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唐御伦:李庄月微凉

时事   2025-01-16 21:09   重庆  

作者:唐御伦
李庄月微凉





宜宾的冬夜雾露深重,夜游李庄不是原本计划的旅程,路上听闻李庄夜景甚美,又收到了小妹的诚挚邀约,心态也从“可往之”变成了“向往之”。

李庄在宜宾下游十数公里处。我虽不知李庄的历史,但“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名号也让人不难想象商贾往来、货物繁忙的盛景。在沿江的半坡公路行了二十多分钟,看见一片璀璨灯光。“那是李庄吗?”“那是李庄月亮田。”问答未竟,人人扶椅半站,抻颈眺望,期待值已然拉满。

夜里的李庄灯火通明,旅人稀稀拉拉。乌泱泱一群人下了车,三五成群地消散在李庄的霓虹里,像一滴墨汁融进江水,察不出半分踪影。写着“李庄”匾额的牌坊和笔直的石板路,变成了手机里色调素淡、明暗分明的风景照。今夜无月,却正应了月夜清冷的景致和情调。

从牌坊直行到江边,左转,又朝着上游行去。灯光比不得日光明亮,直到走到跟前才看到营造学社旧址的标识。早已闭馆了,举头还能隐约看见高耸的山墙。只好继续信马由缰。

美好的遇见往往是偶然。我们随意走过一条巷子,景物突然明亮起来。石桥横跨碧水,连接起飘在水面的错落建筑,勾栏、斗拱、檐角、屋脊上的灯光落入水中,化作金鳞,聚成银河,又散为繁星。有人坐在水边的椅子上,目光懒散,不言不语。遮阳伞隔断霓彩,洒下一圈阴影,像是挡住月光一般,分出黑夜的层次,充作了休憩旅人的无声心绪。悄悄地,一叶木舟载着玉兔和孩童,仿佛从月宫闯入这宁静水乡,穿过石桥的圆拱,揉碎了水中半月。多久没见过这般景色了,这微凉的冬夜,这静谧的人间。

我们才想起没有会一会李庄的“三白一黄”(即李庄特产白糕白肉白酒黄粑粑)。边走边寻,又回到了同济路上的李庄牌坊。找不到目标,只好在网上搜了一家小有名气的曹老幺白糕店。

按图索骥,导航将我们引向一条小巷。从几盏路灯,到隐隐光亮,再到漆黑一片,夜渐次黑了下来。与此同时,路旁的建筑也从屋舍井然的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变成了紧密拥挤、屋檐低矮的老旧民居。巷子曲折却不狭窄,四五人仍可并行。老房子颇具生活气息,有的墙上装了空调,有的房檐下挂着衣物,有的窗棂晾着风吹萝卜条。行走其间,也有些不一样的趣味。

走出黢黑的小巷,路灯高大,店铺相连,夜复又明亮起来。临近九点,不少小店已关门歇业,把本应灯火辉煌的街道涂成了光斑跃动的幕布。遗憾的是,引我们来此的白糕店也在歇业之列。再往前走两步,是古镇最负盛名的何三白肉,虽开着门,白肉却已售罄。遗憾再次袭来,感觉糟糕极了。

不,美好的旅行不该这样。我提醒自己。或者,该等一等道旁树的落叶,磨一磨石板路的棱角,嗅一嗅民居厨房的饭菜香。此时,再看这条石板光滑的街巷,它竟又充满了生活的随性与洒脱。店铺老板转换了身份,有的呼朋唤友、推杯换盏,有的斜靠在躺椅上假寐养神,有的嗑着瓜子串门闲聊,有游客上门就招呼两句,全然失去了白天招揽客人的热情。三三两两的游人也轻松闲淡,自顾自谈笑散步,见稀奇物件便与店主略略攀谈,也不赶路、也不打堆,各得其乐。

我们忘却目的,不再刻意寻找。不曾想,错过了曹老幺白糕,却遇到了张氏、王氏、宛氏白糕。欢乐地试吃,潇洒地离开。其实不止白糕,白肉、白酒、黄粑粑也都水灵灵地不期而遇了。原来,静下心来,不把自己当作旅行者,才是最好的旅行。

离开李庄时,看到古镇边上一家酒店以“四月天”为名,又想起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在此旅居。那炮火纷飞的六年困顿,他们是如何走过夜里幽深的街巷,才把漆黑的夜空调出了皎洁的月色?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总工会)







详见1月16日重庆晚报07版



 责  编: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

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