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教宗的洗手间》,看隐入尘烟的平凡人

文摘   2025-01-16 11:25   山西  
近来看完了这部影片,怎么说呢?
整部影片一个半小时,没有太多的涟漪,没有缤纷的音乐,一种写实语境下的真实,让观看者慢慢的静下来,洗去灵魂上的一层层浮躁与假相;
故事发生在乌拉圭,南美的一个小国,具体的事件是围绕教宗的国际访问而展开;
在一如既往的平淡、贫困生活中,主人公贝托和他的好友,一次次骑着自行车,做着为不同商家带货,送货的生计;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

不知道骑着老旧的自行车多少趟,也不知道他和他的好友,已经多少次遇到握有小权的巡警,故意为难,克扣,夺取他们的货物,以至于一趟下来,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欠了债。
但作为最底层的平凡人,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权,没有财富,他有的只是如何想方设法改善家里的条件,多一点收入。
作为他的女儿,一直有着上学,播音员的梦;虽然她的妈妈希望她早点学会缝纫,父亲贝托希望她可以和他一起去背货,送货……
故事平铺的在往下,直到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上,发出某某日,几天后教宗即将到访这个国家,他们所在的梅洛镇;
这样不仅是贝托有了思考,所有村镇的人,特别是那些最底层的人,都开始若有所思;
教宗的到访这可是天大的事啊!

一定会有很多人很多人来这里,那么是人就需要吃喝住宿,而贝托思来想去目标放在了修建一个高级的洗手间,上厕所收费……
但作为他们,哪里有钱呢?
于是所有的人,想要在这个到来之际赚得一些收入的人,都想着各种办法,借钱,贷款,筹钱,投入到自己所认为可以到时候“致富”项目中;
而贝托呢?一方面想从妻子那里拿到为女儿积存的钱,一方面妻子的反对以及不允许——因为这是女儿的希望,甚至是家里最后的一笔少量保障了。
但是贝托很想啊,他以自己有限的认知与信念,相信只要修建好这一切,到时候他什么都可以收回来,家里很多的问题都会解决。
钱,走无路,哪里去找?

于是他低头了,找到了为难他的巡警,影片在这里没有揭露为什么能在这里顺利借到钱(后面揭晓),但他就是借到了;
他带着这些借来的钱,一次次的奔走在自行车的路途上,为了一个好的,高级的厕所,不仅是木质的门,借来的石材,还有他甚至要买一个冲水马桶;还培训妻子,女儿如何到时候收钱,接待。
村镇的其他人呢?有制作彩旗的,有制作香肠的,有制作小饼的……大家都选中了一件认为必然会收获的事情,投资进去,都在等教宗到来的最后一天。
而贝托呢?万事俱备,马桶还没有,但正是这样他不得不比所有人都努力,都起得早,老旧的自行车他骑呀骑,骑呀骑,使出浑身的力气,想要骑到家,安置好一切。
而回程路上,仿佛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由于太过猛力骑,车出问题了;他越想修好,越急迫,也越修不好,以至于表现出嘶喊与无助……
好在车子修好了,于是他继续骑呀骑,因为他知道现在教宗已经到了,所有的接待以及相关礼仪,已经开始,他想着的只是再快一点吧……
在这时候,那个为难他,后来又借钱给他的巡警出现了,他看起来好心的邀请贝托坐上车和他一起,带他回去;
而在这一次,贝托迟疑,拒绝了,一次次地说不需要;
但巡警又这么能放过他呢?
原来之前借钱的背后,有一个承诺是“出卖自己的女儿或妻子”(做那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为代价)……
巡警挑衅者说:“贝托,你现在必须做个选择?你以为你能接到送货生意,一次次安全穿越关口的检查,是因为什么吗?还不是因为我?!”
贝托,他的内心纵然渴望把握这难得的致富机会,但他知道,他也感受到了女儿在撞到他从那里借钱后,妻子反对之后,第二天默默拿出家里唯一一笔钱给他的爱与理解。

