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学习园地】许仲英 | 泥土芳香的刘姥姥

文摘   2025-01-02 06:31   北京  


【导读】表面上看,刘姥姥确实是土里土气的不亮眼,她长相土、穿着土、说话土、办事也土。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儿的她,跟贾府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女眷们比,真是形成了天地之别。但是在我眼里,刘姥姥非但不丑,而且很美,因为她有善、有爱、有德、有智慧、有幽默、有坚忍、有大义、有情商、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一个浑身上下带着泥土芳香的老人。

泥土芳香的刘姥姥


文/许仲英



《红楼梦》的众多艺术形象里,刘姥姥同样是形象鲜明、性格鲜明、故事鲜明的一个。对于这个来自乡下的穷老婆子,贵族小姐出身的黛玉背后讽刺她为“母蝗虫”,栊翠庵的尼姑妙玉更是厌弃她,那只价值不菲的成窑五彩泥金小盖盅,只因刘姥姥用它喝了一口茶,妙玉就要叫人扔掉。表面上看,刘姥姥确实是土里土气的不亮眼,她长相土、穿著土、说话土、办事也土。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儿的她,跟贾府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女眷们,那真是形成了天地之别。的确有人因此而看不起她,比如10版电视剧就给予了她丑化处理。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观,会对同样的人和物得出不同的印象,比如在我眼里,刘姥姥非但不丑,而且很美,因为她有善、有爱、有德、有智慧、有幽默、有坚忍、有大义、有情商、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一个浑身上下带着泥土芳香的老人。

整本书里,刘姥姥一共进过荣国府三次,那咱们今天就按这个顺序讲讲她的故事吧。

第一次是第六回,回目名就叫《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本是个久经世代且没有儿子的老寡妇,靠着两亩薄田过日子。后来被女儿接去照看外孙,就一心一意地帮衬着女儿一家度日。女婿王狗儿也是庄稼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这年冬天,家里连御寒的冬衣和取暖的柴禾都买不起了。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刘姥姥想起狗儿的爷爷当年曾跟王夫人的父亲连过宗,就决定上门去碰碰运气:“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拿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转天一大早起来,饭也没顾上吃,车更舍不得雇,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扯着五六岁的外孙板儿,就那样拐着小脚,一路“腿儿”着从乡下直奔城里,一直找到荣府门前。

书里有一段细节描写是这样的: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

你看,“不敢过去”“掸衣服”“教板儿话”“蹭”……寥寥数字,已经活生生地画出了她的忐忑与卑微。

接下来,曹雪芹又用寥寥几笔,给那几个把门的来了个速写:“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看到土里土气的穷婆子蹭上来施礼,他们先是抹搭着眼皮打量,好半天才问“哪儿来的?”当听说要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他们又是老半天不“揪睬”,接着又戏耍捉弄刘姥姥:“你远远的那墙角下等着,过一会儿,他们家有人就出来了。”其实他们明知道周瑞根本就不在府里,而是出差去南方了。

幸亏其中有个岁数大的,心眼儿还不错:“哎,不要误她的事,何苦耍她嘛。”就告诉刘姥姥:“周大爷不在,去南边了。他媳妇在家,你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行了。”刘姥姥这才又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就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老婆。本来她跟刘姥姥几乎没什么走动,不然也不会“认了半日”才认出刘姥姥来。但是当她猜出刘姥姥的来意后,还是决定帮她引见,倒不是她体贴善良,而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年争买田地时曾欠过王狗儿的人情,二是也想借此机会显摆一下自己多么有面子、多么有本事。于是在她的引领下,又几经周折,刘姥姥终于走进了荣国府,终于见到了当家主事的琏二奶奶——凤姐。

