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工作人员:
我给褐马鸡当“奶爸”
这两天,忻富宁特别高兴,因为他们在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褐马鸡进行监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种群,这个褐马鸡种群数量不算太大,只有十几只,但是这也意味着小五台山野生褐马鸡的数量又增加了。
忻富宁正在布设红外相机,对野生褐马鸡进行监测
忻富宁是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曾经负责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救助中心褐马鸡的饲养管理和人工繁育等相关工作,如今,负责小五台山野生褐马鸡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在他看来,保护区的这些褐马鸡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忻富宁还记得自己刚刚来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时候,那是2014年,“那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救助中心人工饲养的褐马鸡数量不多,只有十来只。”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他,虽然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褐马鸡,但是第一眼,就被迷住了,“你看它们身姿矫健、羽毛华美,特别是头顶的绒黑短羽呈现出独特的冠状,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然而,由于褐马鸡一年只产一次卵,而且孵化期长、容易被天敌发现,并且受到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等影响,其数量和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彼时的忻富宁也面临着挑战:在这之前,救助中心人工饲养的褐马鸡繁育一直是个难题,效果不理想。忻富宁带领大家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咨询相关专家。最初,他们尝试给褐马鸡人工授精,后来发现这种方法会导致褐马鸡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后来考虑是不是跟饲料的种类和配比有关。”忻富宁说,野生褐马鸡吃的食物很杂,植物的叶、嫩茎等植物性食物以及一些小昆虫都是它们的食物,而人工饲养的褐马鸡只喂玉米。于是,他们在褐马鸡的饲料里加入杂粮等,再辅以各种绿色蔬菜,还补充饲喂一些黄粉虫、蚂蚁卵等动物性食物,果然,褐马鸡卵的受精率有了很大提升。
后来,为了提高孵化率,忻富宁带领山涧口救助中心几名工作人员又尝试使用抱窝鸡代替褐马鸡亲鸟孵卵、人工孵化箱等孵化方法。忻富宁还记得第一批小褐马鸡破壳而出的时候,看着那几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大家都特别激动。为了详细记录褐马鸡宝宝的生长情况,他们把每天进食时间、进食量、生长速度等数据都详细记录下来。
2022到2023年,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了褐马鸡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监测调查,忻富宁的工作重心也从褐马鸡人工繁育逐渐转移到野生褐马鸡的监测和保护方面。“通过监测了解野生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以及重要栖息地特征等,从而采取禁牧禁采禁止非法人员入山等保护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对野生褐马鸡及其栖息地的干扰。”通过监测,忻富宁欣喜地发现,野生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分布范围也在向小五台山周边区域扩散、外溢,他们还发现了好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物种新记录,“证明这些年来,小五台山管理中心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科学有效,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忻富宁说。
■编辑:陈家明 实习编辑张林昊
■责编:王书军
■监制:李建辉
■来源:河北工人报 文/图/剪辑 记者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