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子女心理多有病,医生的孩子身体不健康,这不是玄学,而是事实

情感   2024-12-11 17:30   广东  
大家好,我是Kyle。


2021年,我创立了自己的护肤品牌——科鉴MIOJN。


这段旅程充满挑战,但也带来了许多收获。从品牌概念到生产研发,再到市场推广,秉承“科学研制配方,专业鉴定功效”的护肤理念,打造院线级护肤产品。我相信我的坚持,会实现居家护肤就能高效解决客户的抗老抗衰需求。


为了回馈公众号粉丝一直以来的支持,仅限直播间专属福利——抗衰王炸组合【黄金胶原炮】拍一发十九,预约直播,开播第一时间通知你,每场直播名额有限,每天都有等你领取。和主播一起进直播间和主播一起学精准抗衰,在家也可以做院线SPA。

👇👇👇

———点击 预约直播领取体验名额———


文:国馆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有一个人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

《我认识的教师子女,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


炸一看这个主题,让人很难不怀疑纯粹是在哗众取宠。

因为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


但我们认真读这篇文章,却发现,作者说的居然都是事实


作者自述父母都是中学老师,父亲还出版过不少教育类书籍,是一个在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可以说是权威。


作者也确实比较优秀,15岁就出国,大学进了美国的名校
当然,父母也因此觉得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


但唯独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孩子的心理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需要长期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他甚至说,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创伤,需要用一辈子来修复



也就是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到,他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教师的子女,心理都不健康。这就不好理解了。


毕竟我们大部分人的理解,老师是教育的行家,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各方面也应该更加突出、优秀才是。



但仔细想想,现实好像还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大学时,同宿舍一个东北的哥们儿,爸妈也都是老师。


刚进大学时,还和我们讲,因为父母从小的严格要求,他是他们十里八乡为数不多的几个考上985高校的人之一。还挺自豪的


但开学不多久,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当时智能手机还不普及,但是互联网已经相当发达。


这哥们儿晚上不是在酒吧通宵玩乐,就是在网吧通宵玩一款叫《天龙八部》的网游。


早上回到宿舍,也不洗漱,倒头就睡。


时间长了,人不人鬼不鬼,如果丢大街上去,和流浪汉没有区别,简直有些影响市容。


上课更是从来见不到身影,大一就有一半的课都挂掉了。

最后毕业的时候,他连结业证都没有,只有一个肄业证。



当时,我心里还犯嘀咕,这小子真是给他身为教师的父母丢人了。


但现在想想,谁让教师是教育的专家呢?


坏就坏在“专业”两个字上。


很多父母身上的专业知识,很大可能会成为孩子身上的诅咒。


我们觉得老师搞教育是专业的,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专业的。

就像作者说的“自诩”有一套先进又科学的理念


专业人士,自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顶着专业的头衔,他们还有很大的思想包袱。

如果自己的娃没教好,会觉得丢人。


所以为了面子,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更高的要求,却未必是更合适的、更好的。
甚至还会是不科学、不合理、脱离实际的。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更高的期许和要求,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就拿学习成绩来说,他们考得好,

大家不会认为他们有多努力,有多优秀,而是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


但凡考得不好,那就是很大的罪过了。

不仅自己成绩不好,还辱没了爹妈的名声。


孩子成绩好了,没有成就感。

成绩不好,却有罪恶感。


这样的孩子,心理当然容易出问题。


所以老师的子女,心理产生问题的可能性更大,真的是一直被我们忽略掉的一个事实。


像同宿舍的那哥们儿,一旦脱离父母的掌控,就来一个报复性的堕落,现在想想,好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教育。


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


专业的知识,在很多时候,对我们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困扰。


因为我们过日子需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生活常识。



我有个发小,我们几乎同时结婚,同时养孩子。


但他们家有个优势,孩子的奶奶是当地妇幼保健院高层管理岗位的退休干部。


他们家宝宝从怀孕产检,到孩子出生,享受的都是VIP待遇。


宝宝出生以后,一直享受的是专家级别的护理。


他们家孩子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奶奶从特殊渠道采购的。
家里有一个专门的操作室,里面仅仅是专业的消毒设备就有好多样。
孩子吃的、喝的,都是奶奶按科学的比例搭配的,时间、数量都有严格的管控。
看的、听的、触摸的,也都是奶奶精心设计的。
但就是这样尽心尽力,专业人士养的这个宝宝,却出乎意料地不省心。


