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6G与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下手机直连卫星的当下与未来

创业   2024-12-27 16:03   上海  
01

引言

手机直连卫星为什么重要


手机直连卫星(DS,Direct-to-Smartphone)商用潜力巨大,北方天空研究所(NSR)将“手机直连卫星”描绘成“卫星通信历史上最大的机会”,2022 年,NSR 预测未来 10 年手机直连卫星的累计收入将会超过以提供宽带接入为主的低轨卫星互联网。

短期而言,手机直连卫星能够解决应急通信等专用领域通信需求,远期而言,手机直连是未来 6G 时代实现泛在连接的重要方式。我们看到手机直连是卫星运营商、手机厂商等产业环节不约而同选择的投入方向,是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特征包括手机小型化(内置卫星天线)+宽带数据服务,当下面临频率资源受限、海量用户非均匀分布、卫星高动态等技术问题和挑战。以华为为代表的定制双模手机路线,和以SpaceX 为代表的存量手机直连路线,均已测试成功并逐步走向商用,随着技术问题不断深入研究探讨,后续以 3GPP 和通信产业链公司共同推进的非地面网络(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也将逐步成熟,未来收敛到统一的 NTN 通信网络将有利于天地融合增强互操作性。 

手机直连卫星的愿景由来已久,当前手机直连应用重要性凸显是因为规模化商用在即。2000 年前后就有配置外置卫星天线的卫星手机出现,但在手机形态和通信能力方面均不成熟,当下手机直连卫星已较初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虽仍有较多技术挑战尚待解决,可喜的是其商业变现已经不再遥远,如我国的“天通一号”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已经成功推向市场,进行规模化收费,后续 Starlink 的手机直连业务(称之为 D2C,Direct to Cell) 也将很快推向市场。此外,手机直连卫星贴近广大消费者,是卫星通信应用最重要的 2C 应用场景,因此 关注度和讨论度始终较高。

     

02

实例角度

手机直连卫星的三种方式


截至目前,国内外的卫星通信运营商、地面移动通信运营商、终端硬件厂商从多个不同的发展途径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根据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分类,手机直连卫星 技术发展路线主要有三种:定制手机直连、存量手机直连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NTN 手机直连。

      


01
























基于在轨卫星的

定制手机直连技术路线


该路线基于传统移动卫星通信,需要定制化的专用手机终端(双模终端),同时需要卫星网络运营商与地面移动通信手机、芯片、射频厂商联合,在普通智能手机中嵌入卫星通信专用芯片或在手机芯片中嵌入卫星通信专用波形,从而为普通手机提供直连卫星服务。专用手机终端优势在于技术成熟、终端改造成本较低,缺点在于通信能力受限。该路线依赖于各卫星运营商独有的非标准化技术体制,不利于全球泛在互联。且当前通信能力主要限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暂不支持宽带数据业务。

     


02
























存量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路线

采用地面移动通信体制,通过 4G 或 5G 基站上星,卫星直接与不做任何改造的地面手机连接。该路线用户端使用成本低,但需要高成本高性能的卫星星座和信关站提供服务。为了克服手机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不够的问题,需要发射低轨卫星星座、星上搭载超大口径通信天线、提高卫星发射功率;该技术路线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共用通信频率,还需要实现天地多波束同频共用、优化卫星和地面网关的处理流程。

      


03
























基于 3GPP NTN 的

手机直连卫星路线

基于 3GPP NTN 的手机直连卫星路线由 3GPP 与通信产业链共同主导,面向增量终端直连卫星,终端 / 基站需升级以支持 Release 17 及之后的版本,产业支持广泛。制式 演进方向包括:

(1)Release-15 聚焦地面移动通信终端与卫星等非地面网络直接通信, 并针对卫星信道特点适应性修改地面移动通信空口协议,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应用。

(2) Release-17 引入了面向非地面网络的 5G NR 标准,支持手机与高低轨卫星直接通信。

(3) Release-18 计划开展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 NTN 增强技术研究,讨论 NTN 覆盖增强、移动性增强、10 GHz 以上频谱支持、物联网增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位置服务等技术规范。

(4)Release-19 和 Release-20 将开展支持星上处理模式的 5G NTN 和 6G NTN 技术研究。

    