走进凤姐耀眼争光的屋子,刘姥姥如同身在云端,头晕目眩。她没闻过这么好闻的香味,没见过连丫鬟都是“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玉貌的,没想到凤姐用罢餐的炕桌上仍是盘碗森列,满满的鸡鸭鱼肉,就没动了几口。她不认识那个堂屋柱子上挂着的匣子是干什么用的,只见底下坠着个秤砣似的东西,在那儿不住地又响又晃,没过多一会儿,突然又“当、当、当”地一连响了八九下,倒吓了一大跳。

初次相见,刘姥姥眼里的凤姐是这样的:“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盅。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

看看,光是这个穿戴这个气势,已足以把刘姥姥给镇住了。本来上门求告已经矮三分了,这下更是话也不知道怎么说,手脚也不知道怎么放了。

一边是刘姥姥的不知所措,另一边却是凤姐的仪态万方。

她先是“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半天,才慢条斯理说出第一句话来:“怎么还不请进来呀?”注意,她不说怎么还不进来?”也不说怎么还不叫进来?”而是用了一个“请”字,怎么还不请进来?

说完这句才抬头,才看到刘姥姥早就在地上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这段写得真妙。凤姐起身了吗?没起身。但她却做出了要起身的架势。虽然到了也没起身,话却说得漂亮,又是满面春风问好,又是嗔怪周瑞家的不早说,好像在表达“不好意思,多有怠慢了”的歉意。真是没看见刘姥姥早就进来站在地上了吗?未必。凤姐是谁?“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呀。所以明眼人都明白,这一连串的语言和动作,都是做给刘姥姥看的。

凤姐这边半真半假地比划着,刘姥姥那边早就跪在地下拜了又拜了。凤姐吩咐周瑞家的:“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了。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您看,虽然其实已经受了拜,但话语上依然是周到礼貌的。依然是“请”字不离口。

限于篇幅,整个过程不详述了。总之,第一次跟凤姐打交道,刘姥姥完全不是“个儿”,几个回合来,刘姥姥的心就像坐了过山车似的,忽而飚升忽尔坠陷,忽而看到了希望,忽而又陷入了绝望。好在不管怎么说,最后总算拿到了王熙凤给的二十两银子,这个冬天一家人不会挨饿受冻了。当然,人们往往只看到了这一面,却忽略了另一面。另一面是什么呢:在荣国府的泼天富贵面前,在凤姐的凌人气场面前,那些手足无措、自惭形秽、强忍羞耻、放弃自尊、心理煎熬……那些一道道的关卡、一个个的难题,都是刘姥姥付出的的代价呀——只是别人体会不到而已。

有人因此而看不起刘姥姥,说她没志气,脸皮厚——我不敢苟同。“人怕换位,事儿怕掉个儿”。如果衣食无着活不下去的不是刘姥姥而是自己,还会给予这样的道德批判吗?未必。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故事发生在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二回。

那是个秋天,刘姥姥又来了。不过这一次不是来打“秋风”而是来感恩的。因为这一年的年成不错,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所以刘姥姥把头一茬最上等的“尖儿”装了两口袋,大老远的从乡下背进城里的贾府——来谢恩来了。她说得很实在:“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本打算放下东西就走的,因为万一天晚了城门一关可就糟了。但是没想到贾母一听说来了个农村老太太,“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呢,就把刘姥姥留下住了两三天。两三天的时间里,刘姥姥不光跟贾母等众人聊得挺投机,而且还逛了大观园,吃了荣国府的酒席,听了荣府戏班子的戏,参观了小姐们的绣房,甚至还误打误撞地在贾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用她自己的话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都经验了。”

这一次的刘姥姥已经不是那年冬天的刘姥姥了。一来这是第二次进贾府,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手足无措,连话都不会说了。二来以她七十五岁的年纪,本来就是个经验丰富,人情老道的。三来这一次不是来伸手求告,而是来谢恩的。心理上没了负担,整个人也就活泛起来、灵动起来,完全放开了。

