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吾土】阳江年味

时事   2025-01-05 13:33   广东  


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

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

已经成为趋势


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

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

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

开设“吾乡吾土”栏目

旨在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

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年关将至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

提前感受阳江年味



阳江年味

文 林敬翔


每逢旧历新年,华夏大地不分南北,都充满了年味。但由于气候、物产的差异,各地又有当地特有的过年风俗,从而形成年味的差异。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阳江的年味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分水岭是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期,落后的生产力让年味体现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面,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前,我们每个家庭都是全能的小作坊,各种过年糕点从碾米开始就需要每个家庭自己制作,这种为过年准备食材、糕点的忙碌,是整个中国年味的重要成分。

上世纪的阳江,首先闻到年味的是舞狮队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这种原本为告知邻里新居、开张而吸引眼球的广而告之方式被赋予了一系列的吉祥寓意之后,便成了除旧迎新、兴旺家宅、开年大吉以及年后启市等节庆活动的必修课。所以,从腊月初一开始,舞狮队就开始敲锣打鼓,穿街过巷,居民随时可以请舞狮队来旺一下家宅。于是,整个鼍城从腊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能听到舞狮队的锣鼓声和舞狮结束所燃放的爆竹声。

(资料图)梁文栋

当大街上的铺头或地摊开始摆卖春联的时候,年味也就出来了。虽然全国都在贴春联,但阳江人对春联的重视程度却是全国少有的。阳江人把贴春联看作是与祭祀活动相提并论的一项祈福活动,每个家庭都严格按照古代从右到左的书写阅读习惯来张贴对联,其严谨程度令其他地区自叹不如——如果发现上联贴在面对门口的左边,下联贴在右边,绝不会以“按现在从左到右的书写习惯张贴”的借口来马虎应付,而是赶在摊档收摊之前再买回一副相同的对联,然后按照正确的张贴位置将原对联覆盖。

(资料图)谭文强 摄


虽然贴对联只在团年饭之前贴好,但选购春联却是从腊月初一就开始了,整整一个月时间,鼍城到处悬挂着售卖的对联,便也是一种年味。

真正令每个每个人都参与的活动,除了大扫除便是准备过年的点心了。在商业尚未完全放开的年代,每个家庭的糕点都得自己亲手去做,有限的舂粉大碓得提前预约,轮到你家了,才有机会将糯米舂成糯米粉,提前舂好的米粉还得有人负责晒干,留待除夕做圆子时才用。现在只需到超市买一袋糯米粉的功夫,那时候却要两个壮年忙活大半天和一个小孩翻晒糯米粉一二天。商业流通的障碍和生产工具的落后令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厂几秒钟就能完成的工作量,全民的忙碌也产生了浓浓的年味。

过年所需的点心品种不少,在阳江,除了煎堆、油角等糕点之外,还有一种家家户户必备的、最具阳江特色的过年点心——粉酥。这种由炒熟大米碾成粉末,经手工制作成型后用木炭烘焙而成的点心,因其具有一股酥香味而被命名为粉酥。

(资料图)李向东 摄

年前各种家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阳江人却依然计算着应该做多少个粉酥。因为,那是过年期间亲朋戚友互相串门所必备的手信,虽然你能收到对方做的粉酥,但你却只能将自家做的粉酥送给下一个来串门的亲友,就是让他们品尝到自己家的劳动成果—这就是年味,一种在过年氛围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交流,一种彼此把自己勤劳的成果与亲友分享的成就感。

现时先进的加工技术让容易破碎的粉酥变成了可以长途储运的炒米饼,它在失去了那股酥香味的同时,也失去了向亲友展示劳动成果的情感纽带。

随着行大运等活动的再度兴起和燃放鞭炮的有限度解禁,新的年味正在形成,期待老乡们的积极参与。



“吾乡吾土”专栏征稿启事


本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吾乡吾土”专栏,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现诚邀社会各界乡土文化专家、学者和网络作者赐稿。
       稿件要立足阳江乡土文化,内容可涵盖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衣食住行、诗词楹联、历史文化、名人掌故等方面,以散文、随笔为主,一般不超过1200字,并适当配以图片、短视频。
       稿件内容要求原创,主题健康,积极向上,不得抄袭、套改,谢绝一稿多投。来稿请以电子版本形式发送至邮箱yjrbwxwt@126.com,并注明“吾乡吾土稿件”。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请作者在文末附上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开户银行支行名称及账号等信息。




文审 | 董洪国

编辑 | 任明皓

校对 | 孙星准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戏曲“老迷妹”!南恩街道的104岁老人每天必做这件事

栏目推荐 




阳江日报
阳江大小城事,每天为您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