2.1

























专用终端:华为、荣耀等

基于在轨卫星的定制手机直连技术路线通常需要卫星运营商、手机制造商、芯片厂商等多方共同合作研发,并通过共享卫星频率、定制双模手机实现手机直连卫星。例如,华为的 Mate 50 系列(北斗短报文)、Mate 60 Pro(天通语音电话)和苹果的 iPhone14 (全球星应急卫星通信)等设备均采用这一技术路线。目前我国实现手机直连主要采取该路线,且华为等厂商在该领域布局领先,已形成商业化收费。 

根据澎湃新闻等报道,基于该种双模终端路线的主要案例包括: 

01


2022 年 9 月,华为提出“向上捅破天”,首次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智能手机 Mate 50。2023 年 3 月发布 Mate X3 系列机型对“捅破天”技术进行了升级,支持双向卫星通信功能。该技术能够在手机无信号(无蜂窝网络/WLAN 网络覆盖) 的情况下,处于空旷无遮挡的环境时,在畅连 App 中的“北斗卫星消息”服务号内,通过北斗卫星发送和接收消息。根据华为官网,以 Mate 60 为例,每月有发送和接收共计 30 条免费额度,月末最后一日 24 时清零。

02


华为搭载“天通一号”卫星通信功能并实现商业化收费。根据澎湃新闻报道, 2023 年 9 月,华为公司推出 Mate 60 Pro 手机,其中嵌入了天通一号卫星基带处理芯片和共形内置卫星天线,实现了手机直连卫星话音和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天通卫星业务使用的卫星、芯片、终端等全部由国内自主研发生产,能够有效保障客户的通信安全。“天通一号”能够实现 17 个海外国家的通信覆盖,实现在高山、海洋、沙漠等极端恶劣环境下自由通信。同时,使用天通卫星业务拨号方便,具有手持、车载、 船载、机载等多个终端类型,支持卫星+全网通双模终端。除了华为,目前 OPPO、荣耀、小米等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了基于天通卫星的卫星通信手机终端。

03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22 年 9 月,苹果公司发布在 iPhone 14 系列手机嵌入卫星通信功能,支持用户在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区域之外通过连接 Globalstar 卫星进行应急服务。iPhone 用户可以通过这项服务,在紧急情况下发送短信给救援人员,并共享位置、医疗急救卡和紧急联系人信息(如果已预先设置)。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英国、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澳大利 亚、新西兰和葡萄牙等市场上线,预计未来会扩展到更多地区 。

04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2023 年初,Iridium 公司宣布与高通公司合作开发卫星兼容芯片,该芯片将通过 Iridium 星座在安卓(Android)手机上实现短消息收发。高通公司将该项功能搭载在第二代骁龙 8(Snapdragon 8 Gen2)处理器上。在 2023 世界移动 通信大会(MWC 2023)上,高通公司宣布与荣耀、OPPO、小米等公司合作,开发具备直连卫星功能的智能手机。Iridium 公司表示将于 2024 年激活“手机直连卫星”功能。

专用终端受制于应用需求和场景,以及在轨卫星的能力有限,只能作为手机直连卫星的一个过渡模式。首先,此技术路线依赖于各卫星运营商独有的非标准化技术体制,不利于全球泛在互联。现有的在轨卫星系统大多采用专有的空口协议,这意味着不同卫星通信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例如,铱星系统采用 GSM 协议,Globalstar使用扩频技术, 海事卫星(Inmarsat)的第四代卫星采用 GMR-1 协议,天通一号采用定制化私有通信协议。该模式下,由于在轨卫星的空口协议难以修改,所以终端侧需要适配卫星,采用专用通信协议和卫星频段。此外,目前基于该技术路线的相应产品其通信能力还限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应用场景较少。

     

2.2
























存量终端:Starlink、AST 等

目前,存量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路线由国外新兴低轨卫星公司主导,通过与移动蜂窝网运营商合作,共享地面蜂窝网络频谱资源,基于先进的卫星相控阵天线技术降低手机天线收发的灵敏度要求,以低轨卫星转发地面蜂窝网信号(或基站上卫星),支持存量手机直连卫星。 

存量手机直连卫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网络侧协议的优化和改造。2022 年以来,业界逐渐关注存量 5G 手机,即基于 Release15(Rel-15)、Rel-16 版本的手机终端,直连接入卫星系统的技术。该技术路线中,手机基本不做改动,技术难度主要交由卫星处理。首要问题就是克服手机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不够的问题,把卫星天线建得大一些(超大规模相控阵,天线增益足够大)、卫星发射功率高一些、通信频率低一些,代表公司为 AST SpaceMobile, 卫星与手机之间通信的天线是一个 64m2的相控阵天线,工作在 700~900MHz 的 LTE 频段。


