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俺爹俺娘】李金明|“跟着部队走”

文摘   2025-01-03 06:28   北京  

     

“跟着部队走”


■李金明


1949年4月底,黄土高原的天空特别晴朗,白云像一层一层的棉絮缓慢飘过,几只苍鹰在白云下盘旋寻觅。解放军攻打太原城的战火已经停息,空气中的火药味正在消散。东郊山山坡一个小村子里,我第63军188师564团正在休整。站在窑洞门前的曹团长告诉通信员:去喊李副参谋长过来。

不一会儿,李副参谋长就跑了过来。他二十八九岁,扎着腰带,挎着驳壳枪。他就是我的父亲。

曹团长看到他说:“师里通知,派两个干部去太原军管会,现在就去报到。军管会来车了,在师部等着呢!”

父亲答应了一声“是”,回身就准备去打背包。到了门口,他又站住,问道:“去多长时间啊?”他以为是临时帮忙。

曹团长说:“不清楚。大概得一个多月吧。”

父亲又问:“我去哪里找你们啊?”

曹团长说:“咱们188师很快转移到太谷、祁县休整。有消息我会派人通知你。”

父亲没有说话,回到窑洞,打起背包快步向师部走去。他把背包扔上车,汽车随后沿着坑坑洼洼的路奔向太原。在太原,父亲与军管会的战友紧张忙碌着:清扫战场,拆除据点,填平战壕,恢复秩序。


6月底,父亲在军管会楼前,偶遇188师的一个熟人。交流中得知,188师已经开拔,“从太谷出发的,好像是往大西北去。”


父亲打好背包,跑到军管会外面,招手拦停一辆卡车。卡车在破败的路上颠簸,他想着想着,眼里沁出泪水:全师一万多人都转移走了,为什么丢下我?

父亲对这段追赶部队的路程是刻骨铭心的。第二天下午,父亲先乘车后步行,辗转来到太谷县188师驻地。他看到,部队转移后,几个小山村街道被打扫了,老乡家的门板还了,路修了;墙上还有大标语“进军大西北、解放全中国!”落款“拂晓队”。他知道,这是师剧社的代号。在村头,他站上井台向远处眺望,哪里还有部队的影子。老乡递给他一瓢水,饥渴的他咕嘟咕嘟喝下。看他大汗淋漓,老乡好心安慰:“是掉队的吧?队伍走了好几天了……”

听到“是掉队的吧”,父亲脸色骤变,他参军十余年,何曾掉过队?他把水瓢还给老乡,朝着部队开拔的方向大步走去。

不久,他登上了山路。星光下,父亲没有丝毫犹豫,就连远处的狼嚎声也没有使他动摇。渐渐地,天色更黑,月亮也隐在了高山后。在一个山坳里,他看到灯火。这是山里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找到村干部,村长把他安排到一户村民家借宿。第二天鸡叫,他匆匆向房东打个招呼,继续赶路。

太阳终于出来了,从山峰的豁口露出五彩斑斓的光。父亲没有心情观看风景,只是大步走。他像老实巴交的农民奔向土地,像热烈的青年去追寻自己的恋人,一刻都不肯停留。

第五天下午,父亲走到了河津县禹门的黄河边。他呆住了。宽阔的黄河汹涌澎湃,翻滚着向东而去;对面,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撑着牛皮筏子。父亲使劲喊他,但是涛声太大,根本听不到。

这时,一个背着羊皮筏子的老汉从他身边走过,关心地问:“是要过河吗?”父亲问:“有部队过河了吗?”他指指自己身上的军装。老汉指指远处:“前几天,从渡口过去很多解放军,他们还唱着歌……”父亲又问:“还能过河吗?”老汉说:“涨水了,大船也开走了。到村里去等着吧。”说完,就沿着山路走远了。

父亲坐在大石头上,看着翻滚的黄河水。那宽阔的河水在翻腾,喧闹的涛声让他绝望。他对着黄河水嚎啕大哭,哭了很长时间……



七八天后,风尘仆仆的父亲又出现在太原军管会的楼前。迎面遇到军管会的江主任,他也是从部队被抽调到军管会的。他问父亲:“回来啦!”

父亲气呼呼地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江主任说:“带着人去榆次吧,有个涵洞发现了炸药包。”

父亲生气地说:“为什么部队开拔不告诉我?”

江主任耐心解释说:“老李啊,这些年打仗,你负伤四五次,遇到阴雨天走路还瘸腿。大西北天气寒冷,你怎么受得了?你们团长给我说了,让我们和你商量,要你留在太原。”

父亲红着脸反问他:“你们和我商量了吗!”

江主任停顿一下,不再提这件事,说:“赶紧走,带战士去抓人。炸药包的事,村里有线索了。”

父亲虎着脸,带领战士们乘车去了榆次。后来有人说,父亲一路上都在抱怨,对自己离开老部队表达不满。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报名参军了。那时,父亲已经调到地方工作。他借出差机会,去了一趟驻在太原的老部队,见到了当年的曹团长。老战友多年不见,格外亲热。曹团长问他这些年来的情况,腿伤好了没有。父亲也打听188师战友的情况。曹团长说,部队过黄河以后,参加了扶眉战役、兰州战役等,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说,在铁原阻击战中,你熟悉的很多人都牺牲了。

父亲谈到自己追到黄河边上,没有追上部队,不得不返回。他最后叹口气:“我还是应该跟着部队走!”曹团长看着父亲,默默无言。父亲对“掉队”一事始终不能释怀。父亲回来后,给我说了这件事。他那句“跟着部队走”,深深地影响了我。


【作者简介】李金明,原北京军区政治部作家,军旅作家、军史专家。中国作家代表大会第七、八届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主席。著有中篇小说集《小城三怪》,散文集《山的回忆》,长篇纪实文学《陷寇汪洋》《红色高参》《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新中国剿匪反特大纪实》《黄埔对决》等16部及传记6部。曾获全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及其他奖项,部分纪实作品在海外出版。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