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墨‖故乡是用来离开的,故乡是用来回忆的——聊聊作家魏微与她的长篇小说《烟霞里》

文摘   2024-12-17 07:54   江苏  


欢迎登录忽然花开文学网注册投稿

这里是文学的天地

这里是文字的家园

忽然|花开|

文学|网站|


☑ 参与       ☑ 写作       ☑ 提高

————————————


标题前半句是沭阳籍作家魏微说的,后半句是沭阳本土作家池墨说的!有点傍名人的意思!


“故乡是用来离开的,其实,故乡也是用来回来的。”这是沭阳籍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魏微在她的长篇小说《烟霞里》里说过的一句话。小说主人公田庄在9岁第一次离开故乡时问她的母亲:“以后还回来吗?”母亲孙月华说:“还回来干吗?故乡就是用来离开的。”

确实,故乡是用来离开的,因为只有离开才能将其称之为故乡。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就不能称之为故乡,而只能称之为家乡。

所谓的故乡,就是自己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通俗一点说就是自己的老家。沭阳,就是魏微的老家,也就是她的故乡。

魏微出生在沭阳,生长在沭阳,但是成年后因为求学、求职而离开了沭阳,所以,沭阳对于魏微来说,就是她的故乡。而魏微离开沭阳,到大城市谋取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而外出谋发展也是那个年代包括当下很多人的最优选择,特别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走出去,视野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敏捷,阅历会更丰富,人脉会更广泛,平台也会更优质,对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年,留在沭阳这样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发展空间非常逼仄,估计就是折腾一辈子,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像我们这些沭阳本土的写作者,因为眼界、视野、知识、阅历以及资源、人脉、平台等限制,在文学创作上,很难取得上升和突破,很难取得像魏微那样瞩目的文学成就。从这个角度和层面上来说,魏微当年的离开是正确的,也是明智的。

事实也证明魏微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成功的。如今,在职业上,她已经是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部主任、广东省文学院院长。在事业上,她先后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诸多奖项以及多次荣登中国年度小说排行榜,部分作品还被译成英、法、日、韩、意、俄、波兰、希腊、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去年,她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提名,今年则获得了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可以说,用著作等身、荣誉等身来形容魏微并不为过。而2004年以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获得鲁迅文学奖时,魏微年仅34岁,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性鲁迅文学奖得主,当然,女性不是魏微的标签,作家才是。因此,魏微也备受中国文坛的关注。而在中国文坛聚焦魏微的背后,则是她也备受沭阳本土作家的关注。从已经离世的沭阳本土作家章彦文,到今天仍然活跃的沭阳文学圈的本土作家群体,一直都在关注着魏微的作品,关注着她的创作,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作为从沭阳走出去的当代著名作家,魏微是沭阳文学圈的骄傲,可以说也是整个沭阳人的骄傲,沭阳人以魏微为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名作家,坊间却有传闻说成名后的魏微不大愿意说自己是沭阳人,而是喜欢介绍自己是淮安(淮阴)人。“证据”是在魏微的一些简介中,称自己是江苏淮安人。网上一些淮安籍作家,在撰写与魏微有关的文章时,也会介绍说魏微是淮安作家,淮安是魏微的故乡。淮安人也以魏微为傲!

出生和生活在沭阳,却不说是沭阳人,这就有点意思了。一个成名的作家,忘记或者说刻意回避自己的出生地?个中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故乡贫穷落后?是因为小时候有什么痛苦遭遇?还是走上社会后遭遇了什么不公正对待?我们无从得知也不好猜测。不过,这只是坊间传说,我们既然没有亲耳听到魏微说她不是沭阳人,或者亲耳听到她说她只是淮安人,那么,这些坊间传说,就只是传说,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谈资或者佐料,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和味道。