01
























星链

已批量发射支持手机直连(DTC)卫星,

商业模式已现

根据澎湃新闻和环球网报道(下同),SpaceX 公司拟推出采用地面移动通信频率、支持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下一代星链(Starlink)星座。为支持地面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计划发射的 Starlink V2 卫星将搭载面积达 25 m2 的多波束阵列天线,工作频段为地面移动通信频段,上行为 1910~1915MHz,下行为 1990~1995MHz。

2023 年 12 月,FCC 批准了 SpaceX 公司利用上述频段开展手机直连卫星技术试验的申请(FCC 批准了 SpaceX 在信号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进行为期 6 个月的测试授权请求, 将涉及约 2000 台测试设备和 840 颗卫星),并于 2024 年 1 月 3 日发射首批 6 颗手机直连卫星。2024 年 3 月,SpaceX 利用未经修改的三星手机,完成了直接跟卫星通信,数据下载达到 17Mbps。

与星链展开合作的地面运营商合作伙伴主要包括:美国的 T-Mobile、加拿大的 Rogers、日本的 KDDI、澳大利亚的 Optus、新西兰的 ONE NZ、瑞士的 SALT 以及智 利的 ENTEL。Starlink 直连卫星业务具备潜在千亿级市场空间。直连业务将成为 Starlink 重要业务板块,该业务相较于家庭/企业、海事、房车和航空用户的特点在于用户数巨大,单用户付费低(预计年 ARPU 值约 200 元人民币),预计该业务在 2035 年将形成 1411 亿市场 空间。由于 Starlink 该业务在开展初期,市场空间测算仅为粗略估算,核心假设包括:

1) 支持 D2C 卫星数占比快速提升,预计 2024 占比 5%,到 2030 年发射的所有卫星均支持手机直连;

2)单星能力提升,单星容量呈不断上升;

3)由于用户主要在陆地区域且集中度高,假设可销售容量占总容量 5%,2030 年后随星间链路成熟后占比 7%;

4)假设 1Tbps 容量可对应 150w 直连用户;

5)直连用户年 ARPU 值为 200 元。

    


02
























AST SpaceMobile

AST 公司拟建立 AST SpaceMobile 卫星网络,为移动电话提供直接的 4G 和 5G 互联网接入。据腾讯网报道,2022 年 9 月,AST 公司发射了 BlueWalker 3 实验卫星,星上的超大相控阵天线阵列展开面积达 64 m2。2023 年 4 月,美国电信运营商 AT&T 和 AST SpaceMobile 公司合作,使用未经修改的标准手机,实现美国得克萨斯州和日本之间的卫星通话。2023 年 9 月,ASTS 公司联合电信运营商 Vodafone(沃达丰)开展了全球首个手机直连卫星的 5G 通话实验,此次测试实现了 14Mbps 的数据传输速率。此外,AST SpaceMobile 完成了首批五颗卫星的建造,这五颗 Bluebird 卫星基于其在轨 BlueWalker 3 卫星的成功测试,在美国它将使用 Verizon 和 AT&T 的 850MHz 频谱,与现有标准智能手机兼容,提供直连设备服务。与 BlueWalker 3 相比,Bluebird 卫星的处理带宽计划增加十倍。

        


03
























Lynk Global

根据腾讯网报道,领克全球公司(Lynk Global)计划通过超过 5000 颗低轨卫星为地面手机终端提供直连卫星通信服务。根据澎湃新闻和公司官网,2020 年 2 月, Lynk Global 公司使用试验卫星向地面标准手机发送了短信,并随后完成了基于该卫星与地面普通手机的双向话音通信实验。2022 年 9 月,Lynk Global 公司获得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颁布的卫星到手机通信(satellite-to-phone service)商业许可,成为全球首家获得此批准的公司。该授权批准突破了当前监管框架,同意卫星首次使用地面移动通信频段。根据 Lynk Global 公布的专利申请,其可能使用的核心网组网方案为自建核心网方案,即卫星运营商核心网作为拜访地网络,对接地面运营商核心网作为归属地网络的漫游方式。目前公开的测试信息表明 Lync Global 采用了 LTE 体制,而规划中会支持 2G 至 4G。由于其相关专利申请时间为 2021 年,5G 技术尚未规模商用,因此不排除 Lynk Global 未来会有支持 2G 至 5G 体制的计划。

