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省检察院关于检校合作和涉外法治、涉外检察工作部署要求,积极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协商,1月2日下午,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签约仪式。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瑞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院长杨东,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裘菊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龑,市检察院各部门负责人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参加签约仪式。
钟瑞友检察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被誉为“法治研究的重镇”和“法学家的摇篮”,是中央依法治国办和教育部联合确定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此次签约是检校双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凝心聚智、共谋未来、实现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双向奔赴”“同向发力”的重要方式,希望双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更好推动学术资源和司法资源的优势互补、融合再造。一是协同打造重点课题共研高地,通过课题共同申报、业务联合研讨、成果双向转化等方式,促进理论和实务良性互动。二是协同打造典型案例共育产地,加强个案和类案研究,总结提炼实务问题和本地经验,推动形成高质量、接地气的立法建议。三是协同打造人才培育共建基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联合举办青干班、高端人才素能研修班,探索建立实务导师制,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四是协同打造信息共享交流园地,加强常态联络,定期开展互访活动,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实现涉外法治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杜焕芳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涉外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攻坚期、加速期,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法学教育和法治实务部门的共同任务。他指出,涉外法治建设要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协同。立足检校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双方互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涉外法治实践和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涉外法治人才要强化复合型素能培养。高校是第一阵地,检察机关是重要实践基地,要积极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引入更多司法资源,培养“一专多能”涉外法治人才。涉外法治研究要坚持多元化视角。涉外法治工作涉及问题、领域交叉,要广泛吸纳涉外领域的专家学者、司法办案人员共同参与涉外法治理论和实务研究,共同破解深层次问题。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瑞友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共同签署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检校合作协议。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瑞友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揭牌。
签约仪式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开展座谈交流。
下一步,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增进优势互补,强化双向赋能,实现法学教育和检察工作共赢,共同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 | 法律政策研究室
编辑 | 林俊龙
校对 | 魏开阔
审核 | 吕广望
金华检察
帮帮我885
记得“点赞”
“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