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波
2024级新闻传播学
研究生
在今年学院策划的《记者节特刊》中,我在翻阅关于《太岳日报》的历史篇章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份尘封的老报纸,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晋南地区的革命记忆,更见证了沁源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从这次记者节策划的系列推文中,我感受到了革命宣传的巨大力量。在沁源围困战中,《太岳日报》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英勇,更通过一篇篇报道,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这种力量,是任何物质武器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认识到,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信息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历史的书写者。我们的每一篇报道,都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同时,我也从这段历史中看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太岳日报》的同志们,在缺衣少食、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舆论多元,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还要注重新闻的价值导向和社会影响。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此外,我还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了新闻工作的创新精神。《太岳日报》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为革命宣传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启示我,在当今社会,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满足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和期待。
总之,从这次的记者节特刊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宣传的力量与责任。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将以这段历史为榜样和动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新闻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不懈奋斗。
孟慧芳
2024级新闻传播学
研究生
阅读了学院2024年记者节专栏的系列推文,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专栏文章不仅带我走进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更让我深刻理解了新闻人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与奉献。
回顾这些红色记忆,让我得以走进历史深处,与过去对话。一份份红色报刊,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革命色彩和激昂的战斗精神,激励着广大民众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不仅成为当时民众获取信息、了解时局的重要渠道,也构筑起抗日根据地文化战线的坚强堡垒;一位位红色报人,不仅具备出色的新闻素养和写作能力,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前线采访报道,他们的报道不仅真实客观,而且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也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肩负多少责任,心中就积淀着多少真情。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以这些革命报人为榜样,传承红色报刊报人的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始终保持对新闻的敬畏之心、对事实的尊重之心、对民众的关爱之心,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报道,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贡献力量。
康欣怡
2024级新闻传播学
研究生
在2024年第二十五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山西大学新闻学院记者节专栏组织策划并推出了“红色基地忆党史”的系列作品。早在今年暑期,学院就组织学生深入《新华日报》(华北版)旧址、《太岳日报》旧址、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旧址、《人民报》旧址等革命遗址进行探访和学习,并将在红色基地了解学习到的故事,以推文、视频等形式发布于学院公众号。
通过对此次专栏推文的阅读,我对抗战时期山西的红色新闻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了解到了当时党的新闻工作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的。当时的新闻工作者面对艰难简陋的工作环境,为了保证报纸能够按时出版,及时宣传党的政策,传递群众的声音,依然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即使面对牺牲也丝毫不惧,展现了坚如磐石的工作信念和高度敬业的革命精神。
本次记者节专栏的组织策划,不仅是学院同学对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新闻工作的历史性回顾,更是对那个时期新闻前辈身上工作精神的一种深度挖掘和学习。同时,通过公众号专栏推文的传播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发扬了新闻前辈们身上的红色新闻精神的初心和使命,从而让这种精神薪火相传,能够为当代新闻专业学子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无限动力。
栏目策划 | 庞慧敏
图文 | 万玉波 孟慧芳 康欣怡
编辑|新声融媒体中心
责编|新声融媒体中心采编部
二审|韩晓芳
三审|庞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