其实,我们可以梳理一下魏微小时候的生活轨迹,据网上资料:魏微出生于沭阳乡下,不到一岁时被父母带到淮阴市洪泽县生活,7岁时又被父母送回沭阳乡下读书,读到二年级时转到县城,1998年毕业于沭阳中学。由此可见,魏微从小就生活在沭阳,当然她7岁以前生活在洪泽,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不会留下多少印象。魏微中学就读于著名的百年老校沭阳中学,这从沭阳中学对校友的介绍中可以得到佐证。而魏微在走上社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沭阳报》做记者。这些,都足以证明魏微从小时候到成年这段时间,都是在沭阳生活的。提到《沭阳报》,说一个小插曲,大概在1990年左右,魏微的父亲魏家乐先生担任《沭阳经济报》主编,时年18岁的我写了一封读者来信,没想到被发在头版头条,并且还配发了主编按(不是编辑按),此事让我印象深刻。《沭阳经济报》也就是《沭阳报》的前身,《沭阳经济报》前身则叫《沭阳信息报》,再前面,就是沭阳县各大局机关编印的工作简报,比如《沭阳农技》《沭阳供水》《沭阳供电》等,这些局机关编印的简报,整合到一起出版《沭阳信息报》,后改称《沭阳经济报》,再后来改称《沭阳报》。

至于说魏微介绍自己是江苏淮安人,也不奇怪,因为沭阳曾经隶属于淮安(淮阴)市管辖。从大的层面来说,魏微说自己是淮安人,并没有错,就像我们出门在外,离开自己所在地级市以后,对人介绍自己是某某(市)人、离开自己所在省以后,对人介绍自己是某某(省)人一样。魏微对外介绍自己是淮安人,这并不奇怪。而在魏微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烟霞里》中,作者简介里是这样说的:“魏微,作家,祖籍江苏。”你看,魏微离开江苏,长期在广东生活,她介绍自己祖籍江苏,不是很实际也很得体吗?当然,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沭阳被省略,对于我们这些沭阳人来说是一种遗憾,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落,魏微怎么可以不介绍自己是沭阳人呢?说白了,这是沭阳人的心理作用,是虚荣心作怪,想借魏微之名朝沭阳脸上贴金而已。

魏微说自己是淮安人,是因为魏微离开江苏到外地发展,那时候沭阳还没有从淮阴市分离出去。直到1996年,沭阳、泗阳、泗洪、宿迁这4个县,才从淮阴市分离出去,组建新的地级宿迁市。对于地级宿迁市,魏微是陌生的,所以,她可以说是淮安(淮阴)人,可以说是沭阳人,也可以说是江苏人,但她不会说自己是宿迁人,因为在魏微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有“宿迁”二字。沭阳是生她养她的地方,是她小时候生活和读书的地方,淮安呢?是她大学读书的地方,是她青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所以,离开江苏到广东发展的魏微,把沭阳县和淮安市都当做是自己的故乡没有错,确切地说,沭阳是她的故乡,淮安是她的第二故乡!

而淮阴(淮安)对魏微的影响也非常大。一方面是她青年时在淮阴读书,另一方面,她的处女作发表在淮阴市文学刊物《崛起》上,当时的《崛起》主编是著名诗人赵恺。并且,《崛起》杂志还专门为魏微开了作品研讨会,时任省作协副主席赵本夫参加。可以说,这对魏微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因此,魏微对此是感恩的,也是记忆深刻的。魏微说淮阴(淮安)是她的故乡,无可厚非。而沭阳和淮安是魏微的故乡,主要体现在一些文字介绍里。一些介绍说魏微是江苏淮安人,而一些介绍则又说是江苏沭阳人,但真正的故乡,是沭阳无疑,这是无可争议的。淮安只能算魏微的第二故乡,就像魏微说,广州是她的第二故乡一样。

为了佐证这些传言的可信度,为此,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魏微既有故乡是淮阴的表述,也有故乡是沭阳的表述。中国新闻网对魏微专访时写道:“纵观魏微的小说,大体没有远离她20岁以前的生活,故乡沭阳始终在她的血液里。”这是媒体报道的魏微公开承认的故乡。而著名作家、《文艺报》原总编梁鸿鹰在评论魏微的小说时也提到:“魏微的小说大体没有远离自己18岁以前所接触、听说和反复生活过的生活。江苏省、苏北地区、故乡沭阳,始终在她的血液里。”这是魏微在接受专家评论时所说的故乡。儿童文学作家孙玉虎在《新民晚报》也发文称“魏微是我们苏北小县城走出的作家”。孙玉虎也是沭阳籍作家,曾获得过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首届《儿童文学》金近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诸多奖项,先后在《儿童文学》和浙江少儿出版社做过编辑,现在是上海九久读书人副总编。与魏微一样,孙玉虎也是一位取得显著文学成就的沭阳籍作家,而且,非常年轻,也是沭阳人的骄傲!

