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圆桌 | 冲突地带的文化遗产——关于保护与重建的探讨

文摘   文化   2023-10-31 15:09   北京  


活动背景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圆明园惨遭焚毁劫掠。

2001年,阿富汗发生武装冲突,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各博物馆遭到多次抢劫。

2015年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多次破坏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遗址。

今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将加沙地带逼入绝境,至少47座清真寺与3座教堂遭到毁坏。

……

武装冲突中,文化遗产容易在交战时受到附带损坏,冲突参与方也可能蓄意和系统性地毁坏具有重大意义的身份标志、有组织地抢劫以及非法贩卖文物。近年来,文化系统遭受的攻击常与极端恐怖主义关联,战争又进一步剥夺了受冲突影响人群的文化权利和社会身份认同,加强了仇恨、宗派主义和社会分裂,持续威胁稳定、激化矛盾。

在冲突中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对于加强当地社区韧性、打破暴力循环极为重要。因此,文化遗产保护不能与人道主义行动脱钩,而应作为和平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武装冲突中文化遗产受国际人道法保护。《1954年海牙公约》禁止将文化财产用于可能令其遭受破坏或损坏的用途,也要求交战国不得对文化财产施以报复性破坏行为。此外,该公约还要求培养武装人员对各民族文化财产的尊重。

本次活动邀请到的专家和学者长期活跃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缅甸等冲突地区前线,从事国际冲突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们将分享一手的项目经历和见闻,探讨冲突地区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长期收益、文化遗产保护与人道援助之间的冲突或协同效应、文化遗产保护的紧急行动和长期保护策略等议题。我们希望以此能够推动更多人关注冲突前线文化遗产以及受冲突影响人群的文化权利。







主讲嘉宾 


 吕晓宇,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曾供职于联合国。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国际冲突与和平。长期进行评论和非虚构写作,作品见于《单读》、《小说界》、洛杉矶书评中国频道、《三联生活周刊》、澎湃新闻、《卫报》、《外交家》等。2022-2023博古睿学者。出版有《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水下之人》。


◼ 贾铮(线上参与),世界银行高级城市发展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硕士。曾于世行集团的中东北非区、东亚太平洋区和国际金融公司部门工作;现作为高级城市专家效力非洲区,负责城市发展和灾害风险防御项目。加入世行集团前曾在东南亚、印度、孟加拉国、中东、西班牙等国家或地区长期工作或实习,曾参与世界银行在黎巴嫩、伊拉克等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或重建项目。


◼ 王昕息(主持),世界银行经济顾问,曾参与缅甸文化遗产保护和伊拉克战后反恐能力建设及妇女赋能项目;苹果2019年度最佳播客“到海外去”主播。


* 嘉宾仅发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



参与方式 


活动时间:

 2023年11月3日(周五)19:30-21:00


活动地点:

◼ 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

(东城区东四北大街魏家胡同9号)


线下报名通道:

◼ 请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预约,凭预约证明入场。活动免费,但为保证活动质量,人数有限,报名时需交50元押金,现场签到后原渠道全额退还。


线上直播链接:

 本次活动由政治学评介在其B站官方账号直播,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主办方:

和平实验室是中国青年学者及实践者发起的旨在推动一线和平与冲突研究的机构。该机构推广和平教育、设立冲突地区的人道救援及和平建设项目。机构设有北大-牛津对话系列,邀请两校学者和政策实践者,进行主题性的对话。


承办方:

海外高校校友会中心是由37家海外著名高校校友会和在海外的116家学联联合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海淀区侨联、海归驿站联合发起设立,为在京20万海归校友提供创业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场地服务四大类服务。


传播伙伴:

政治学评介是一个由热爱政治学的海内外名校学子自发组成的学术公益平台,旨在为大家推荐、介绍政治学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平台同时也鼓励读者参与讨论,提供政治学研究的各种资源,以促进政治学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文字编辑 | 吴炅、Hadi

美术编辑 | 家鑫

排版 | 李潇


和平实验室PeaceLab
一线的冲突与和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