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电线路智能检修机器人
我有四个轮子,可以在导线上快速奔跑;还有灵活的机械臂,360度旋转无障碍。别看我长得四四方方有些笨,干起活来可是麻利又精准。为了准确地把线路上这些销钉换掉,工作人员给我配置了全景摄像头。体重接近30公斤的我,总被他们叫做小胖子。我每次工作都是乘坐大型无人机,当俯瞰高空的景色时,就觉得心旷神怡。
以前需要等电位消缺的电力工人,如今也玩起了人工智能。利用空中的无人机和地面的控制平台,他们就可以操作我完成作业,让以往一两小时的作业缩短至半小时。
智能电子安全员
大家好,我是智能电子安全员。我有长长的脖子和铜铃般大大的眼睛,时刻盯着作业现场的高空设备。
我由智能双模扫描模组、边缘AI芯片组成。智能双模扫描模组是我的“双眼”,融合了可见光和激光,能看到150米范围内的作业场景。边缘AI芯片是我的“大脑”,支持不少于5个目标的同时监测,可发起越限提醒等8类告警提示。研发人员还特意为我配置了人机交互掌机,当我携带它进入作业区时,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弹出画面,提示我要快速避险。
有我在,就可以实时监控变电站吊车、高空车等大型作业机械与相邻带电间隔的安全距离,有效保障作业现场安全可控,作业人员再也不用担心了。
第四代取油机器人
当需要对特高压变电站的“心脏”——主变压器进行取油样工作时,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的外形就像一个迷你装甲车,履带式底盘可以穿越很多复杂地形,使我的活动更加自如。我经历了四次更新。这一次,研发人员不仅在我的身体里加设北斗定位和智能程序模块,让我可以独立行走,还对我进行了美容,让我看起来更可爱。之前,天一黑,我就不敢走夜路。自从他们给我加装了受电磁环境影响更小的激光雷达导航装置及夜间行车灯后,我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变电站值班员经常夸我,在设备内部异常时,我能及时辅助工作人员开展取油研判,不仅能保障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还能减少人工误差对油色谱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个妥妥的好帮手。
新一代电力检修机器人
我叫“灏翰一号”,别看我体积庞大,走起路来还是灵活轻盈的。
在变电站里,经常会看到我的身影。巡检、操作、测试和维修……我样样在行,而且能够适应多种工况环境。
听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在工作时经常需要拆接电源、反复变换测试仪器、导拆接线,周围环境也是高压带电设备,稍有不慎就有触电风险。而我的到来,让他们的工作降低了很多风险。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夸赞我行动自如、预判准确。那是因为我有着像人类一样聪慧的大脑,装着多模态的各种融合数据模型,可以精准识别各种图像。相信有了我的助力,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履带式一体化机器人
听说电力工人经常会在昏暗、密不透气的管道井里工作。每次下井前,他们都会提前打开井盖自然通风,或者是用携带的风机进行通风。
由于自然通风时间久,需要在马路、绿地间作业的风机就面临着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风机的电缆不好接。而且在牵引光纤线缆时,人工操作更费时费力。而我的出现,刚好为他们解决了烦心事。
研发人员不仅给我配置了类似航空引擎的涡轮风机,搭配了折叠通风管臂,能在2分钟内完成井内16立方米的通风换气、3秒钟内完成井下气体的检测,还给我安装了大扬程直流水泵,让我在5分钟内完成2吨井内积水的清排。听着他们的夸赞,我干劲儿满满!
智能喷涂机器人
虽然我不像其他兄弟姐妹科技实力那么强,但在变电站土建施工时,我也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了让我更好地融入电网建设这个大集体,也为了满足我爱美的愿望,工作人员为我穿上了粉色的漂亮衣服。
在南郑变电站工程建设这样空间有限的作业区域,我通过自身的激光雷达,自动规划路径、自主导航、精确定位,到达作业点后快速喷涂。工作人员在我的身上安装了远程实时监控,让我在现场大展身手的风采被一览无遗。作业完成后,大家都夸赞我,喷涂作业既均匀又高效。
供稿丨融媒体中心 刘岩 张小丽 超高压公司 米家奇
责编丨刘岩 审校丨李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