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我不想再“反思”了

文摘   2024-08-12 08:12   山东  

22岁的时候有人告诉我:

“你看起来就是非常板正,没有冒险,不会出错的人选,但是也因此看起来很普通”

“因为你没遇到过什么特别的人吧”

“创作是要有自我的”

……

我不认同,我愤怒,但我没有表现出来。我心里骂了一千万遍,“你凭什么?”“你又了解什么呢?”可我还是先试图“反思”了一下自己,是否真是这样。或者表现出一副“我在反思”的姿态。

这根刺从今年年初就一直扎在我心里,最近又冒出了头。

我够了。我总在反思,我不够愤怒,或者说总是把愤怒留给自己,把箭头指向自己。我够了,我不想再反思了。

《晨昏森林》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反思本就是我天性的一部分,正如碎碎念本身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我不可能做到真的不反思。

也许我想说的是,反思也有边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更多一些捍卫自我的勇气。

我不想总是怀疑自己。我要去拆解别人的预设和逻辑,而不是套着框架反思和接受。

我也不想证明给谁看,如果没有答案,没有关系,因为“没答案不代表被动 也可以是一种主动的状态”。

我要去发现,去感受,去记录,去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我要继续去看真实世界。


——我似乎一直在害怕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总是忍不住去想,我现在跟几年前的自己相比,做选题也好,写稿子也好,看待问题本身也好,是不是有了一些长进?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执念呢?就好像那种不断追求进步的文明观一样,后面比后面发生的一定比前面发生的要更先进吗?进步一定是一种趋势吗?我不知道这种心态,是不是因为从小到大作为一个学生你不断被灌输,你要不断的进步,你要长大,你要比之前要好。但另外一方面,可能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断的在寻求变化的人吧。生活,当它什么时候成为一潭死水的时候,或者说我觉得跟多年前自己相比,好像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那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就跟死了一样。

——其实22岁过得还算不错。读研越了很多轨。因为复旦东门骑手车祸事件(文章链接),和向师傅还有其他朋友们的相遇使人打破了“什么都做不了”的悲观。生活敞开了,生活里出现了新的community。

——经常忍不住感慨,一路遇到很多善意和鼓励。“我真是挺忙的,但我不会害怕打扰,你就经常主动来找我就对了 ” “好的坏的,我都去体验一下。其他人怎么想,觉得我是个怎样的记者,我并不关心。” “你感兴趣什么就去。”

——做过一些从未有过的尝试,去回到故乡,去了解更多。还获得了更饱满和丰富的爱。来自于我的家人、朋友和恋人。世界出现了新的视角,我也有了更多对自己的认识。

——在一个沙龙上听到,痛感会让你保持创作的动力,你的脆弱感很宝贵。作为创作者,那种边缘人的状态是非常舒适的。也只有这样,你的触觉才是敏锐的。这些全都成为你创作的养分,就好像作为移民的时候,你不断在和身份搏斗。在很多场合我好像也已经默默地成为了一个游离出去的观察者。竟然还挺喜欢这种边缘人的视角。

——找到自己的母题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但有一天总会浮现的。

——“也许你说的东西,不一定要视为一个问题,而是你的特质。你就发挥自己八爪鱼的优势就好啦。也许等你六十岁的时候……”

——“我们未终结的冒险就像迷失的儿童。”

2024.6.2 上海杨浦区定海港路。好久不见定海桥,废墟前发现满墙涂鸦。遂合影。

To be continued.


2024.8.12 

于山东烟台


雪泥爱吃奥利奥
说梦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