她知道怎么跟贾母唠嗑,知道贾母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比如,她没有像别人那样称呼贾母什么“老太太”、“老祖宗”,也没有一本正经地去论资排辈,而是别出心裁地称贾母为——“老寿星”。这个叫法真的太讨巧了,哪个老年人不爱听呢?比如她不跟贾母聊吃喝玩乐享福的事儿,她知道在这方面,双方没有共同语言。她也不跟贾母聊犁耧锄耙下苦的事儿,因为同样没有共同语言。那她聊什么呢?聊身子骨呀。眼睛花没花?耳朵聋没聋?牙还剩几颗?再搜寻一些乡村里的奇闻趣事讲给贾母听。果然,不光是贾母,连哥儿姐儿们都爱听,甚至连最没有情趣的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当走在羊肠小道上时,她主动让出路来让贾母和众人走,自己去走布满苍苔的土地。果然滑跌了一跤时,她又用“才说嘴,就打了嘴”式的自我调侃来解嘲。

她知道鸳鸯、凤姐俩个给她“导戏”,是为了逗老太太、太太和小姐、公子们开心,所以酒席宴上,她不光非常配合地说了规定“台词”:“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还不断地主动加“戏码”:

——手里的四楞象牙镶金筷子不称手,她立刻来了句“这叉爬子,比俺那铁锨还沉,哪里犟得过它!”

——端上鸽子蛋来,她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先攮一个。”

——四楞象牙镶金筷子本来就“中看不中用”,偏偏鸽子蛋又小又滑,满碗里忙活了半天,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一骨碌掉到了地上。放下筷子正要去捡,却又早被下人捡了出去。“一两银子呀,还没听见个响儿就没了!”这句本是发自内心的叹息心疼,照样逗得众人大笑。

——行酒令时,她对出的令儿又新奇又有趣,又合辙又押韵,不光众人叫好,也把王夫人、贾迎春这些贵族的妇人小姐们,甩出好几条街去。

淳朴、风趣、情商高又人情练达的刘姥姥,给久居深宅大院的贵族夫人小姐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清新快感,让众人一次次开怀大笑。书上说:“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的奶妈叫揉一揉肠子。地下伺候的那些丫鬟媳妇们,无不笑得弯腰屈背,也有躲出来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给迎春、探春换衣服的……”纵观整本《红楼梦》,这样的开怀大笑,此前此后都没有过。

如果说,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是主场的话,那么二进荣国府,主场可就妥妥地成了刘姥姥的了。更值得点赞的是,从始至终她的分寸感极好,并没有为取悦众人而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有人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出尽了丑,我可不这么看。我认为,站在她的位置上,她的表现是明智的、得当的,既不倨傲也不自卑的。也正因为如此,她不但没有被人小看了去,反而赢得了喜爱、善待和尊重,尤其是王熙凤。

不知不觉中,刘姥姥跟王熙凤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大变化。王熙凤不再居高临下,刘姥姥也不再自惭形秽。虽然贫富悬殊仍然存在,但是从人格上,却开始趋于平等。彼此间的交流是真心实意、实实在在了。

临走时,刘姥姥收到众人送给她的各种礼物,有点心、药物、绸缎、衣服、御田贡米、瓜果、包头、绒线、荷包、锞子……堆了半炕,光银子就是一百多两。更有那只妙玉要扔了的成窑五彩泥金小盖盅,也被宝玉要了来送给了她。

顺便说一下这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盅吧。它是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窑瓷器。自明代到清代再到现代,这种瓷器始终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稀有性著称,也因此而始终价值昂贵。《红楼梦》时代到底值多少钱,我没考证过,但是在今天的拍卖市场上,这种瓷器的价格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人民币之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上亿。

有人说,刘姥姥这趟可发了大财了。我觉得这只看到了表面。实际上,除了物质层面上的丰收,她还有一个更大的丰收是精神层面的:她以她的人格魅力,获得了比较普遍的尊重和认可。在贾府人眼里,她再不是那个土里土气、只知道来打秋风的、让人瞧不起的穷老婆子了。

