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欢迎投稿,投稿邮箱:huakaiwenxue@163.com,投稿时请务必在文章末尾留下详细通联地址、邮编、电话和真实姓名。发表在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我们将择优推荐到合作刊物发表,被推荐发表后,作者将获赠样刊或者稿酬。】
————————————
作者简介:王业松,男,1934年生,江苏省泗阳县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长,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呼应》《追求》《催征》等10卷散文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江苏沭阳本土作家池墨在他的散文集《故人,故园,故土》中写了家乡的人和事物。人包括沭阳本地人和曾在沭阳为官的外乡人;事物有百年古栗林、百年袁公藤、以韩信名字命名的韩山,还有沂河、沭河和沭阳的城门等。
作为江苏省人口第一大县的沭阳,与我的老家泗阳毗邻,且我所在的王集镇距离沭阳很近,因此,作为泗阳人的我也会说一口流利的沭阳话。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对沭阳怀有如同己乡的感情,就是我差一点成为沭阳人。事情来由是我在沭阳东小店乡有一门近房,我的三爷(泗阳沭阳一带称叔叔为爷,实为三叔)王浪仙是沭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田赋主任。王浪仙原名王万和,1940年10月因积劳成疾在沭阳病故。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王浪仙,东小店乡曾改名为浪仙乡(据中共沭阳县委党史办公室编著《沭水东流—沭阳县党史资料第四辑》)。三爷有两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三爷过世后,三娘(三婶)想把我过继给她做儿子,但因父母舍不得我,导致此事未能谈成。如果我过继给三娘,那么,我也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沭阳人。因为有着这么一层关系,我对沭阳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情。
池墨的散文集《故人,故园,故土》出版后,因为他是沭阳作家,因此也就受到了我的关注。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故人,故园,故土》,并用心认真阅读,感觉收获不少。
在第一辑“故人”中,作家写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汉相争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及其夫人虞姬,还有科学泰斗沈括、文学大师袁枚、清朝二品官员胡简敬、民国才女刘清韵、一代烈女胡仿兰、左联作家王洁予、摄影大师吴印咸等9人。池墨把沭阳县历史上和当代的名人一一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沭阳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沭阳应该为有池墨这样的本土作家而骄傲和自豪。
《故人,故园,故土》作为历史纪实性散文,注重尊重历史的真实,每一篇文章都论点明确,论据详实,从中可以看出作家治学的严谨。书中每篇文章都经过旁征博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令人信服。书中的散文可谓是笔走龙蛇,文采飞扬,引人入胜,让人难以释卷。一些篇章还有故事情节,有的情节和场面还惊心动魄,让人印象深刻,如烈女胡仿兰为了放足而抗争,还有乡民周廷鉴为了告倒朝中重臣胡简敬,不惜跳江拦御驾而终于成功等。我建议《一代烈女胡仿兰》和《官场浮沉胡简敬》这两篇文章,完全可以改写成剧本,或用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淮海戏演唱,或拍成电影电视剧,让更多的人了解沭阳历史上的这些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在《故人,故园,故土》中,用了20页的篇幅,写了当代摄影大师吴印咸(1900-1994)的一生。池墨认为,在沭阳的历史上,“比较著名、比较有影响、比较广为人知的沭阳籍历史文化名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秦末西楚霸王项羽的随军夫人虞姬,另一个就是摄影大师吴印咸”。说这两个人“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是“沭阳历史上无法忽略无法抹去的重要人物”,“在岁月的深处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而沭阳人没有忘记这位摄影大师,沭阳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吴印咸摄影双年展”,还重建了吴印咸故居,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当代名人。作为一代摄影大师,吴印咸确实是值得作家书写的一位历史人物,选中并书写吴印咸,也凸显了作家的慧眼独具。池墨说“吴印咸故居的建成,也让沭阳多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底蕴,人们通过吴印咸故居来了解这个摄影大师一生的光辉足迹;人们通过他的一幅幅摄影作品来了解历史进程以及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吴印咸,是生活和历史的忠实记录者”。除此以外,还通过吴印咸1923年的一幅《晓市》照片,来考证沭阳县城承晖门的存在。可见,照片可以记录历史,印证历史。池墨还说,吴印咸的承晖城门照片“让沭阳的城门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对于这段话,我深以为然。
抗战博物馆创建人樊建川说,人死了不算死,直到没人提起了,没人念叨了,才算死。他说:“人,怎样不被后人忘记?为民正直乐善,为军不惧生死,为官造福百姓,为商捐献社会,为学为文为艺者向人们贡献优秀成果和作品,就不会被后人遗忘。”池墨在《文学大师袁枚》一文中写道:“真正的好官,其声誉不仅在当时,更在后世。即使时过境迁,即使已经作古,他们仍然会活在老百姓的心中。”另外还感慨地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应该留下点什么。”我对此言也颇有同感。我在2022年写了《作品活着作者就活着——参观吴印咸故居有感》一文,文中写道:“吴印咸用镜头为世人留下珍贵的摄影作品还留在人间,他的著作还留在人间,尤其是他替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拍摄的照片还留在人们心中,他拍摄的工、农、兵为解放和建设事业而奋斗的人物形象还在人民心中。吴印咸拍摄的人物形象、艺术作品还活着,所以,作为作者、摄影者、历史的记录人吴印咸还活着。”我还写道:“吴印咸记录了时代,时代也记录了吴印咸。山河知道你,人民认识你。”就在昨天,也就是2024年12月15日,央视《向经典致敬》栏目中还出现了吴印咸的名字。1949年,吴印咸曾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厂长,是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
《论语》中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才能有文化的自信,才能更加地热爱中国。将故人,故园,故土记录下来,由此可知,作家池墨因对家乡沭阳的知之深,所以也爱之切,而池墨的座右铭是“对社会公平以及人生走向一直在作思考……关注最底层民众生存状态,以自己的声音为民众说话,一直是我坚守的信条”。可见,池墨非常关注民众生活和百姓疾苦,这也许是作家们的应尽之责。
“将家国之美展示在世人眼前,成为我的夙愿”。作家这样高度评价延安时期就已经非常有影响的著名的摄影大师吴印咸,让我自然想到当代摄影艺术家罗红。因为罗红也向人们呈现了他的精美摄影作品。近年来,我写了《罗红的成功之道》《兼两“家”于一身的罗红》《对罗红摄影艺术的再认识》和《点睛之笔写罗红》等文章,我所以写这些文章,不仅是对罗红的肯定和赞赏,而且还有对罗红作品的尊崇。但罗红先生很谦虚,他在微信中对我说,他即使有点成就,“也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能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感谢这个时代”。还表示,在“有生之年,要多为人民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我回复罗红说:“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英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担当。摄影大师吴印咸拍摄了毛主席、周总理和白求恩的人生,记录了时代。而你用镜头同样记录了不同时代,你把人们罕见的美搬到世人眼前,让人们去热爱美,维护美,并创造美。你为了拍摄到美进入险境,你为了艺术多次负伤,你就是英雄,人民热爱艺术,人民崇尚英雄。”
君在中国生,应知中国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努力。沭阳本土作家池墨贡献了他的力量,他用《故人,故园,故土》讴歌和赞美了沭阳的历史人文,让沭阳的历史更加厚重,也让沭阳的文化更具底蕴。我出生在1934年,今年90岁。池墨出生在1972年,我比池墨大38岁,但这应该不妨碍我和池墨之间的交流,让我们不分年龄共勉。
————————————
公众号编辑:王芳
公众号主编:古董 云儿飘
忽然花开文学网总编:池墨
忽然花开文学网网址:https://www.hur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