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想一个问题:
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毫无保留」地付出?
之所以会开始思考这茬,是因为前段时间聚会了好几波朋友,彼此噼里啪啦畅聊时也互道衷肠诉了不少家长里短。
我发现,无论是比我年轻还是年长的好友,都在和父母的相处中遇到蛮多一言难尽的情(矛)况(盾)。
这些事并非用一句“谁对谁错”就能简单概括解决,朋友们往往会在一句“emmmmm……你懂的”后草草收场,徒留你懂我懂大家懂的尴尬眼神供彼此意会。
我猜,我们的爸妈可能也会在他们的闺蜜好友局里吐槽我们吧,哈哈哈。
中式亲子关系,好像已成为一种不太健康的亲子关系描述了。
1.
老实说,在成为溪溪的妈妈这两年多来,我对她的爱意呈暴风式剧增。
这种爱意,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离谱:我看着她,只觉得怎么看怎么喜欢怎么中意,明明是普通的小事,她做出来说出来我就会觉得她好聪明好能干好有主见好会观察;明明刚出生时的欧式双眼皮和蛮挺的鼻梁都消失无踪,可我依然觉得她长得好可爱超可爱;有时她撒泼跳脚毫不讲理哭闹不止,我拿手机录下来回看时甚至会被她逗笑😅
我看着她抱着她,恶心吧啦地亲亲她然后对她说:宝贝,你就是妈妈的梦中情女哦!
呃,母爱或许真是有点盲目离谱的。
我一度默默思索这些事是不是因为激素导致,搞得我面对女儿时就失去了客观看待事情的能力,她做什么我都带有滤镜。
我当时嗤之以鼻,说那必然不可能啊,你那么爱我,我和你们都在一起二十多年感情深多了,怎么可能爱孩子超过你们?但同样的话如果我妈现在再和我说,我可能会沉默一会儿,因为我现在觉得爱他们和爱溪溪是一样多的。
这才两年多,那未来呢?
我对溪溪的耐心比对其他人都要多。一些时候我对着她,很容易想到自己小时候,我养她,某种程度也在养小时候的我自己。
我想象着,然后尽量温柔平和地去和她沟通,去安抚她的情绪,去引导她认识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些事很耗费时间,但我大多时候可以很耐心地去做。
可同样的耐心,我却很难用在父母身上。往往一句话,就可以引发激烈的冲突,搞得彼此双双破防氛围狼藉。
我们很多老中人,最是觉得谈“情绪”很矫情,觉得显露情绪羞耻,觉得忍耐光荣。有时溪溪大哭,我爸对她说:“好了不要再哭了,别人看到要笑你哈!”
溪溪一边哭一边说:“我不要哭啦,我不要哭啦。”我心疼抱着她哄:“哭是可以的,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想哭。”
我爸:“不要听你妈乱说!哭未必还是个好事啊!”
我爸见不得孩子哭,觉得哭不好,可能说我爸不爱溪溪吗?如今他怕是爱溪溪比爱我多得多。
不过所谓的“中式关系”,哪怕心里真的很“爱”对方,能做到夫妻双方、父母孩子间坐下来好好聊几个小时彼此都舒服的天的,寥寥无几。
2.
朋友们和我聊天中看似“个例”的棘手亲子关系,并非孤例。
平心而论,如果等20多年后我知道溪溪在她的闺蜜间吐槽我一大堆不是,我肯定会心里很难受。可也不能因为有吐槽,就觉得她不爱我,甚至给她扣不孝顺的帽子,但难受也是真的,老母亲应当如何消解?
我想,我们养育孩子时,是不是需要控制在一个“度”里呢?
这个“度”不是特指时间精力,也不是代表多少额度的经济付出,而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心理接受度”。
这个度,是“到底为孩子‘付出’多少,才认为自己没‘亏’的度“。
父母觉得自己“亏”了,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父母过得那么“惨”,都是我害的;父母没有过上想要的人生,是因为有了我被耽误了……
就像《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被亲妈控制人生到想轻生的若轩,他说:“她都是为了你好,为你好,后半句就是,所以你得听我的,所以你不听我的就是辜负期待,就是不知好歹。”
我不怀疑大多父母都把孩子视若眼珠,许多孩子也把父母看得无比珍重,如果遇到危险彼此都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去保护对方。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仍会“计较”自己在孩子身上的“付出”,这些付出,可能是时间,可能是金钱,可能是情感。
花了时间,比如辅导孩子学习、陪孩子去户外活动,但孩子成绩没有提升,身高体重发育不理想,可能会认为自己白白牺牲了休息放松的时间;
花了金钱,比如送孩子上兴趣班、规划未来发展,但孩子学不出成果,或学习期间半途而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钱打了水漂;
花了情感,比如对孩子百依百顺,但孩子调皮顶嘴,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养了个白眼狼。
如果常在亲子关系中去回想自己的“付出”,回想自己对孩子的“为你好”没有得到预想的期待,彼此的关系就会变得像债主和欠债似的。
父母追,孩子逃;父母觉得孩子变了,孩子觉得父母变了。
“爱是常觉亏欠”,究其原因,是这段关系超过了自己的“度”,觉得自己亏欠,所以要“偿还”;觉得自己亏了,所以要“回报”。
3.
我想,在养育陪伴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里,父母提前想想自己的“度”在哪里是很有必要的事。
在溪溪还小的时候,家里人曾指着柜子里我收藏的手办对她说:“等你长大了这些都是你的!”
我在旁边:“想都别想哈哈哈,早就上锁了!”
光是想想她把这些东西扯得东一块西一块缺胳膊少腿就血压飙升,所以等她再大一点我也会告诉她不可以破坏妈妈喜欢的东西。
心底带着抱怨、不情愿的付出,又没得到理想中的回报的话,我觉得大部分人迟早有一天都会爆发的。
父母也是人,不能因为做了父母就把自己架上一个无私奉献的神圣位置。
因为其实我们压根就做不到,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也不要高估对孩子的爱,我们只是普通人成为父母而已,不要乱给自己加神佛的戏。
舍不得给孩子的物件、金钱,舍不得付出的精力、情感……或许无需强迫自己戴上道德枷锁不情不愿地去付出会更好。只有这样,才不会认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吃亏”,不会用爱、孝顺或是别的什么形式来要求孩子偿还。
这样的爱,可能更快乐更长久,更能滋养到父母和孩子两代人。
我也突然想明白了,对父母的爱,和对孩子的爱,其实并不是一样的。
因为时代的关系,我们改变不了父母的观念、想法,可能只能在摩擦中努力去寻求彼此都能更舒服的方式去相处。
对父母的爱,是希望他们健康平安,能安稳地过人生的下半程。在关系中,学会主动低头认错是一种爱;
而对孩子的爱,是希望他们轻装上阵,是希望他们直面自己,是不用背着父母所谓的“付出”的“债”,用自己的方式健康快乐地奔向自己的幸福人生。
当有一天孩子跑到自己喜欢的赛道上,由衷为ta开心,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