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九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总决赛)暨第二届“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主题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我院学生王翘楚的作品《“共享的痛”——重大疾病非正式护理者的生存现状》和丁淏轩团队的作品《1290000000人次!文博热引领文化新质生产力》分获全国二等奖,吕雨欣团队的作品《与城市“对视”:构筑旅途中的独特记忆》获得全国优秀奖。我院魏润南老师和朱元凯老师在本次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380余所高校,以及二十余家新闻单位共2000余支队伍参赛,共角逐出一等奖22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33项及104项优秀奖。新闻学院三项获奖作品既体现出了我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导向与成果转化,也展现了新闻学院学子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王翘楚
《“共享的痛”——重大疾病非正式护理者的生存现状》
长久以来,对于疾病的关注总是被框定在医患二元的视角内,却常常忽视了照顾者这一关键性角色。对于那些重大疾病的照顾者而言,他们的命运可能因他人的一场疾病而被彻底改写。
作品从个体叙事出发,聚焦于照顾重大疾病患者的非正式护理者这一群体。开篇通过故事引入与数据分析,尝试勾勒他们的群体画像,接着从经济重担、生理之痛、心理重压三个维度深入展示他们的生存现状。此外,还引入线上肿瘤社区照顾者的数字交往与数字团结故事。最后剖析国内外现有应对措施并提出应对策略。
身处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新闻作品理应成为时代的回声壁,倾听小人物心底的声音。正如作品结语所言:“在这广袤的世间,我们都是生命之舟上的同行者,唯有相互扶持,才能抵御疾病的风暴,驶向那充满希望的彼岸。”
丁淏轩团队
《1290000000人次!文博热引领文化新质生产力》
丁淏轩团队由丁淏轩、皇甫钰彦、高舒悦、谷峡、范例例五位同学组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我国文博事业持续蓬勃发展。2023年全年,我国博物馆接待人次达12.9亿这一惊人数字足以表明,“文博热”这一特定文化现象已成为引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作品《1290000000人次!文博热引领文化新质生产力》通过对“文博热”现象的全面剖析,以数据的形式量化分析“文博热”的具体体现、繁荣原因与优秀案例,对山西博物馆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发展建议,让山西省的文物宝库被人民群众所熟知。让华夏文物的传承保护,文化的发展继承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持续推进,欣欣向荣。
吕雨欣团队
《与城市“对视”:构筑旅途中的独特记忆》
吕雨欣团队由吕雨欣、吴奕荃、苗芳、张全萍、罗文泽五位同学组成。他们的作品聚焦城市传播过程中城市形象同质化、碎片化等问题,巧妙地回应了学界和业界的重点话题——“文旅热”。作品在回顾城市传播技术背景的基础上,以哈尔滨等城市为例,分析当前城市景观的现象、特征和运作规律,并创新性地提出“城市眼”的形式,以期为人们认识城市提供新方式,为城市的宣传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可视化不仅是将大量复杂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的方式,它更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因此,在“城市眼”的制作与变化的过程中,其展现出的城市新形象值得游客、学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