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德国生活故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貌似裁员的浪潮从去年开始就没停过。
春节听国内银行放贷的朋友诉苦国内各行业都很萧条,很多对公贷款放出去了收不回来,对私的也一样。
其实德国也好不到哪儿去。
德国汽车行业尤其如此,在我所在的斯图加特,汇集了好几个德国汽车巨头的城市尤其如此。
大厂们在这次经济紧缩的寒冬竭尽所能地控制预算--减少差旅的支出,提倡40小时降为35的工作时间,或者是给快退休的员工补贴,早点退休腾出位置。
汽车品牌制造商都紧衣缩食,上下游的各供应链大佬也好不到哪去。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包括队友所在的部门都有相当可观的裁员指标,真有点经济寒冬的意味。
平时和汽车行业的各路朋友闲聊,包括我自身工作看到的奇葩事,我多少明白了某些情况下大厂裁员的必要性。
01 带着镣铐的大象
企业大了,会就多了。
很多工作时间身不由己地被很多会议占据。
打开任何大厂员工的工作日历,通病就是会多,不管大会小会,只要和你职位有那么点相关的屁事,你就会被入邀参会。
很多相关利益方在会议上也就纯旁听,甚至我相信他们大部分时间也没认真在听。我经常看到,到了问题讨论环节,偶尔涉及到具体负责人时,等主持人cue他时,很多回答都是,“请再重复下问题?我刚才没听清楚”。
甚至,很多会议是无效的。
越是大型会议,越是如此。
我真是想不通,为何老外为了一个某个小事都能据理力争讨论半个小时,最后其他要讨论的点都没完成。
整个三四十人的大会,就三四个人在非常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这个小事做不了决定,只能请各方派个代表,会后再来一个小会,最后的决定在下次大会时告知大家。
请告诉我,这个情况不是我司独有!!
这种人员组织架构上的臃肿或者体制决策上的滞后,即使在疫情的数据化时代,很多企业用不同方式的共享工作平台或者电子签名等便捷的现代化办公手段也不能解决。
但要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否则为何说是带着镣铐的大象呢。
02 无人干活的困境
大厂的另一个通病就是部门人是很多,要干活时一个人都找不到!
“每五个人,真正干活的就那两个,其他三个在旁边指指点点”
不管你来自哪个行业,这个情况不知道你是否熟悉。
这是很多大厂的通病,真正干活的人一半都不到。
就像马斯克在接手Twitter后立马裁掉一半的员工,整个Twitter照样运转。
前一周和一个戴姆勒工作的朋友聊天,他的加班时间到了200个小时。
我都惊了!不会被强制休假吗?
要知道我司对加班的上限规定是100个小时,超过100个小时,会被老板强制休假。
我这位朋友的加班时间直接翻了一倍,而且老板是知情的,因为实在没人能做。
他部门新来的两个同事,遇到问题就说自己不会,理直气壮地让人觉得他应该像佛像一样被供起来,不是来解决问题的。
所以事情都堆到了我这位朋友身上。最忙的去年冬天, 他都是晚上10点才能回到家。
为了不超过每天只能工作10小时的规定,他甚至有时候要提前打卡下班,给公司免费加班!
另外加班200个小时这个消息可不能传到人力资源部,否则他的老板就会被找去喝茶谈话。
一般来说加班都可以通过平时补休追回来,但是这位朋友根本没法休这么多,因为休完回来,堆积的活还是他干!
那不是休了个寂寞。再说他这些加班时间,都能整整休5周,他又真能走开吗?
包括我在工作所见所闻,动不动这个休假,那个生病去了,很多时候都浪费时间在给代理同事写邮件,介绍事情前因后果让别人代理个签字权。
而且代理同事也有他自己的活,到了都在休假的旺季,很多项目真的推不动,除非是十万火急的事,你才能引起部门领导的重视。
在上层的“关爱”下,你还是需要给代理同事打电话,不断发邮件,事情一步一脚印地艰难推进。
03 裁员求高效下的双重困境
一方面因为人员臃肿,企业都在各种精简流程、人员,企图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找到一条节能高效的改革之路;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经常找不到人干活,而这个老大难问题即使裁员也很难改善。
因为企业裁员,自然也不会对外设新的岗位。被裁掉的职位的任务被理所应当地被分摊到留下来的同事身上,造成活儿更多,更忙的趋势。
这种大厂怪状的困境,你怎么看?
Kunkun留言板
这是我入职一年多来地观察,德国职场怪现状。如果你也有同感,欢迎分享你们的奇葩事到留言区。
但还是要祝大家一周工作愉快!
别忘了这周五有德国个人报税经验分享的专场。
只有不在沧海明珠和红锦鲤社群的小伙伴,才需要扫二维码入群。我们的小助手会在每天中午12点开始添加好友和邀请入群,扫码后敬请耐心等候。
趁着下班上来狂打字的Kunkun
你星标了吗?快失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