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欢迎投稿,投稿邮箱:huakaiwenxue@163.com,投稿时请务必在文章末尾留下详细通联地址、邮编、电话和真实姓名。发表在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我们将择优推荐到合作刊物发表,被推荐发表后,作者将获赠样刊或者稿酬。】
————————————
家住盱眙城,乡却在酒都——双沟。
工作在盱眙,夹杂着很浓的家乡口音,在盱眙有人会说我泗洪人,在泗洪又说我是盱眙人。从小便生活在酒味儿当中,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白酒的味道。那里有句老话,“双沟麻雀都能喝二两”,有了这句话,我去哪说不能喝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双沟人。
岁月匆匆,故乡,记忆,总是不自觉,悄然无声,来到面前,一幕幕,一段段,撞了个满怀。那刻骨铭心的记忆轨迹,和着浓郁的酒香,默默陈藏,葳蕤在流逝的岁月里。最美不过家乡酒,双沟在,酒就在,我与双沟酒的情缘,也是回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过程。所谓“酒是陈的香,茶是浓的情”,它伴随着我的求学、工作和生活,成为我一段段美好回忆的载体。
1
写双沟酒就不能只写酒,要写家乡的双沟,写儿时的祖孙情,一段难忘的醉美时光。两千里的淮河在它行将流到尽头时,在洪泽湖畔拐了个弯,经过一个古老的小镇,一颗璀璨的明珠,依山傍淮,森林掩映,像站在梭形山上的凤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拥有“华东大氧仓”75万亩洪泽湖湿地,四季分明,适宜人类生存和生物繁衍,更加适宜耕种各种农作物。双沟地区是我国古人类诞生和古文明发祥地,早1800万年前的“双沟醉猿”,5万年前的“下草湾”,无不证明着双沟地区是古生物进化的平台、孕育人类的胎盘。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沟靠酒吃酒。镇上大大小小酿酒厂或作坊有几十家,巅峰期有上百家,街南头那便是双沟大酒厂。当地为了区分,镇上人的称国营双沟酒厂为“大酒厂”,其余都是“小酒厂”,于是就有了“大厂酒”“小厂酒”之说。小酒厂烧制粮食酒,自己调兑,打造产品,有的以桶装散酒销售为主。双沟人平时喝的酒以散装桶酒为主,一来双沟本地人,都知道谁家酿的酒怎么样。二来对于寻常百姓的人家,好喝不贵是王道。正常的双沟散酒以三斤半的桶为主,一桶酒完全够,从几十到几百不同的价位,能满足各个阶层领域的需求。
小时候,爷爷经常带着我上街,常到街北头曹二爷开的小酒馆,打上二三两散酒,就着青椒干丝、毛豆米和二两猪头肉,不紧不慢地一杯一杯品....偶尔也会用筷头沾点酒放进我的嘴里,说“孙子,陪爷爷喝一杯”。辣得我咧着嘴斯哈,眼泪汪汪,惹得爷爷哈哈大笑。
第一次喝双沟酒,不记得什么时候,那天家里来了亲戚,喝的是瓶装的,亲戚们喝完,瓶子底还盛一丁点,我以为还像爷爷沾酒的那样就辣一下嘴,于是偷偷地把那点酒一口喝掉了,迷迷糊糊地走到离家不远的草堆肚里就睡着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草堆,那时候,麦杆、稻草要堆起来作为烧锅草或喂牛草的,就叫草堆。那天下午怎么也找不到我,全家慌了神,南北东西找,还找了村里“香头”打了时,家前屋后小水沟用耙子捞了一气。最后还是爷爷扯草喂牛,才发现仍在草堆肚呼呼大睡的我。
日子如水,岁月如酒。我曾以为我能让爷爷喝遍系列的双沟酒,我们爷俩坐在老家的老柳树下,一口一口抿着老酒,听爷爷说我儿时的故事!可爷爷在我高三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感谢那段时光,那方山水,爱的摇篮如花雨般轻轻飞扬,月光格外明亮,落在故乡门前的树下,爷爷摇着蒲扇,轻轻地拍我入睡。什么时候再温一壶双沟酒,一杯敬爷爷,一杯敬往事,一杯敬自己。
2
写双沟酒就不能只写酒,要写知交、写故旧,写我的大学、工作和生活成长的息息过往。写那是有温度的江河,是曾经趟过的浑水,是何以解忧的良药,是思绪万千的累积,是无数说不出口的苦涩和强迫自己咽下的委屈,更是流淌在我血液里戒不掉的你。真正意义上的喝双沟酒,是大学临毕业时,宿舍同学,父亲是大酒厂职工,6月份实习回来,带来一壶白酒,说是“原泡子”。当时宿舍8位同学,血气方刚年岁,又快要毕业,择了个周日,每人从食堂打来一瓷钵不重样的菜,在宿舍里拼在一起,不管能不能喝酒,都用瓷缸倒满酒,光着膀子,唱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那年,那酒,恰同学少年,喝了个痛快,喝了个烂醉。
毕业时被分到村里的小学,没别的办法,只能服从,那时心情很差,报到前,去了舅舅家,和舅舅一起喝了1瓶双沟大曲。那一晚,步行回家,月光都是灰白的,灰白的,雨后的烂泥路上有很多车辙,里面都是水,但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显得白亮,我以为白的是干的路面,走下去鞋就湿透了,那样深一脚浅一脚回到了家。
