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云南建设典型经验之三十七丨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绿美村庄建设

文摘   2024-12-02 09:40   云南  
编者按:为宣传推广“绿美云南”典型经验,营造典型引路、互学互鉴的良好工作氛围,省发展改革委定期推出“绿美云南”建设典型经验,对全省各地“绿美云南”经验做法进行系列宣传。


案例简介

近年来,西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绿化美化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坚持以党建引领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按照内塑“绿美小家”、外筑“绿美大家”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富母乃绿美村庄建设之路。


典型经验

(一)规划先行,下好绿美建设“一盘棋”。富母乃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等共同纳入村庄规划,实行“多规合一”,在符合国家政策、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规划预留绿化空间,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休闲功能有机统一,绿化、美化、文化有机融合。推进“五园”建设显活力。以建设“花园、菜园、果园、田园、乐园”五园一体为目标,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形成“开窗看绿、推门闻香、移步换景”的靓丽风景,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9581平方米。探索垃圾清运“微模式”。探索“企业+专员+农户”的垃圾清运“微模式”,引入市场保洁公司,引导村集体盘活资源,将垃圾车租赁给企业使用,推进“企业经营效益”与“集体经济收益”深度捆绑,构建“利益共同体”,破解群众不愿买单和无人清运的难题,垃圾处理不及时、乱堆乱倒的现象得到转变。健全管护机制“强支撑”。严守“关鸡拴狗”底线,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绿美村庄建设纳入组规民约,大力实施“户,每天两扫一收(扫房前屋后,扫鸡鸭猪圈,收室内室外);组,每月三扫一清(每月5、15、25号大扫除,清运垃圾)”行动,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利用好公益性岗位,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队伍,主干道设置段长负责日常保洁,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管护维护体系。

(二)党建引领,串起绿美致富“一条道”。面对“绿美生金”这张考卷,富母乃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绿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绿美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种植观赏树种或经济林果,累计种植菠萝蜜、沃柑、晚熟芒等果树600余棵,在推动村寨民族风貌改造提升的同时,让绿美逐渐成为群众增收的“幸福底色”。将“组织链”嵌入“产业就业链”,积极探索“党组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全寨45户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蔬菜4.5亩,规模化种植无筋豆40亩。培育农村经纪人1名,负责寨内蔬菜收购,在县供销社及西盟夜市设点销售。对接企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每年户均增收0.27万元,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小小”蔬菜不仅带来收入,还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

(三)干群齐心,织密共同护绿“一张网”。持续强化党建带群建,鼓励群众参与,持续发挥富母乃在脱贫攻坚时期创造的“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经验作用,营造“党员带好头、群众齐参与”的浓厚绿化美化氛围。齐抓共建绿美村庄,提升村容村貌“筑同心”。自开展绿美建设以来,富母乃充分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组织群众共同制定村组发展规划,形成“镇—村—组—群众”四级共参与、齐发力的共治体系。深入挖掘拉祜族特色、民族文化元素符号,对45栋住房进行风貌改造,完成46户建筑物私搭乱建拆除,48栋房屋、村民小组活动室墙面特色风貌改造,涂料粉刷和彩绘上墙10257.85平方米,保持乡土风貌,延续乡韵乡愁。发挥组规民约效力,弘扬民族文化聚人心。将村庄环境卫生、文明风尚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在小组公示,由村组干部、全体群众监督实施,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形成户看户、户比户的比学赶超氛围。建造一个民族文化小舞台,组建一支民族文艺宣传队,通过编排一系列接地气、正能量的作品,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家每户,用乡亲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传承拉祜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绿美建设与乡风文明协调发展。



如今,富母乃组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田园风光秀丽,村民信心满满,处处彰显党建引领下乡村绿美宜居生动画面。今后,富母乃组将把绿美乡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力奋进。

供稿:城镇化处

辑:许杨

审核:董建伟


云南评议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是部门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发展改革工作动态、权威信息,提供政务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