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行 | 冈仁波齐:神山与大愿

文摘   摄影   2023-08-04 17:19   浙江  


朝圣者是谁?

那些虔诚地趴在地上等待小虫子路过再起身的人,把毛驴当成家人从四川牵到布达拉宫的人,推着车厢往前再折返回来磕头的人,背着新生儿转山的人……还有夜里长眠在冈仁波齐脚下的人——“在冈仁波齐去世,是他与神山的缘分了”(《冈仁波齐》),“只要能去拉萨,死在路上我也是情愿的”(《静静的嘛呢石》)。

电影《冈仁波齐》里有句歌词这么唱:“命运好的做了喇嘛,我的命运不好去了远方。”

很多人朝圣是为了赎罪,比如为家中盖房被砸中牺牲的人祈福,做屠夫的,出发前也开始戒酒、磕头给逝去的生灵祈福。

但七月初在日喀则的扎寺,释迦牟尼像前面,喇嘛告诉我们,许愿要先许大愿,从世界和平开始。影片里面路途遇到的长者说,要“为了更多的人去磕头朝圣,要希望众生平安幸福”(《冈仁波齐》),藏戏里智美更登王子唱词“怜悯施舍是大业,不要悲伤和流泪”(《静静的嘛呢石》)。

尽管很多人出发是为了赎罪积德,遥远的路途上,神山和大愿总还是盖过了个人的渺小命运,永恒地被置于前面。

去远方多难,能信仰多难,雪一点一点下,他们一点一点走,一点一点超出你所能够想象的意志的极限。一片片被风吹动的经幡、一个个玛尼堆是印证,它们告诉你有多少人曾经来过。

电影里,神山脚下,白茫茫的雪原里,朝圣者在远处缩成一行小点。

我想起6月底在冈仁波齐遇见并交谈过的那些朝圣者,他们前前后后散落在人踩出来的朝圣之路上,站立的、佝偻的、趴下的,连缀成一条线。

映着傍晚天色,最后留给人从近到远逐渐缩小的背影。

这张照片来自奶茶 @zxd

索引:

今天的推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下面的正文+图片结束,还有几段收尾的碎碎念。记得拉到最后哦



#20230626

刚来的时候真的一片都是云雾

傍晚六点多在入口处被反复劝退“下雨天你们可能什么都看不到”,我们还是到了冈仁波齐脚下。

在出发处的经幡广场真的偶遇了二十几个转山的藏族叔叔和阿妈,神山面前,我们也很难止住那一瞬间扑簌而下的眼泪。

信仰什么呢?莲花大神?释迦摩尼?还是仅仅相信远处的神山,相信这一整个自然,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木?

信仰也很辛苦吧。我在岩石堆里面看到一张夹着的男人的照片。他是谁?他曾是谁?和这座山有什么样的故事?他如今还在吗?我不敢去想。

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感觉被击中了

后来千珞姐跟我说这应该是玛尼堆中夹着的往生者照片

神山是不可攀登的,只能在边缘走过,默默敬仰。每走三步,跪一次,我听到朝圣者嘴里吟诵着些什么,有时候又好像是疲惫地在发出呻吟声。后来我知道,五十多公里的转山路,想要朝圣,少则半个月一个月,多则三个月起步,住在山里四个帐篷里面。

朝圣的藏族阿妈

小边的背影

土拨鼠宝宝姿势也像在许愿

前面有和叔叔阿姨讲过几句话,后面忍不住又一个人折返回去,坐着和他们聊会天,动身之后在边上一起慢慢走了一段路。

我折回去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天慢慢放晴了

藏族叔叔问我在高原氧气适不适应,他们和我谈大昭寺小昭寺,问我知不知道文成公主是哪里人。他们还和我夸身边的阿妈、姐姐。确实藏族女人很好看,眼睛到辫子,年长的阿妈的眼睛里也有种岁月的美,笑起来有点羞涩,但是很温暖很可爱。

偶然停落的鸟儿,偶然拍到的照片
这张我真的绝喜欢!

