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海、山川草木……大地上的一切,皆与人类休戚与共。与之相关的抒写与讴歌、省察与反思,当是作家的责任,更是心之所向。这,或许也是重庆作家汪渔《大地慈祥》(2024年9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心灵指向吧。
翻开这本纪实作品集,顿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说熟悉,因书中多篇作品刊于《人民日报》,斩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并入选《人民日报散文精选》等选本;说陌生,缘于作品结集后,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若将这些散篇喻为晶莹的珠粒,那么其文集便是璀璨的珠链。
全书37篇(组)作品,单看选题无甚特别:城乡发展变迁、生态文明建设、医者映像、亲情乡愁、山水寄情……但这些“大众化”题材,在作者人生阅历、人文情怀与文学造诣的加持下,有了优质文本必备的思想深度、情感浓度与艺术魅力。作者从不囿于狭隘浮浅的表达,而是将个体经验上升为普世价值观,并力求在切入角度、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于是这本作品集既有沉稳厚重、纵横捭阖的大气象,又不失气韵畅达、细腻生动的个性特色。
布局与结构:精
在布局与结构方面,《赵庆华和她的儿女们》颇值得一提。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三名时年17岁的少男少女身心遭受重创,有的还痛失多位至亲。作为重庆市数万名护士中仅有的几位教授之一、全市首批护理学硕士生导师的赵庆华,如何将他们从人生绝谷中拯救出来?
作者摈弃常见的平铺直叙式写法,开篇以极简的笔墨提到:分别在云南戍边、在北川育儿、在工地奔忙的三个青年,同时在微信上亲热地唤并无血缘关系的赵庆华为“赵妈妈”。不足百字的悬念式开头“吊”起读者胃口。作者以倒叙手法,先简要回顾了赵庆华从儿时梦想萌芽,到如愿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护士,到忠于职业理想竭诚服务病患的故事,一个大爱医者的形象就此“立”起。
随后作者采用多线铺陈、平行推进的写法,以最具代表性的鲜活细节,讲述了在赵庆华的悉心护理和倾情关爱下,三名17岁的少年从生无可恋到重燃希望,最终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感人故事。多年过去,“赵妈妈”与三个“儿女”在互相的爱与被爱中实现了共同成长,在为“儿女”们幸福而欣慰的同时,她的人生也在闪闪发光:荣获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以全国党代表身份出席党的十九大、成为唯一以护士身份入选“全国十大好医生”的典型人物……尽管时间跨度长、地域转换多,人物足迹琐碎芜杂,但作者仅以3000字的篇幅,便将故事叙述得完整干净、层次分明。作品既无空洞的拔高,也没有俗套的煽情,而是以节制的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凸显出人性的温暖和大爱的力量,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深邃、厚重的时代意义。
无论大视野或小切口,汪渔作品的谋篇布局皆浑然天成,结构分配张弛有度,起承转合间既开合自如又明快流畅。书中诸多作品,如描写援外医者以高超医术和高尚人格魅力展示大国形象的《山海缘》、讲述驻村第一书记用心用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清水村的三桩婚事》等等,莫不如是。
切口与节奏:准
擅找“切口”,是作者又一特色。切口是入点,也是主线的起点,找准切口并巧妙铺排,使全篇文意起伏如峰回路转,予人以跳脱、和谐的律动感。《李菊洪的24只小板凳》即是典例。重庆合川乡下女子李菊洪,幼时因车祸失去了下肢。成年后她自强不息习得医术,并成为深受村民爱戴的村医。此类题材难写,稍有不慎即落入扁平化或“假大空”窠臼。
作者独辟蹊径以“板凳”切入,全文节奏明快而畅达。板凳是李菊洪儿时的“拐杖”,是从医后“行走”于山间为群众解除病痛的“代步”工具。先后磨坏的24只板凳,无声讲述着一位身残志不残的女子与残酷命运之间展开的不屈抗争,凸显出一名平凡医者对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面对生活的磨难,李菊洪始终坚忍不拔、乐观豁达,在救助他人的同时实现了人生价值并赢得了爱情。她的故事深刻地诠释着坚韧、坚持与担当的内涵,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
在《布谷飞过瓦厂湾》中,农村常见的布谷鸟,在文中鸣叫了数次,每次都有特殊寓意——它暗喻重庆市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村民老郭一家境况的变迁。“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开篇即以布谷鸟的叫声谐音,交代了老郭勤劳躬耕的日常。当老郭因家人重病家中赤贫而成为贫困户,此时在无奈而痛苦的他听来,布谷鸟的叫声就是“老郭要哭!老郭要哭!”在国家大力扶贫形势下,老郭家的收入首次“以‘万元’为单位计量”,一家人尝到脱贫的甜头,从此生活有了奔头,于是布谷鸟的叫声变得悦耳:“老郭不苦!老郭不苦!”随着乡村振兴推向深入,政府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老郭一家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于是布谷鸟的叫声“老郭有福!老郭有福!”成为全文欢快的结尾。一叶见森林,滴水见阳光,文章切入匠心独运,篇幅精短不枝不蔓,其彰显的新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变迁令人印象深刻。
语言与意蕴:美
用极简而极具美感的语言表达深沉、温暖的情感,更传递文字之外的深层意蕴、哲理与思想;作者字间既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柔光,又发散着强烈鲜活的时代气息,可谓“惜字如金”而“字字如金”。
如《长江送来一片湖》,作者以对汉丰湖的拟人化描写,抒发了对家乡开州的热爱:汉丰湖风平浪静的时候,我知道它在沉思。微风簇浪,满湖泛银,我知道它有话要说。当它像庄稼地里的麦浪一浪盖过一浪的时候,我知道,它是想放歌了。
诗意与哲理往往相伴共生。如《怀特之外的纽约》:走在纽约繁华的大街,却揣着故乡河流的乡愁。认得清别人的强大,也了解它的脆弱。对它精美绝伦的写字楼不痴迷,对它不忍卒看的贫民窟不嗤之以鼻。在它得意狂躁时不给它初恋式的热切拥抱,在它落败肃杀时能用眼眸为它祝福。此时文字之意已溢出文字本身,内中包含的世界观,何等沉稳理性大气!
讲述西泠印社几代人高风亮节事迹的《一船明月一船风》,如此描写金石名家刘老之手:这双手一旦摊开,掌纹里都是时间的样貌,山河的微笑。这双手一旦围绕金石聚拢,立刻变得猛健、浑厚、老辣,刀刀沉着,笔笔厚重,章章奇绝。被这样的文字包围并打动,只觉含英咀华,回味无尽。作者形容刘老“举手投足,俱是斯文”,笔者也想用几字概括《大地慈祥》:笔意深长,满纸烟霞。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