握,我应该都可以游刃有余。
毕竟咱是做保险规划的,妥妥的服务业。
当然,如果乘客也是社恐,我可以更社恐,让他感到自己在沟通中实在是太主动了,遂产生浓厚的惭愧之情……
最后不得不给我打个五星好评。
第二,提高接载效率。
我非常喜欢研究地图和路网。
高考前,我一度想报考城市规划专业。
但分太高了,考不上,后来就没报……(幸好没报)
在北京待了十几年,我大脑里有一张详实的城市交通图。
晚高峰时,哪里比较堵?哪条车道车流比较少?走主路和辅路哪个更快?
每次开车,我的大脑会无法控制地飞速运转。
开网约车,可以将思考变现。
第三,我可以提供保险理财方面的咨询。
毕竟我也是写过两本书的人嘛…
除了这三件事,其实我能做的还有很多。
但不管我做什么,我发现,
作为一个网约车司机,我的终极目的似乎是——
不给平台打工。
是的,我已经不习惯打工了。这个认知已经浸入骨髓了,挖都挖不出来。
我经常会思考:
为什么滴滴司机要给滴滴打工?自己不能拉活吗?
为什么货拉拉司机要给货拉拉打工?自己不能拉活吗?
为什么58到家的保洁员要给58打工?自己不能找活吗?
干满一天,刨去成本和平台管理费,司机的收入往往是300-600元。
而且,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说白了,既不赚钱,也不快乐。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客户。
那如何跳过平台、直接链接客户呢?
第一,提供超越平台属性的服务。
作为司机,其实可以多做一点点工作,比如:
-常备儿童增高垫(应对学龄前乘客)
-常备晕车药和解酒药(应对不同乘客的需求)
-主动告知乘客可以连接车载蓝牙(听乘客想听的歌)
-提供移动WIFI(这个重要性不必说了吧)
-主动分享打车时的一些技巧和规则(帮助客户后续更好利用规则叫车)
第二,主动提出链接的申请,不怕被拒绝。
不要害羞,主动告诉乘客:
「如果有用车需要,随时找我,我对北京太熟了!」
「我也是硕士毕业,做事情很有章法,你大可放心」
别想太多,主动一点,说就是了。
你给100个乘客留下好印象,哪怕只有1个人愿意加你的微信,这也是值得的。
因为,100个乘客,不到1个月就搞定了。
坚持2年,一定会收获一小批长期服务的重点客户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嘛~
有人会说,平台会不会惩罚你?
怎么惩罚?我把服务做到最好,客户不投诉我,平台没有理由知晓并惩罚我的。
总之,我就是不喜欢给人打工,
哪怕只是一摊小生意,只要保有自己一方天地,我就是快乐的。
当然,知易行难,不知道如果真成为网约车司机,
我能做到知行合一吗…?
今天聊的,和保险没关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个人八卦,
推荐读读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