他们来自阿里和那曲,叔叔阿姨会问,你去了拉萨吗?布达拉宫有没有上去?你的老家在哪里,风景好吗?

然后又劝说我,“跟着我们吗?我们很慢的。”“你去前面吧,那里漂亮。”

后来我听话走在叔叔阿姨前面,同时掉在了朋友们的后头。一个人走在冈仁波齐朝圣的路上,其实只是很小很小一小段,但每走几步就回头看看他们到哪了,有时招一招手。不一会儿叔叔阿姨们就没影了。

掉队尾向着神山慢慢一步一步走去,有种回到老家在农村田埂漫步的感觉,风又把眼泪吹了下来。

朝圣的藏族叔叔和阿妈他们愿意面对镜头,愿意聊天,甚至主动摆出姿势,让我有种被信任的感觉,当我在他们中间分享照片,听见他们的欢笑,又简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可是也有种顾虑,我也不想把他们当作“素材”,但我真的拿不准那个尺度。从我个人内心而言,就是只想记录下他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仅此而已。但这种动机之下的拍摄能够被合理化吗?我存疑。

这个哥哥叫莫朗,我把那天拍的所有照片都用发给了他。
他后来在朋友圈发的小视频里放了这两张照片,我好开心!

冲击感还来源于,“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神山面前,你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这样的感受。

旅途的全部意义在于这些路途中所遇到的人,把宏大的、虚妄的都市叙事戳破。能够遇见转山的行者是恩赐,能看到雨雾渐渐散去大概也是神山的恩赐。

祝福你们,“扎西德勒”。我回去的时候冲他们喊了一声。

决定让伟岸的土拨鼠再现身一次

回程,我们八个人稀稀拉拉地散落在岩石路上走。土拨鼠,小鸟,地上的花花草草和植物,冈仁波齐的风。听到小边说了一句,“在这里有种被自然接纳了的感觉。”

神山的雪顶清晰起来了,四周连绵的山的崖壁上出现一道橙色的,金色的光。



#20230804 尾声

冈仁波齐的遇见,在6月26日发生,我选择把它作为终篇。“藏行”系列2023年的连载,到这里大概也就结束了。

去冈仁波齐的人不一定能说出他们信的究竟为何,到西藏寺庙里磕头祈福的人依然不知道迎接他们的前景是什么,信仰的人很难给信仰一个意义的解释,这世界上有太多没办法用理性和科学解释的东西。

但事实就是,当你到了冈仁波齐的脚下,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落下来。在日喀则听到寺庙里导游对佛教与信众的背景介绍,有些时刻你的心里就是会突然“咯噔”一下。

我有时候会想,有没有可能,“相信”的本身就是意义?

扎寺的导游告诉我们,佛教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佛(过去-燃灯佛,现在-如来佛,未来-强巴佛/弥勒佛),而代表“现在”时态的如来佛,释迦牟尼的佛教并非永无期限,五千年的时间结束,“就没有佛教了”。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也是在那天,我第一次知道,佛教里面的神仙和人一样,并非永生,神仙也会死,也有他们的欲望和痛苦。

这个体系在我心中多了一些“人味”。你看,信仰的故事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关乎生死。

生命之所以存在意义是因为有死亡作为对照。大多人清楚地知道肉体的死亡不可逃避这一冷酷的真相,于是创造关于信仰的体系,试图给过去一个解释,赋予未来一些期待,然后为现在增加一点力量,令自己更好地去生活,去生存。

不需要确切说出“相信”本身是否具有意义,但它的力量超越生死。

也不需要做“不朽”永恒的信徒。信奉不朽还是拥抱短暂?什么时候你愿意相信哪个,那就相信好了。

西藏是需要且应该不断地重返之地。我等待着下一次的情不自禁。

谢谢你们读到这里。

注:本期除了封面图为奶茶(@zxd)的作品,其余均为自己拍摄~存图使用麻烦注明和告知,谢谢啦(●'◡'●)


雪泥爱吃奥利奥
说梦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