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的伯克先生 | 再见,朋友

文化   其他   2024-11-14 19:57   上海  


            ·


何威导演二十多年前在另一个国度、另一种文化之间徜徉行走,遇见了各式各样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在2023年伊始,何威导演将在“中德人文交流”公众号开设新专栏“再见,朋友”,通过他与德国朋友们的交往为读者勾勒出他认识的德国文化。虽然何威导演遇见的并非大人物而都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他们的故事却更接近普罗大众的生活实质。希望这汇聚成的一幅幅德国生活画像能为一批又一批奔赴德国的学子、又或有兴趣感知德国文化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甚至另一种思考角度。


上期回顾:

老欧的二三事 | 再见,朋友






亦师亦友的伯克先生(Herr Dr. Bock)







刚入德国大学时,德语还不是那么流利,因此负责招生办的老师介绍给我一个免费的德语辅助课程,让我找伯克先生。伯克先生在大学教德语,准确来说是专门教外国学生德语的老师。他提供每周两次课给非母语学生以帮助其提升德语水平。

 


伯克先生是我们常可在电影中看到的典型德国学者的那种模样,中等个子、五十岁上下、留着络腮胡、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他有一间自成一体的、位于法律专业图书馆的后面、靠近宁静河边的办公室。和人们进进出出的图书馆相比,他的办公室显得格外孤独和冷清,与之相匹配的是伯克先生的教学也同样是“一脚踢”(所有工作一己包揽)。也因此,他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几乎没什么来往。



其实来上课的外国学生人数不少,东欧来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还有少数亚洲学生,西欧来得同学极少。不是因为他们德语更流利,而是西欧来的学生多是交换生,仅短暂学习一个学期,没有必要死磕德语。真正打持久战的只有东欧以及中国的留学生。伯克先生的课其实蛮有趣,他喜欢介绍各种各样的成语和歇后语给我们认识,例如:Aus nichts wird nichts (没有付出便不会有收获);Ende gut, alles gut(只要结果好,一切都好);Eile mit Weile (欲速不达);Jede Muenze hat zwei Seiten(凡事皆有两面);Durch Schaden wird man klug(吃一堑长一智);Wer zuletzt lacht, lacht am besten (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虽然有些学生觉得这并不实用,但我觉得这对理解德国文化更有帮助。最有趣的是,他时不时会通过教大家唱歌来学德语。只不过他选的德语歌都很老旧,不是年轻人的时下喜好,但他自己却是很享受。我因为年龄大学得慢,因而参加伯克先生的课程时间颇长。对比其他同学,我和伯克先生更加熟悉彼此。有时在路上遇到会一起谈谈天,聊聊生活甚至心情,不得不说他对我的德语进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伯克先生似乎误把我做为朋友而不是一个“超龄”学生对待了。



伯克先生原来是出生在罗马尼亚的德国人,我推测他应和大多数侨居东欧的德国人一样,在二战后移民回了德国,因此他的穿戴打扮和德国本地的教授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也显得更为低调。他的车也是极为普通的大众汽车,几乎和普通学生开的车同属一个级别。后来他说女儿去了迪拜工作,难得见他高兴且颇为自豪。他全家也还去了迪拜旅游,但那是世界金融风暴前的事情了。之后可怕的金融风暴让许多国家,包括迪拜都在一日间从天堂落入了尘世,但对他打击最大的是他退休时回了一次家乡罗马尼亚。结果损失惨重,连车也被偷了。返回后他变得忧郁了,毕竟被自家人当外人、还被自家人伤害才是最深的伤害。没多久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完全需要太太照顾。前两个月收到朋友传来他离世的不幸消息。想起这位亦师亦友的老相识,他当年上课的表情和举态还能清晰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些与你相识又短暂比肩同行的人,都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或多或少无法忘却的记忆,每当听到他们离世的消息都抑不住那扑面而至的伤感情绪。相遇不可期,相思难可待。我们的人生太短暂,大家且行且珍惜。







作者介绍

何威(笔名:小浪/啸朗),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澳门特区政府文化产业基金项目评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会长。


编辑:陈惠兰

审核: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