三进荣国府时,故事发展到第一百一十三回了。由于这一部分的作者已经不是曹雪芹而是续书者高鹗了,又因为高鹗的水平根本无法与曹雪芹相比,所以二百多年来,很难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认同。也因此,刘姥姥的三进荣国府,被后来的人们推演出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不过,虽然具体细节各有差异,但在刘姥姥最终救了巧姐这一点上,却是高度一致的。这要多亏曹雪芹埋下的“草蛇灰线”,因为早在故事还没正式展开的第五回里,作者就用判词和曲子的方式揭示了主要人物的结局。巧姐是凤姐的独生女儿,是“金陵十二钗”里的第十钗,她的命运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除了判词,还有曲子,唱的是:“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正是根据判词和曲子,人们得以判断出:当贾家被抄、贾母去世、贾家子孙锒铛入狱时;当亲戚朋友有多远躲多远,生怕“沾包”受牵连时;当蒙受过贾府提携之恩的贾雨村忘恩负义、落井下石时;当巧姐被狠舅奸兄卖到青楼时——听到消息的刘姥姥却是不顾一切地第一时间赶去探望,不仅探望,更是尽全力救出了巧姐。

上面就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故事。讲完她的故事,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品味品味:

——她有作为、有定力。日子困窘时,女婿王狗儿只会喝酒耍疯打老婆。而刘姥姥则不等、不靠、不气馁,积极想办法寻出路。若不是她,一家子怕是早就冻饿而死了。无论是最初的倍受轻视,还是后来的倍受敬重,她始终都是恭谦低调的。如此宠辱不惊、泰然处之的定力很了不起,不是人人都有的。

——她表面愚昧而实际上有大智慧,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尤其是二进荣国府,她准确得当地确定了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在逗得众人开怀大笑时,她内心深处始终是清醒的,起初鸳鸯和凤姐给她交代“戏份儿”时,的确是想拿她当丑角来利用的。事后鸳鸯向她赔不是,她笑着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这个回答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她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不光第三十九回的有了收成,立刻背了最好的来贾府答谢。不光第四十回的主动加“戏份儿”,把给大家带去欢乐作为她的另一种报恩方式。不光是第四十二回的表白:“我这一回去,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更因为她后来不惜卖房子卖地,把巧姐救出了火炕。这是尤为可贵的大义之举!

——她聪明、机敏。行酒令时,连王夫人、迎春这些久经“沙场”的人都应付不来,头一回经历这种大场面的她却能应答自如。听听她跟酒令官鸳鸯是怎么对答的吧。鸳鸯出令:“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对:“是个庄稼人吧?”鸳鸯出令:“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对:“大火烧了毛毛虫。”鸳鸯出令:“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对:“一个萝卜一头蒜。”鸳鸯出令:“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用两只手比划着对:“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看看,何等精彩!尤其最后一句,细品之下,简直是世间至理!

——她质朴、本色。在刘姥姥的人生观里,世上万物就该保持本色,各行使命,遵从自然界的规律:比如茄子有茄子的本色和使命,茄子就该是茄子味儿,像荣府那样的茄鲞早已不是茄子。比如花儿有花儿的本色和使命,花儿落了就该结果,像有闲阶级那样哀叹春残花落,纯粹是没病瞎哼哼。

在有权有钱有地位的人面前,刘姥姥不过是一株最不起眼的小草,然而她也是一株最了不起的小草——因为她一刻也没有脱离泥土大地,她所有的真诚、务实、善良、风趣、俭朴、通达、沧桑、坚忍、智慧、魅力、宽容、博爱……她所有的知恩图报、善阅人心、通晓世故、生活经验、丰富阅历……都来自于泥土的滋养。正是这些滋养,让她浑身上下充满了泥土的芳香,一种最具生命力的芳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