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10日至22日,党中央于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工作会议,正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中共中央会议,9日下午的报到现场可谓热闹非凡。
当时,大批刚刚被“解放”的老干部们劫后重逢,从胡耀邦到康克清、许世友等人,大家都不禁相互紧紧握手、握了再握。
巧合的是,当天《人民日报》还发表文章为胡耀邦于1975年主持起草的《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翻案”,众人听闻更是感到极为振奋,不少老干部还精心准备了会议发言稿。
没成想,3月14日开始,会议“气温”骤降,华国锋直接提出“两个凡是”让与会众人大失所望,尤其是协同方毅、康克清准备联合发言稿的胡耀邦,断然取消了发言计划。
其实,面对“两个凡是”的提出,胡耀邦必定是众位老干部中最感到心灰意冷的那一位,究其原因,从他在粉碎“四人帮”第六天的一个举动就可见一斑。
1976年10月12日,叶帅派儿子叶选宁专程到北京东城富强胡同6号看望胡耀邦,对此,胡耀邦热切祝贺叶帅与华国锋等领导人立下不朽功勋的同时,还让叶选宁带了3句话给叶帅。
“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一要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要冤案一理,人心大喜;三要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分别之际,胡耀邦再三嘱咐叶选宁代为转达,还希望叶选宁能将“中兴伟业,人心为上”这句话转达给华国锋,这一点,恰恰说明他对于骤登高位的华国锋有着不低的期许。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胡耀邦与华国锋曾在湖南共事过一年半的时间,也算略有交情,可他选择将那3句话转达给叶帅,一方面是对当时党中央局势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建议经由叶帅提出,效果必定会更好。
此时再来看胡耀邦的3句话,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是对粉碎“四人帮”后大势所趋的精悍概括:一要推动邓公复出、二要平反冤假错案、三要发展民生经济。
当我们以上帝视角回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中国走出十年动荡阴霾就是按照胡耀邦提出的这“三部曲”完成的,当年他提出的这些建议何尝不是叶帅等有着真知灼见老干部们共同的心声。
令人失望的是,第一步推动邓公复出就出现了诸多困难,万事俱备之下,华国锋、汪东兴等领导人无论如何都不愿吹这阵东风。
有关推动邓公复出这件事,是叶帅率先向华国锋提出的,那是在1976年10月8日,满心欢喜的叶帅得知华国锋在党中央打招呼会议上提出要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后,9日便向华国锋正式提议:“赶快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
此时的叶帅大概率还没有想到推动此事会难上加难,面对华国锋没能采纳提议,老帅索性在不久之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将此事挑明。
“我有个建议,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想在座各位应该不害怕他吧?小平同志能够参加政治局、恢复工作,总不会跟我们对着干吧?”
对此,李先念率先表示赞同,虽说邓公没能按照叶帅设想迅速复出,可因为叶帅的积极推动,邓公之后的处境的确有了明显改善。
从这件事来看,胡耀邦当初拜托叶选宁转达3条意见时,叶帅实则已经在大力推动邓公复出一事了,只可惜,本是一桩众望所归的大好事却变得事与愿违,华国锋当时的所作所为远在这些老干部们的意料之外。
其一,无论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华国锋几乎都要强调“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其二,通过文件形式向全国实施高压手段,以此维护华国锋“英明领袖”权威,暗喻“谁要邓公出来工作就是反对华主席,就是反革命”。
其三,将“两个凡是”应用到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即便如此,因为老干部们的推动以及全国民众的坚持,华国锋对于邓公复出一事只能逐步做出妥协,至于开篇提到的那一幕,更多的是在警醒老干部们,如若不能彻底、客观、理性解决十年动荡阴霾,历史悲剧还会重演,这一点是华国锋等新晋中央领导人做不到的。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尤其是邓公复出后对“两个凡是”发起抨击,究其原因,绝非对华国锋的报复,而是高屋建瓴地逐步解决十年动荡中最关键、最根本的症结问题,以此谋求新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由于时代因素,大多数人对于这段历史都比较陌生,笔者也是翻阅了许多资料之后呈现给各位读者,因为一些原因,许多历史细节和片段并未阐述的十分详细,也让大多数喜欢近现代史的读者意犹未尽。
基于此,笔者在此向大家推荐《红墙图志》一书,该书作者查阅了大量一手资料,围绕1949-1976年间伟人的政治活动而展开,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27年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以往很少公开,教科书上也鲜有细讲。
同时,全书配有400多张伟人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种,许多照片为首次公开发表,集可读性与收藏性于一身。
在此书中,你能清楚地了解到“七千人大会始末”,以及伟人与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等人的关系,十年特殊时期的众多不为人知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