是的,看到这里的时候,影片的基调让你分外的触动,一个男人,一个当家,需要养家的男人,也许他真的走投无路了,他只想给这个家一个越来越好的未来。
他在借到钱的那一晚和妻子卡门的对话如下,他问妻子:
“难道你没有什自己想买的吗?
不,我们还需要付电费,
多少呢?
2000比索。”
最终来自家庭的爱与支持,接纳与互相理解,给了贝托这笔买马桶的钱,所以巡警知道,这一趟是贝托给他自己跑的,贝托不愿意继续从他那里借钱。
最后,巡警将他的自行车扔上自己的小卡车上,远远而去;而家里的妻子卡门与女儿,一直在等着,等着他回来;
贝托就这样一路,不知多少脚步,多少次停靠,大概他不敢停靠休息吧,一个人跌跌撞撞地一个人抱着,举着,艰难地回到了镇里,甚至出现在了电视上,有一个抱着马桶的男人,女儿看到后和母亲,迅速去接手,安装好。
而贝托立马去开始散去的人群中,一个又一个的问:“先生,你要上厕所吗?高级的厕所哦?……”

真的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无疑让我想到了之前那部电影隐入尘烟;而他的女儿落泪了,她开始懂,理解父亲;
大概我们都听过那么一句话:“从开始的讨厌父亲,到后来成为父亲,再到理解父亲,再到敬佩父亲……”
最终电影落幕,一幕幕下去,所有村镇的人的准备都付诸东流,因为当天到达的一共只有400多人,其中记者300多人……
第二天,当贝托在电视机前和其他人看着有关教宗访问到来的报道时;媒体的角度与他们这个村镇,特别是贝托而言,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因为他们所有人的投注,准备都成为了垃圾堆里的废物。
于是贝托激烈的情绪,呐喊出“教宗根本连个pi都没带来!”他砸掉了电视机。
写到这里,我也想抛出一些思考与反省的点:
我们是否真的感同身受身而为人的不易,特别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我们是否将信仰的相关,成为了一种过度的牟利,虚荣呢?
我们对自己的家人是否有足够的守望相助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是否也曾为了一些不得不而出卖,又或坚守原则与底线呢?
我们是否,在看起来类似信仰带给我们的“只是”,什么都没有的无望,苦难中神的沉默,意外的疾病,灾祸,还能继续信仰下去呢?
又或者我们是否信仰只奠基在了实用主义,现实主义上呢?如果我信仰祢天主,但我的生活,愿望,却没有变好,得到帮助……那么我就抛弃祢!

其实,有一点特别需要思考,对于贝托以及贝托一样,生活在为了求取生计而努力的人而言,信仰到底为他们放在了什么样的位置?或者说他们真的在信吗?
不不,也许不能如此就下最终判决——我们无法忽视贝托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与理解,那份不可言说的爱与守护;
我们不可忽视贝托内心对于家庭的坚守与用尽全力;
我们不能忽视后来的某一天,当已经失去自行车的贝托继续出门,要去带货背货的时候,他的女儿也走了出来,就这样父女,一起走在了为生活,为家庭的道路上!
而他们修建的高级卫生间,继续存留在家里,没有毁去……
最后电影落幕一句:“教宗从此再没有回来过”。
真的让人意味深长地值得品味,因为在笔者看来这次经历,无疑天主已经在他们心中来了一次特别的净化与祝福之旅,他们的生命全都经历了转变!
妻子卡门更理解丈夫贝托,
女儿开始理解父亲,并且愿意暂时放下梦想,随父亲一起走在路上,为家庭出一份力;
而贝托继续收拾好事与愿违的落差,再次怀着信心出门;并且继续坚守内心对于家庭的爱与支持,良心的淳朴……
也许我们应该把贝托的台词改成“教宗已经带来了很宝贵的东西,给了他们一次全新的生命经历!”
他们的生命已经“不需要”教宗再回来,因为种子已经撒在了每人的心田;他们将抱着内心最坚韧的爱与努力,勇敢地接过这个平淡穷困的生活,活下去!

是小编吖
希望这里,是对每个遇见的最长期的告白与陪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