自从半岁减少母乳,开始辅食喂养之后,隔三差五就生病。


三岁后上幼儿园,更是让人头疼。

一周一小病,一个月一大病,在医院的时间比在幼儿园的时间还多


去做体检,体重、身高都不达标,还有轻度营养不良。


孩子的奶奶总说,是孩子天生体质不好。

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专业技能。


但这个孩子不仅仅体质不好,其他方面也不大好。


精力很不集中,特别是上小学以后,在学校虽然不过分调皮,但老师反馈说上课时“神游”的时间很多。


脾气也比较暴躁。但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立马就哭、闹、发脾气。



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些都和奶奶专业的养护有很大的关系。


严格、专业的消毒,看似是为了卫生。

但其实那一套流程,都是针对医院的病人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需要如此。


恰恰相反,如果我们长时间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一个正常的孩子,孩子也会慢慢地成为一个病人


为了追求营养均衡,奶奶每天要花很多时间搭配孩子的饮食。

可是,有些东西孩子根本不愿意吃,有些东西孩子喜欢吃,奶奶又觉得吃多了不好,不让他吃。

久而久之,孩子干脆就干脆抵触吃饭了。并不是奶奶一直说的他挑食。


孩子从小在奶奶无微不至的关照下。

玩会儿玩具,看会儿动画片,奶奶每隔几分钟就要过来,摸摸手脚,一会儿给加衣服,一会儿又给脱衣服。

不是要喂水,就是要纠正坐姿……

孩子总在不停地被打扰,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精力无法集中的习惯。

一直被干扰,脾气自然也好不了。



我朋友多次和孩子的奶奶抗议,结果都被批评为:

“你们懂个屁!我是妇幼老专家!”

因为自诩为专家,所以容不下一丁点儿的质疑。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专业知识支撑,那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怎么办呢?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是专家。


即便有人是专家,也不会在所有领域都是专家。

但生活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


生活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常识。

想要让孩子吃好,再科学、营养的饮食,也要吃进肚子里才有用。这就是常识。
专业知识是用来对待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群的,比如医院里的病人。
或者特殊的事情,再比如制造导弹、宇宙飞船。
是用来搞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更好的理论指导的。
当然,也可以用来作为谈资,彰显自己的学识和见识。


但绝对不适合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因为不仅解决不了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反而会把本来可以简单处理的问题变得很复杂。


用过分用专业的知识来规范我们的日常生活,只会显得机械、教条,又可笑。


而回到本心,多顾虑人之常情,用生活常识应对生活,会轻松很多,开心很多,健康很多,也幸福很多。

点亮【在看】,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作者:国馆。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咨询微信:kylehello003
◆很多读者说想和我有更多交流,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Kyle说: 


做科鉴品牌以来,一个意外的收获是:我比过去更加惜物了。以前看到的是结果,一件衣服做工再精良,一道菜做得再色香味俱全,幕后是隐形的,无人知晓。而自己跑供应链,亲自参与各个细节流程,才会切身体会到,每一个产品从电脑里的企划案PPT到最终落地、走到大家面前,是多么漫长而精妙的过程。
 
所有的好产品背后,站着的都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实业兴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致敬所有的实干家!

最近科鉴一直在视频号直播,反响还不错,想到之前那么多公众号粉丝朋友支持,所以准备了一些专属福利和优惠——黄金胶原炮给到大家一个前所未有的价格惊喜直播间专享,对抗皱紧致、提拉饱满、提高睡眠质量有需求的,可以来看看,你们应该都知道我是做高端院线级的护肤品的,价格确实不便宜,但直播间的价格很有诚意,想达到视频中护肤效果的朋友们,一定要来看看,有护肤问题也可以来咨询。预约直播,准时领取体验名额。

▼预约我的品牌直播领取抗皱体验名额

Kyle
写作十年,陪伴300万读者成长,著有《选择自己》。创业九年,为你做了一个高奢护肤品牌,叫科鉴。你来晚了,我在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