魏微对故乡是淮阴的表述,来自于她接受广东《梅州日报》的专访,魏微在接受专访里这样说:“我老家在淮阴,是淮阴侯韩信和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这是我找到的魏微的亲口表述(《梅州日报》2024425日),这与她的故乡是沭阳并没有冲突,当年的沭阳,是淮阴市下辖的一个县。这些是我查到的资料。更为可信是的是,我亲耳听到魏微说自己出生在沭阳,沭阳是她的故乡。

20241111日,魏微携带她的长篇小说《烟霞里》回到故乡沭阳,在沭阳县文化馆与沭阳读者进行了创作分享。正如《烟霞里》所说:“故乡是用来离开的。其实,故乡也是用来回来的。”离别多年的魏微回到了故乡,用行动验证了“故乡是用来回来的”的那句话!

魏微说,自己出生在沭阳,从小就在沭阳生活,中学时在沭阳中学读书。这是魏微当着众人的面说的。魏微还提到了自己就读于沭中时的语文老师夏炳文,称夏炳文对她的写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我从网上查到2012年一位疑似魏微妹妹转发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老师写给他的学生魏微的,作者署名是xbw2,应该是夏炳文三个字拼音的缩写,这个作者,应该是夏炳文老师。转发者网名叫卷卷,她自称魏微是她的姐姐,她是魏微的妹妹。

在分享会现场,魏微回忆小时候在沭阳县城的生活时,情不自禁地用地道的沭阳话说“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东关和西关是是小说里的地名,也是沭阳人所熟知的沭阳地名。在介绍《烟霞里》一个细节时,魏微使用了“推板”一词,推板是沭阳方言,意思是不好、有点差的意思。魏微用沭阳方言说了“推板”这个词时,在分享会现场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樊晓哲并不理解这个方言的意思,她说,我懂,“推板”就是好的意思。实际上恰恰相反,所以,樊晓哲的话音未落,现场的读者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会心的一笑。魏微的介绍以及她所说的熟悉的地名和熟悉的方言,让现场的读者赫然发现,魏微是沭阳的,网上的那些传说不过是“神马浮云”!

说完魏微的“故里之争”,我们再来说说她的长篇小说《烟霞里》。

《烟霞里》是魏微暌违十年之久酝酿出版的又一部长篇巨著,被誉为“是魏微的天命之作,是献给改革开放的壮丽史诗”(《文艺报》申艳霞文)。《烟霞里》描写的是主人公田庄一家几代人的命运,以及家庭的兴盛与衰落的故事。小说开篇以前序的形式,交代了田庄“生于1970年,清浦人士,2011年辞世于广州,卒年四十一岁”。然后以撰写《田壮志》的形式,开始了小说的续篇……

小说以编年体的形式,从1970年主人公田庄的诞生,一直到2011年田庄的意外去世,在这41年的历史进程中,作者将特殊年代、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等串联起来,采用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并列的手法,反映了主人公田庄一家白手起家的奋斗历程与拼搏精神,以及家庭由创业到兴盛再到衰落的过程。在空间上,完成了由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的自由切换。从一个叫李庄的农村小村庄,到县城清浦县,再到地级江城市,这是主人公田庄在小时候的生活轨迹。及至成年后,又离开江城到广州发展。再朝大里说,主人公田庄及其外婆章映璋、妈妈孙月华都去过台湾。外婆在晚年选择离开现任丈夫到台湾探视前夫,并在台湾定居,直至离世后才化成一捧骨灰返回大陆。

这部小说,在沭阳本土读者来看,更像是魏微的“自传体”,因为小说里有大量作家自己的影子。而魏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有一部分是我的生命经历,自传成分大概有二成吧,原生家庭有一部分,很酷的妈妈有原型,但我肯定把她强化了。”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此可见,《烟霞里》确实有作家自传的成分,这也说明,《烟霞里》虽然是小说,也有真实的成分在内。

