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录在三条石上的岁月
文/李雨生
我在天津鼓楼东大街住的时候,常去南运河畔的“天子津渡”散步,每次坐公交车都会路过河北大街及三条石大街,看着摩天轮耸立入云;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在三岔河口交汇流入海河;特别是宽阔敞亮,高楼鳞次栉比的三条石大街;都令人心旷神怡,感觉舒畅。
在天津,都说“鼓楼、炮台、铃铛阁”是三件宝,其实,三条石大街才是真正的一宝。因为这里紧靠南北运河、子牙河、海河,又靠近老城厢,水陆交通发达,往来客商很多,是漕运较为便利的地区。上世纪30年代,这里又被称作“铁厂街”,大小铁厂、铁铺,一家密接一家”。鼎盛时期,在这条宽仅一丈、长仅一里的弯曲街道上,竟然拥挤着80多家小工厂、小作坊,云集了天津近代民族铸铁、机器、五金业的全部。生产的绝大部分都是铁铲、铁锅、铁锤、织布机、弹花机、打包机、榨油机以及为外地商户加工的机器零件。毫不夸张的说,这里被称作天津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要说起这里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这里地势低洼,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排水不畅,车辆、行人通行困难,举步维艰;晴天尘土飞扬,灰烟瘴气,道路坑坎,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工人和居民,都苦不堪言。于是常来常往的客商们共同出资,在这里铺设了三条大青石路,因此得名三条石大街。
还有一个传说:晚清时期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妻子去世后,灵柩要经过南运河运回安徽老家安葬。当时正赶上雨季,三条石地区道路泥泞,为了方便笨重的灵车通过,李鸿章下令在大路的中间并排铺了三条青石板,故得名三条石。
1959年,这里修建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我们学校还组织我们去参观,接受阶级斗争教育。虽说解放已经多年,但这里的环境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狭窄、破旧、肮脏的样子。街道两旁多为棚户,低矮、拥挤是这里的代言词。
我在“三条石历史博物馆”里看见了很多老旧的机床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也看到了一些惊心触目的照片,大多数照片拍摄的都是残缺的手指,甚至是没有手掌的胳膊。这些都血淋淋的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工人们的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关注,伤残现象屡屡发生,真是天津工人阶级的一部辛酸血泪史。
2008年,天津市政府启动三条石大街的重建工程,2009年又在海河三岔口上建起了世界唯一的跨河摩天轮,并联通河北大街,从此,三条石大街的棚户区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老态龙钟的三条石大街终于重新精神抖擞,旧貌换新颜。
在原有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原址,又重建了新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在新馆里,保留了三块当年铺路的大青石,上面还能清晰地看到车辙碾压的痕迹,仿佛是在向后人们诉说着三条石大街的历史沧桑。是的,刻在大青石上的岁月是抹不掉的,那是历史,是天津从旧到新,三条石大街凤凰涅槃的浴火重生印记。大青石记录的岁月将永远铭刻于心,这样,我们将不会忘记当年的泥泞小路和苦难岁月,这是一份历史的馈赠。
2025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