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陪伴中的原则碎语:莫成为绊脚石

文摘   2024-12-13 10:25   山西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个比较合适的,平衡的灵修陪伴者,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特别在这个时代,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下;多元的文化,精神,宗教思潮在不断地交织着。
而身为基督信仰群体者,对于陪伴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侧面反映出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不成熟,层次不齐。
笔者想要在这里特别提到的一个原则是什么?
——莫成为陪伴者与被陪伴者——双方、彼此的绊脚石。
不要轻看这条规律,警惕自己。
一直以来,一般信仰者常希望从修道者群体上,寻找关于信仰与人生不同方面的开导,解答,分辨;
这就涉及到了聆听与被聆听的幅度,以及在具体的过程中双方分享的开放度与尺度在哪里,需不需要有一个底线与原则。
就算一般信仰者,不对陪伴与分享的尺度有所了解,但作为陪伴他人者,必须在自己内心衡量一个尺度。
每次陪伴的时间,是否提前预约?
每次双方分享与聆听的时间,多长?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空间中进行陪伴?
每次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哪方面?
要明白一点:哪怕是作为修道者,无法全面解决与了解寻求被陪伴者生命与生活的经历。
如果发觉在分享的经验下,有明显的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应该诚恳地将对方推荐给其他更合适的人,并对当事人有所说明,这才是真正的负责。
作为陪伴者,我们绝对不应该过多在分享过后,进一步过多的打扰对方,甚至是企图控制,诱导些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还有一点要留意的是,在具体的陪伴经验中,你可能会遇到对方的生命经验与你自身的生命经验,很类似的一面;在这些时候要求天主帮助自己尽力保持客观,冷静,理性,而非崩溃在感觉中。
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讲,生命中都有以往不曾意识到,还没有做到处理与和解的那些面向;如果一个陪伴者,任由被陪伴者的分享带着自己的感觉走,你会发生一种“反噬”;本当成为对方的聆听者,现在不但无法客观的继续,反而被陪伴者“成为”了你的情绪安抚者。
另外,也要时时留意在具体的陪伴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分享,哪些方面需要保留,哪些方面需要尊重被陪伴者的尊严与自由;
作为陪伴者,我们不是充当听告解的神父,也不是完全的心理师……我们这里没有百科全书的答案;我们有的只是在圣神引导下的,陪伴对方,聆听对方,给予一些合适的建议;
但是陪伴者绝对不能替代被陪伴者做决定!仿佛你的建议可以直接用在对方的生命中。
最有害的一种现象是:陪伴者在与被陪伴者的陆续同行中,转变成一种只谈生活俗事,口语交流下的关系;就是不再谈生命深刻的那一面。
甚至出现陪伴者“诱惑”被陪伴者,走在错误,罪恶道路上的现象。
作为灵性陪伴者,如果你的身份背景同时是教会内的修道者,那么真的切记,不要“贪恋”与任何被陪伴者过度私人化的关系,而是要记得他们/她们只是暂时,寻求一份生命陪伴。
陪伴者从陪伴关系中的“抽离”自身,是最为需要的一个点!

是小编吖
希望这里,是对每个遇见的最长期的告白与陪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