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宋代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中定瓷被誉为“天下第一瓷”,也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的白瓷。但定瓷的白,不是一眼看尽的纯白。它的釉面光滑,色调偏暖,白中闪着微黄,釉色温润如玉,质感自然。再加上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轻轻敲击,声音沉稳悠长,因而定瓷才有了“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定瓷以定州得名,不过它真正的出产地是在今天的保定市曲阳县。曲阳古属定州,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说起它的名字,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这座小城的任何一张名片被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曲阳沉淀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定瓷与它有着很深的渊源。自隋代起,到宋代兴,至元代衰,这方矿产资源丰富的沃土孕育出了名动天下的第一瓷,又因宋金之战而断代,自此消失八百余年。直至近代,在匠人们的艰难求索下,失传的曲阳定瓷开始走向新生。曲阳县岗北村的村民几乎世世代代都从事与瓷器相关的事业。1932年,陶瓷界泰斗叶麟趾在《古今中外陶瓷汇编》评价道:“现今曲阳县尚有制陶者,器虽粗糙,然确属定窑之本派。”岗北村的匠人们用热爱与情怀延续着历史与传承。广为流传的“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便是这里制瓷业繁华的佐证。1947年,岗北村24个窑场被整合,成立曲阳县恒山瓷厂。如今,曲阳县定瓷小镇的掌舵人庞来好,一家三代都是恒山瓷厂的工人。从恒山瓷厂成立伊始的日用瓷生产,到1965年工艺品生产线完善,再到1988年高压电瓷生产线正式投产,他们一家见证了瓷厂的一路变迁,也目睹了制瓷业随着时代不断向前。“我祖父1900年出生,16岁就在瓷窑学徒。那时候所有步骤全靠经验传授,他们作为学徒,在最初只能不断试错。”庞来好说道。但现在,小到拉坯,大到烧制,都在传承中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于科技的进步里完成了技术的飞跃。
“脚下稍微转慢一点,手的动作得跟上。”在定瓷小镇的拉坯体验区内,庞来好站在一台电动拉坯机旁,指导来体验瓷器制作的游客。在他祖父的讲述中,拉坯时需要学徒控制转速,师傅精准塑形,如果两人默契度不足,或是学徒臂力不够,土坯塑形就无法完成。如今,即便是从未接触过陶瓷行业的人,在电动拉坯机的帮助下,也能“手脚并用”,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形状,而那些形状各异的体验品也将被送往窑内烧制。
现今,曲阳定瓷烧制已全面实现电能替代,在微电脑的控制下,窑内温度可以被精准把控,成品损耗也大大降低。电能,让新时代的定瓷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目前,曲阳县有定瓷企业摊点300余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形成传统瓷、日用瓷、艺术瓷3大系列400余种产品,年产值达2亿元。近年来,国网曲阳县供电公司累计为全县定瓷生产企业增容变压器2700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4.5千米、低压线路3.5千米;组织台区经理主动走访、定期巡查,了解企业用电情况,为定瓷产业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同时,该公司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电管家智能运维及电力大数据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送去能效账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的服务为曲阳县定瓷产业赋能。电能,驱动了定瓷生产线上的高速运转,为认真镌刻的匠人掌灯,让制瓷技艺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
供稿丨融媒体中心 田梓薇 保定公司 庞龙光 高航政 李娜
责编丨刘岩 审校丨李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