魏微从沭阳中学毕业,到淮阴求学,毕业后到《沭阳报》社工作,后又到南京、到北京求学深造,再到广东求职并入职广东省文学院,这些都在《烟霞里》这部小说里有所反映,与主人公田庄的经历是那么相似。而小说里描写的生活场景,也有大量的沭阳印记,从地名、方言到小说中的诸多人物,都被魏微打上了沭阳的烙印。一些乡镇名字,比如桑镇,取名于桑墟镇,官贤镇,取名于贤官镇,胡镇取名于胡集镇。县城里面的东关、西关、南关、北关、骡马街,也是沭阳县城的地名,小说里面多次提到的“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正是沭阳人形容沭阳县城之大的俗语,为沭阳人所熟知。还有提到的郝巷,是沭阳县城的一条知名的巷子,著名的摄影大师吴印咸就出生在这条郝巷的家里。当然,作为魏微青年时代读书生活过的地方,《烟霞里》里也有很多淮安的印记。比如地名,青浦县虽然写的是沭阳,但是名字却取自于淮安的青浦。江城,也有淮安前身清江的意思,写的当然是淮安。里面的小河清河,还有大运河,显然也是淮安的标记。

更显著的沭阳标记,是《烟霞里》里有大量的沭阳方言,比如婆婆为了照顾儿子儿媳妇一家,说“我恨不能一身掰开十八瓣用”;孙月华骂小丫“俩剁头的,狗不吃的”“杀千刀的,小绝种”;奶奶骂小丫“小改常的”;田庄骂赵小红的同学“二刈子”;还有说人漂亮是“俊”,说生活好过是“暄和”,骂人是“绝种、断头的”“绝八代的”,还有“尥蹶子”“绝相”“玩笑开大发了”等都是沭阳方言。描写田庄等女生性格是“敏感,内向,横竖不出趟”,“不出趟”是沭阳方言,比喻为人做事放不开、扭扭捏捏。小说里提到田庄的姑奶奶“离开故乡四十年,念念不忘有个叫‘潮牌’的小吃”,“潮牌”也是沭阳的地方特色小吃,因为形状像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朝笏而得名“朝牌”,又名“潮牌”而沭阳的“潮牌”尤以颜集镇最为出名,有“颜集朝牌”之称。还有田庄母亲孙月华的“三板斧”: “这不该好了,来来来,家里坐坐”等,都是典型的沭阳方言。

小说《烟霞里》描写的时间跨度长达41年,虽然小说是编年体形式,但是时间与空间的切换却非常自如、流畅,既可以描写当下,也可以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作者在叙述当下的时候,忽然笔锋一转回到过去,或者面向未来。比如,小说多次提到田庄多年后的离世。在1990年田庄20岁时,先写的是田庄的20岁,笔锋一转又说“今年是田庄辞世十一周年”。才让读者发现,原来这是作者为了写《田庄志》的回忆。

有评论者认为,《烟霞里》可以从卷三开始阅读,也不影响小说的完整性,该论者还认为,卷三也是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但是我觉得,卷四才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特别是田庄的婚外恋,心理和人物动作描写,都十分注重细节,将田庄与林有朋之间的欲爱不能、欲罢不能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得入骨三分。当然,田庄和林有朋之间的婚外恋,也仅仅止步婚外恋,他们是情感上的依恋,属于那种相敬如宾的精神爱恋,肉体上也仅仅是林有朋用手为田庄擦拭脸上的泪水,手与脸的亲密接触而已。然而,高潮即结束,随着这段婚外恋的不了了之,小说也进入了尾声,卷五聊聊数笔,就结束了整部小说。

卷一和卷二,虽然冗长,但是却将主人公田庄的母亲孙月华大胆、泼辣、遇事有主见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甚至,孙月华的人物形象较之田庄更为丰满,更为有血有肉。而事实上,卷一和卷二也一直是孙月华在唱主角,田庄只是一个配角。到了卷三和卷四,田庄才算正式粉墨登场,成为这部小说的真正主角。但是,其人物形象的刻画,感觉仍然不及作为配角的孙月华。

