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

文摘   2025-01-30 22:01   广西  





「赏物阅己,鉴器悦心」

器物的选择与搭配呈现了一个人心性。


格物明心,心生欢喜。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装点居室。无论是书画,器物,珍玩;还是草木,池鱼,景观。

有空间就有物质,物质的选择便是一个人心性的体现。或朴雅,淡雅,优雅;或清丽,艳丽,明丽。

丰子恺先生以“人生三层楼”之喻,表明了对生命境界的理解。他把人生境界比作三层楼:第一层物质生活;第二层精神生活;第三层灵魂生活。

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有三层境界:第一,以物观物,可以安身,第二,以物观人,可以安心,第三,以物观天地,可以安神。

中国人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文人世界里,情趣保留着最初的那份记忆,我们可以从一切未受沾染的古书画中可以看出。书房中该有书,可以是往圣经典,可以是稗官野史;茶室中该有茶,可以是风炉蒲扇,可以是茶碾道具;案头上该有物,可以是篆刻闲章,可以是笔墨纸砚。

一切的器物,都是以合适自然为主,合适了就对了,对了就可以悦己,而三两朋友来时,便可于雅室中谈笑清言。

这些情趣,形成了至今人还在模仿追随的高潮。在前人的生活中,茶烟瓶炉,琴棋书画,珍器雅玩,一样不能少,有物,方可明心。

先人谓:『琴令人寂,杖令人轻,麈令人雅,竹令人冷,石令人隽……』清闲娱目之外,书房里一派诗意气韵,令人身心皆闲。『从心所欲不逾矩』,格物便是做人,心无拘役,但又不逾越规矩。

在一定的法度之内明心见性,合乎规矩而垂范后世,这便是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

室中琳琅多韵致,人间燕闲胜桃源。

器物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当人赋予它生命的意义以后,它们便有了审美价值,器物也随人的思想高度而不列尘俗,书房也因此意趣无穷。

格物能生发诗心,诗也强化了物的美感。物和物之间也不是简单的连在一起,而是一种心性的体现。

我们生活中不断地与物发生关系,无论是山泉清溪,有人行旅;无论是草木花卉,有人清供。

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的审美和哲学,也正是所有的这些,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今天我们还在吟诵着那些唐诗宋词,还在欣赏着青绿山水,宋元笔墨,这些艺术中,有不少是先人观物所得,他们为我们一个广阔的天地,安放着我们的心神。

生活之中有着这些艺术的滋养,心境不复荒芜。

生命情趣丰富之人,带着诗意的境界,深感此为人生一乐。

生命中除了安身立命的物质需求,还有安养生息的精神涵养。生命的另一层境界,是如何格物以达真知,让人生的每一个过程都闪耀着精粹之光,如春水初生般滋养自己。

抛弃世俗评判,焕发生命的光彩;『以无用之事,遣有生之涯』。欣赏艺术与真善之物,寻出风雅与诗意,在人生世相的高崖上,一览格物明心的胜境。

编辑整理:聚器
文字:网络,图片:文人空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聚器
室留虚白,心有余闲。茶席集美,识雅得趣。润物不饰,鉴器悦己。拙微见喜,自在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