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守艺人丨王贺英:一切只为焊好这条“缝”

企业   2024-10-31 18:46   河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电网领域也有一批能工巧匠,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用心深耕自己的专业,雕琢自身的技能,在坚守中传承工匠精神,在创新中开创技艺,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电网守艺人”。让我们跟随小e视线,一起感受他们的风采。



本|期|人|物


 王贺英 


他用饱经沧桑的一只手推着焊把缓缓向前,焊条逐渐融为一条精美的焊缝;另一只手则配合举起面罩,动作娴熟。墨绿色的滤光镜片下,是一双聚精会神的眼睛。眸子里映出的,除了迸射的火花,更有他三十多年的专注。

接,是一门传统的技艺。自19世纪末,现代焊接技术诞生以来,一直支撑服务人类的建设与开发。在电网的各个专业,焊接技术的应用虽然不多,但在部件的安装和抢修过程中,仍然少不了它的身影。焊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守护着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

国网保定供电公司清苑运检分部变电检修二班班长王贺英,参加工作30年来,坚持学习和深耕焊接技艺,在各类焊接比赛中屡获佳绩。一条条均匀的焊缝,见证着王贺英努力让自己画出职业生涯“完美弧度”的画面。

1994年,20岁的王贺英从学校的焊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保定公司工作。无论是在学校期间,还是参加工作后,他都是一个吃苦好学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他经常向老师傅们请教焊接的技巧。

当然,想要找到“窍门”,光听别人说可不行,还得学会“敲门”进去,努力实践。

”与“”的技法大不相同,“”是“往里合”,“割”则是“往外分”。王贺英擅长“”,但同样要学习“的技巧。“割”,离不开两种气体——乙炔和氧气。所以,作业人员在操作时,也面临着风险。

一年冬天,王贺英独自一人在空旷的场地上进行气割作业。正当他紧盯着割口时,不远处的乙炔气管裂纹处上突然冒出了火苗。王贺英顾不得燃烧和爆炸的风险,一步迈到气瓶前,关闭阀门,控制了火情。

“现在想想非常后怕。当年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保设备’是第一想法。”王贺英颇有感慨地说。

随着等离子焊割设备的诞生,传统的气割作业逐渐被替代,安全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与其他工种不太一样,对于焊接工来说,要在四射的火花之间干好活儿,身上不可能不留下点儿疤。

2018年,公司组织人员参加焊接工集训。当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达到三十多摄氏度,而王贺英穿上厚重的焊接服,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汗水顺着衣服从头淌到脚,数千度的火花从防护服装和装置的缝隙间流出,打到皮肤上极易留下伤痕。

“大家常见到焊接工带着一个防护面罩,但实际上防护面罩也不能完全起作用。高温辐射很容易灼伤脸部,让脸上出现脱皮的情况,一碰就生疼。”王贺英说,尽管吃了很多苦,但是让他知足的是,自己也练就了一手熟练的焊接技艺。

2010年,参加公司焊工知识及技能竞赛,获得个人第四名成绩;2019年,到国外参加焊接技术交流;2018年,作为公司代表队成员,参加省职工职业技能焊工比赛决赛;2022年,指导保定市参赛队,参加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焊接设备操作工比赛……这些年来,随着电网设备类型的变化,王贺英的焊接技艺逐渐出圈。

2024年夏天,在一个电网建设现场,验收人员发现焊接工艺质量达不到预想要求,赶忙找到王贺英,请他出马。三天时间里,王贺英在现场和一线工人讨论技术,一步步完善了具体的焊接工艺,让工程顺利进行。

“焊接,是一门‘只能前进’的技艺,错了很难推倒重来。无论是焊接还是其他工作,我都遵循着这个原则,干好每一项工作,让工作的每一条‘缝’都“焊”得分毫不差。”看着眼前自己的焊接作品,王贺英说道。

供稿丨融媒体中心 张明昊 张小丽 保定公司 庞龙光 高航政

责编丨刘岩   审校丨李仁庆

国网河北电力e讯
国网河北电力官方订阅号,讲述国网故事、传递河北声音,做有价值、有温度的电力新闻。 投稿邮箱:exunrongmei@vip.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