《烟霞里》时间跨度长,描写了41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从上山下乡到特殊年代;从伟人周恩来、毛泽东的辞世,到“四人帮”的终结;从邓小平的复出,到海峡两岸通邮通航、探亲访友;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到香港回归、金融风暴;从上海甲肝流行,到“非典”爆发,再到“新冠”;从手抄本《少女之心》传阅,到金庸、琼瑶、三毛,再到汪国真、席慕蓉作品的疯传;从摇滚乐、迪斯科流行,到《少林寺》上映;从农民工大潮,到公务员下海;从喇叭裤到紧身裤;从发廊、桑拿房,到卡拉OK、娱乐城;从离婚率递增到结婚率越来越少;从股市,到楼市,4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和社会事件,小说里基本都有提及。国际上,从美国“911”事件,到格瓦纳在中国受捧;从韩国大宇集团人间蒸发,到日本八佰伴的破产;从美国导弹袭击中国大使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都写入了《烟霞里》。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小说里涉及到两个人物,也正是这两个人物,将《烟霞里》打上了深刻的沭阳印记,因为这两个人物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淮安作者,也不好意思来争抢的。其中一个是1990年代末期清浦县委书记侯平。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那侯书记是个人物。侯书记叫侯平,原来是省委研究室的一个处长,派下来当县委书记。他后来官运享通,十年时间,就上到了边疆某省的省委副书记,把那个省会城市大拆大建,文化古都被他整成一片工地。民愤极大。据说他的座驾都是带防弹的。后来落马,现供职于秦城监狱。”魏微得出的结论是“虽是雷厉风行,也不免胡作非为,权力大了,土皇帝一枚。”还有一个是2000年代末期清浦市委书记蒋明,其时清浦县已经改为清浦市。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这位县委书记叫蒋明,也是省城下来的,他在清浦干了七八年,后调到某地级市当市长。本篇截稿之时,他已进去了,牢饭吃了好多年。不过2009年,他才来清浦四年,正是大干快上之时,脑洞大开,想出了一个宏伟的‘筑巢引凤’计划,简言之,就是要你在三年时间内,新建三层以上标准化厂房30000平方米以上,引进规模以上企业800个以上,新增工业税收20亿元以上。各机关、各乡镇领了任务而去,完不成任务的要丢乌纱帽。”小说借主人公田庄的口,得出“这个蒋书记,跟十几年前的那个侯平有什么两样?急功近利,无法无天”的结论。小说借另一个人物徐徐的口,告知读者“那个侯平已调去边疆,当了省委副书记!”小说还交代,“说这话时,离侯书记进秦城监狱还有五年,他是2015年进去的。”而蒋书记的“筑巢引凤”工程,正是导致田庄一家由鼎盛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在小说里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沭阳的读者都知道,清浦县的这两任书记的原型是沭阳的两任县委书记,这可是淮安作家抢不去的。也再次说明,不管魏微离故乡沭阳距离有多远,也不管离开故乡沭阳的时间有多久,她都是时刻在关注着故乡沭阳的发展变化的,因为她喝的是故乡沭阳的水,所以她身上流的是故乡沭阳的血,心里关注的是故乡沭阳的事。正如中国新闻网专访和著名作家、《文艺报》原总编梁鸿鹰所说的那样——“故乡沭阳,始终在她的血液里”!

魏微说,故乡是用来离开的,故乡也是用来回来的。而我认为,故乡固然可以用来回来,但是更多的时候,故乡是用来回忆的。特别是他独在异乡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无疑是一剂慰藉孤独灵魂的良药。

回忆,既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故乡的深情和厚爱。我相信,远离故乡的魏微,让她魂牵梦绕的,一定是那个叫做沭阳的地方!


  

我们期待与您再次相遇

忽然花开




编辑团队




忽然花开,创造精彩



欢迎投稿

本文微信公众号编辑:王芳


忽然花开文学网总编:池墨

公众号主编:  古董  云儿飘  

忽然花开文学网网址www.huran.net




 1.忽然花开微信公众号除推广忽然花开文学网优秀文章外,同时接受自然投稿。

2.所投文章要求必须为本微信公众号首发,在其它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请不要投稿。投稿时请提供作者照片、个人简介(百字以内)以及通讯方式(QQ,或者微信号) 

3.投稿者必须关注忽然花开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推广的文章获得赞赏稿酬,全部归作者所有。     

4.限于人力,赞赏稿酬必须于文章发布一周内联系领取,请获得打赏的作者加【微信号:huranhuakai】为好友,联系发放稿酬。

5.投稿邮箱:huakaiwenxue@163.com    



排版|忽然花开文学网

编辑|花开文学编辑部


微信ID:huranhuakaiwenxu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忽然花开文学网
发布忽然花开文学网经典文章,丰富公众文化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