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封建小吏?咱们这个系列的最大特点又是什么?

文摘   2024-09-09 13:40   上海  

你比小吏分析的好


最近收到不少类似的留言和私信,把咱们的文章和小吏做了对比,还是重申原来那个观点:


论知识储备、文笔、对历史的认知深度都远不如小吏,小吏后来也出书了,个人感觉非常棒,是我看过的中国史系列最佳的几个作品之一。


那么相比小吏,咱们这个系列的特点或者说优势是什么呢?


图多!


写这个系列的初始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大量的图例让历史更通俗易懂。


以前看历史书籍,没有图,真的很困扰。尤其是一些重大战役,缺乏足够的图,其实读者很难理解对阵双方的战略和计划。


所以能画图的地方咱们绝不偷懒哈。


关羽水淹七军后,除了徐晃,曹操派去解围的援军为何多为无名之将?


这篇文章其实还漏画了一张:




补齐后,大家对曹魏的军事部署十分更加直观了?对孙权背盟更加鄙夷了?


这条件要是给他哥孙策,笑得合不拢嘴咯。


当然画图也是十分耗精力的事情,尤其是东汉篇。三国哪怕一些小的战役,史料都有详细的记载。


但你看窦宪的北伐,那么大的阵仗,战果那么辉煌,却只有寥寥几句。


对东汉影响最大的羌乱,史料的记载更多时候是这样的:


颎将兵及湟中义从羌万二千骑出湟谷,击破之。


复战于罗亭,大破之,斩其酋豪以下二千级,获生口万余人,虏皆奔走。

颎排营救之,斩获数百人。


具体用了什么计谋,怎么打的,都没介绍,就一句话告诉你战斗的结果。


此外像罗亭到底在什么位置,查起来也相当费劲!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大家也提出了很棒的建议,比如


如果把行军路线标清就更可以了。谁是魏军路线,谁是蜀军路线。加油!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建议,欢迎私信交流(仅限于此哈,很多人想让咱们建群,抱歉,实在没有精力。组了群,不参与讨论,对大家也不尊重和礼貌,现在主要任务还是赶进度,把东汉史完成


可能图画的还是有点价值,也发现很多抄袭咱们文章的。


有朋友私信,有个大V好像盗了咱们一篇文章的图,原文链接如下铜柱折,交趾灭

一看,这不就是咱们的制图嘛,说实话,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好奇怎么去除图里的标记?

这个咱们的原图:

琢磨一会搞清楚了,大V应该是缩小范围,截了一个更小比例的图。

去投诉意义不大,因为文章被抄袭的次数更多。

原创权益得不到维护,加上短视频的冲击,很多以自媒体为生、有干货的、文采高的作者也只能转移阵地,去搞视频号了(相对文字来说,视频抄袭的难度稍微下降了不少)

反过来想,大V盗图,说明咱们的图的确有实用性

朋友们放心,咱们还是会顶着抄袭,继续坚持自己的特色,当然也请大家关注原版的哈。

后台改变了机制,用户不加星标,可能收不到咱们的文章推送。有空加个星标哈,方法,点击右上角的...然后点设为星标。


当然就如这位朋友所说,


以前挺喜欢看小吏的,但是后来夹了太多都懂的东西就沒意思了


“夹带私货”其实是作者的一个隐形特权,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知识、三观,都会有一套对社会、对历史的认知,这很正常。


咱们这个系列也有自己的主旋律,暂时总结三条吧:


1、人性本利,但人性又是复杂的


就拿魏晋来说,维护家族门户的利益,无疑是推动曹魏官僚阶层倒向司马氏的重要的动因。这种维持家族门户的考量,在卢钦的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卢钦的祖父是汉末大儒卢植,其父卢毓也是曹魏的老臣,在曹爽执政期间,因与曹爽政见不合,卢毓多次遭到排挤,尽管曹爽是其父卢毓的政敌,但为了维持卢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保持不坠,卢钦依然接受曹爽的大将军掾的辟命。

等到司马懿政变成功,卢钦又马上转投司马氏阵营。

变来变去无非就是利益使然,但这个定律有时也会失效。

习珍依附刘备仅数年,即便在蜀汉在荆州崩盘的情况下,仍誓死效忠刘备,在山上打游击战,箭尽粮绝后,习珍对着部下说: 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说完拔剑自刎。

麋芳、傅士仁这两个从龙数十年、嫡系中的嫡系居然不发一枪就投降了!

刘备得知糜芳献城的消息后,也忍不住抱怨:子方与我相知已有二十三年(195年相识于徐州),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习珍!

再结合昨天写的臧洪,详见这篇:袁绍和曹操,谁的板凳深度更厚?这三人如果联手,官渡之战的结局将彻底改变!

高官厚禄不要,仅为了义气二字,就敢与袁绍翻脸,最后赴敌而死。

还有于禁和庞德等等,无不揭示一点:人性是复杂的!

2、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权力斗争史,权力是不会出现真空的。

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皇权不断摸索,不断巩固、不断专制的历史。

秦朝用三公九卿取代封臣,汉朝以尚书台代替三公,两晋又搞出中书省分割尚书台的权力,到了隋唐更狠,直接弄出三省,进一步分解权力,之后就是明废宰相,清设军机。

目的都是一个,避免底下出现一个权力集大成者。然汉朝将三公权力废除,尚书台的实力起来了,隋唐拆解尚书台,权力反而集中于三省,明废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比以前宰相更甚。

原因是啥呢,不管哪一套制度对皇帝的要求都是非同一般的,刘秀甚至达到了“每旦视朝,日仄乃罢”的地步。

绝大部分皇帝是达不到、也不想满足这个要求。

中央集权制度下 ,君权一旦松懈,释放出来的这部分权力,要么归于权臣,要么归于外戚,要么归于内廷,总会有人去占。

由此产生的权力斗争从来没有停歇,一直都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

3、评价皇帝或者专权者其中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对老百姓好。

既然权力斗争必不可免,既然人性本利,大家都想着为自己捞好处。那么从本质上来说,两汉的士大夫和唐宋的文臣并没有什么区别,皇帝执政和外戚专权也没啥区别。

只要对百姓足够宽容即可。

如此,哪怕你是以太后身份专权,历史也会给予极高的评价。

东汉的邓绥治理国家近二十年,在她执政期间,东汉王朝顺利地度过了天灾人祸不断的十年,苏辙称之为“和熹盛东汉”,邓绥当真做到了“鞠躬尽瘁”,由此被视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

无论是后来东晋的褚蒜子,北魏的胡太后,唐朝的武则天,均将邓太后视为效仿的对象。



胖猫读历史
图说历史,让历史更通俗、更易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