后来调进镇中心小学,在那里结婚、生子。那个时候,开始流行喝大、小明波,小明波10元,大明波15元,批发整箱还会再便宜点。平时同事、同学小聚喝小明波的多。我结婚是在暑假,酒席上用的是大明波,记得单位最好的同事和师范同学,欢聚一桌,从中午喝到下午两三点钟。一桌人喝了近一箱酒,个个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仍意犹未尽,好在双沟酒好,好喝不上头,不头疼,打嗝都是满嘴香。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生活、工作在继续,双沟酒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品质也越来越好。一直对双沟酒情有独钟,从青瓷喝到珍宝坊,与双沟酒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3
初识不知此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写双沟酒就不能只写酒,要写薪火传承;要写走进双沟酒厂,从历史的厚重到时代的创新,感受到双沟酒的文化和品质魅力。
离开家乡,离开三尺讲台,再次踏上求学之路,研究生毕业后,在盱眙谋得一职,于是家乡就成了故乡。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恍然发现,曾经健步如飞的叔叔阿姨,如今都是坐在墙边眯盹晒着太阳的老人。村还是那个村,河还是那条河,不闻炊烟唤儿声,不见鸡犬与牛羊,逐渐地老家就成了生命里的一个符号而不是牵挂,而与双沟酒的缘分却更深更浓。
双沟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纯正、入口绵甜、酒体醇厚、尾净余长”等特点著称。如今,双沟牡丹蓝、黄、黑系列在盱眙酒桌备受欢迎。去年,应牡丹酒销售经理邀约,走进双沟酒厂参观,从懵懂地只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物欲享受,到关注了解双沟酒的前世今生的精神体验。
双沟酿酒起源于汉,兴盛于明清,有着“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苏轼饮酒后写下“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清末光绪年间被钦定为宫廷御酒。乾隆皇帝下江南,写下“浮香绕堤柳,微风拥一杯”。明清时期,全镇拥有100多家酿酒作坊,最有名的当属朱家槽坊,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成为明朝皇室贡酒的指定槽坊。1912年,孙中山题写“双沟醴泉”,陈毅元帅还赞为“不愧天下第一流”。
双沟还有一个“夏眠”的传统,即夏季不酿酒,每年6、7、8月,酒厂所有窖池全部进入压窖休眠状态。到了白露时节,酒醅彻底成熟,历经180天的沉睡与发酵,开始开窖酿酒,有了“露从今夜白,开窑十里香”的说法。
走进醉猿洲,古猿雕塑或坐或躺,形态逼真。“这里是中国具有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以及中外百名国际地球科学家的名字巨大的醉猿墙上格外醒目;600多年历史的甘泉亭,似乎还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踏入双沟老街,明清时期的酒肆就在眼前,黄色的酒旗迎风招展,印证了“满天星月已睡去,千家万户酒正酣”的绝妙意境。老窖池群、宋元酿酒遗址坑、朱家槽坊旧址、“地下酒海”,有600年间不间断发酵的双沟老窖,中国酿酒史上的“活文物”,无不告诉人们双沟大曲的辉煌传奇;幽深昏暗珍宝洞里,深埋入地仅露出头的陶坛,帝坊、圣坊、君坊三大储酒区域,显得神秘又大气。
在24连跨酿酒车间,建造发酵池口3024条,采取多连跨厂房设计,培育连片发酵,运用大型运输、传送机械,既有益于微生物的聚拢、交流,又便于对酿酒作业实施现代标准化管理。在这里每位参观者还喝到一杯有72度的原浆酒,赞不绝口。
“看景看扬州,饮酒饮双沟。”“双沟大曲”自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甲等白酒后,届届评酒会上金榜题名,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酒”、大曲酒第一名,多次获金质奖章和奖杯。在中国白酒产业中,名酒始终是品牌榜样,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021年,确立双沟“名酒化、高端化、全国化”的发展布局,全面实现双沟名酒价值的回归。
“来双沟,不妨醉一回”。双沟酒,一个静静流淌的淮河水酿出来的名字,在千百年间延续着名酒之香。第二天要参观泗洪湿地公园,当晚安排住在泗洪县城,喝的是苏酒绿苏。那夜,大家纷纷敞开胸怀,尽情畅饮,美酒是不醉人的,但每一位的心都“苏”了。
————————————
公众号编辑:王芳
公众号主编:古董 云儿飘
忽然花开文学网总编:池墨
忽然花开文学网网址:https://www.hur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