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给刘备提供了什么帮助?投曹后他真的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再献一计?

文摘   2024-09-25 11:44   上海  

刘备担任徐州牧期间,曾错过了一位顶级谋士,其智不下徐庶!

刘备早期的王佐之才竟然是提出九品中正制的曹魏三朝老臣?

陈登、陈群能力不俗,但在三国演义,名气还是没有本篇的主角大:徐庶。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能力相当强,助刘备击败曹仁。

赤壁之战初,徐庶一眼就看穿了庞统的连环计,当他找到庞统时,庞统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计谋泄露。

(徐庶)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

当然这只是演义中的徐庶,在真实的历史上,徐庶有没有为刘备奉上足够分量的计策呢?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人。

三国时的颍川郡人才辈出,阳翟县的辛评、辛毗、赵俨、郭嘉,襄城县的李膺,颍阴县的荀氏诸杰,许县的陈寔父子,长社县的钟繇,阳城县的杜密等,都是大才。

徐庶早年间为了给伙伴报仇,不慎被官府所捕,不管如何拷问,徐庶就是不说出自己的同伙。即便要将他肢解,仍一言不发(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吏乃於车上立柱维磔之,闭口不言)

够义气!

徐庶的伙伴也没抛弃他,想尽办法将其救走。大难不死的徐庶转而攻读学问(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虽然求学晚,但悟性极高的徐庶很快就闯出一点小名气,同时结识了同郡好友石韬。

就在徐庶一心研习学问之计,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入京,废帝作乱,关东联军发兵声讨,中原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好友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荆州后,徐庶又结识了诸葛亮,两人关系十分友善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与诸葛亮特相善)

诸葛亮对这位好友评价极高,在《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称赞徐庶: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

诸葛亮觉得属员们如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他就很欣慰了,可见徐庶的政务能力极强。

对徐庶来说,暂避荆州也是无奈之举。当时颍川士族主流的出路一是北上投靠袁绍,二是东附兖州的曹操。在曹操迎献帝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杜袭、赵俨、荀悦、荀攸和郭嘉等颍川名士都被荀彧招揽过来推荐给了曹操。

石韬、孟建等人也动了心,准备北归故乡,诸葛亮劝说他们: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

前台词就是曹操那里的位置太挤了,不如静观其变,另择明主。

徐庶十分赞同诸葛亮的话,志向宏大的他已经有了理想的对象,那就是驻扎在新野的刘备。

此时投奔刘备依然要冒很大的风险:

1、刘备实力微弱,之前担任平原相、徐州牧,好歹有自己的根据地,现在的刘备须得仰仗刘表的扶持。

2、袁绍已经病死,曹操一旦统一北方,随时会举兵南下,到时新野又将成为鏖战之地。

徐庶明知这些风险,但他还是去了。刘备虽弱,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焉知不能东山再起?

刘备见到徐庶后,也非常器重他(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然而自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史料上似乎未见徐庶有为刘备出谋划策的记载,两点原因:

1、新野弹丸之地,刘备没有可拓展的空间,一旦大肆招兵买马,势必引起刘表的警觉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2、徐庶可能善于政务,大战略上稍逊一筹。

徐庶自己可能要发现这个问题,要助刘备,还得靠孔明啊。

他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诸葛孔明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

刘备没当一回事,随口说到:你可以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徐庶这把造势让诸葛亮的名气陡增,要知道刘备虽然军力弱,但名气足够响

曹操厚待他,与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来迎接他;

刘表得知刘备来荆州,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以上宾之。

再加上他左将军、豫州刺史、皇叔等头衔,能让他屈尊主动去求人才,真的很难得了!

但有了徐庶的背书,事情就不一样了,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终于求得了诸葛亮(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从此刘备开始走上了正确的争霸之路!

徐庶的举荐之力功不可没!

诸葛亮前来报到不久,刘表去世,曹操得知后,没有太多准备,立即南下荆州。

继位的刘琮在投降派的劝说下派人向曹操递上降表,然后才派宋忠通知毫不知情的刘备(子琮代立,遣使请降。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

刘备听了又惊又骇,对宋忠说: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备的原计划是驻守樊城,与襄阳城互为依托,据险以自守,出兵骚扰曹军后路,坚持数月,曹操后方未必不会生变。即使襄樊二城守不住,还可以退到江陵,逐级抵抗。


现在形势剧变,诸葛亮、徐庶也没办法。众人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刘备、诸葛亮、徐庶南下拒守江陵。



正常情况下刘备应有充足的时间赶到江陵,问题是沿途加入了太多随之南逃的难民,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以至于抵达当阳时,整个队伍已经扩张到十几万人,辎重数千两,行军速度更是降低到一日十余里(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

而已经长途行军数日的曹操却没有停歇,马不停蹄继续追击刘备。混战中,徐庶母亲被曹军掳获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古人以孝为先,母亲被俘,徐庶肝胆俱裂,他思索再三,还是向刘备提出请辞: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刘备虽然不忍,但他依然尊重徐庶的选择,放他北行。


真仁义君主!


糜芳献城,兄长麋竺得知后,把自己绑起来去向刘备请罪,刘备反过来安慰他,认为弟弟的罪与兄长无关,对他礼待如初。


夷陵兵败,黄权无法返回蜀地,无奈率部投降曹魏。有人建议将黄权家小下狱,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待其家人如初。


有多少君主能做到像刘备这样宽厚呢?!


徐庶北返后,倒也没像演义描述那样,一言不语。毕竟他后来可是当上了御史中丞这样的大官。


西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御史大夫的副手就是御史中丞,其内掌兰台秘书,外督部刺史,受公卿章奏,负责监察工作。


东汉开国后,御史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位高权重。


如果徐庶没点表现,曹丕会给于他如此重任嘛?


徐庶后来还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劝进”在古代可是大事,这也说明徐庶并不是一言不发,反而是很积极参与曹魏的政事。


试想徐庶若能留在刘备处,其官职自然远超御史中丞,刘备托孤时就更没李严什么事。


李严在诸葛亮北伐祁山时,故意谎称粮草已尽,哄骗诸葛亮撤军,以至于丧失了全歼司马懿的大好战机。


如果换成徐庶,以他和诸葛亮的友情,两人必能齐心协力,蜀汉的北伐会否更大的战绩?


胖猫读历史
图说历史,让历史更通俗、更易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