存量终端直连卫星存在几个关键问题,仍然是走向 NTN 的过渡方案。首先,为了降低终端的技术要求,卫星上需要承载更多的技术难度,导致其成本高昂。其次,频谱资源稀缺,需要突破现有的专用频率分配规则,准许在地面移动通信频段部署卫星系统,由此需要考虑频率共享引起的干扰规避问题。此外,终端天线的增益较低,手机内置天线难以 增大发射功率,且上行速率不足。最后,系统容量较低,由于网络时序复杂度高和用户规模的限制,卫星的容量虽然与地面单基站相近,但卫星的数量远不如地面基站,导致整体系统容量不足。

      

2.3

























NTN 终端:远期目标

5G NTN 是 3GPP 国际标准组织主导,由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商、运营商、芯片商、 终端厂商、卫星运营商等共同参与制定的非地面网技术体制。3GPP 从 Rel-15 开始定义 NTN,卫星网络是其中重要的场景;2022 年 7 月,3GPP 宣布 5G Rel-17 标准冻结。5G Rel-17 将网络覆盖场景从地面拓展到了非地面(NTN),在频率方面,3GPP Rel-17 为5G NTN 引入了两个专用频段:L 波段的 n255 和 S 波段的 n256,以便于全球业务的开展;Rel-18 持续定义及优化了以卫星通信网络为主的 NTN 通信的体制协议。

在 NTN 测试验证方面,国内外产业链各方积极参与,尤其以运营商为代表,已经进行较多测试验证并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据运营商官网和环球网、集微网等媒体报道,近年与 NTN 相关的测试及进展主要有: 

  • 2022 年 7 月,爱立信公司称,将携手法国泰雷兹公司和美国高通公司,共同开展基于 5G NTN 技术的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测试和验证。 

  • 2022 年 8 月,联发科宣布,通过自研的具备 3GPP 5G NTN 卫星网络功能的移动通信芯片,以及信道模拟器和测试基站,其实验室模拟完成了全球首次 5G NTN 卫星手机连 接,验证了手机直连卫星通信的可能性。 

  • 2022 年 8 月,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宣布了世界首个由运营 商推出的 5G NTN 技术的现场验证成果,该试验遵循 3GPP Rel-17 NTN 标准,利用高轨道卫星的透明转发方式构建网络架构,成功进行了文本短信和语音通话等业务的测试,证实了遵守 3GPP NTN 标准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可行性。 

  • 2023 年 1 月,在 2023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3)上,联发科与 Bullitt 合 作 推 出 了 采 用 3GPP NTN 技 术 的 商 用 智 能 手 机 摩 托 罗 拉 defy 2 , 采 用 MediaTek MT6825 3GPP NTN 芯片组,支持 Bullitt 卫星通信服务,可为全球用户提 供双向卫星通信信息传输、位置共享和紧急 SOS 呼救等功能。 

  • 2023 年 1 月,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与中兴通讯、紫光展锐等近日共同完成全球首次 S 频段 5G NTN 技术外场上星实测验证,验证使用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 信系统。

  • 2023 年 8 月,美国卫星运营商 EchoStar 与美国电信运营商 Dish network 合并,计 划建设一个包含 28 颗低轨卫星的星座,为用户提供无缝的星地融合移动通信服务。 

  • 2023 年 9 月,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共同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 NR-NTN 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本次测试验证采用 3GPP R17 NRNTN 国际标准,成功验证了 NR-NTN 透明转发和星上再生两种基本组网模式下的手机直 连低轨卫星的技术可行性,实现了端到端全链路贯通及数据传输验证。 

  • 2023 年 9 月,中国电信浙江公司、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鹏鹄物宇在浙江舟山完成了业界首个海域场景的 5G NTN(非地面网络)测试。

  • 2023 年 12 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共同研制成功基于 3GPP R17 NR NTN (非地面网络)标准的星载基站,并完成地面通信测试与空间环境适应性测试。地面通信测试模拟 550Km 轨道高度卫星运行轨迹,与星移联信、唯亚威、是德科技、坤恒顺维共同搭建了从模拟终端、信道模拟器、星载基站到模拟核心网的端到端链路,仿真了低轨卫星通信过程中面临的高动态、大时延、强衰减的传输环境。实测星上再生模式下在 20MHz 带宽时用户下载速率可达 15 Mbps(1.875 MB/s),上传速率可达 822 Kbps (102.75 KB / s),最大环回时延为 9.2ms,性能基本符合预期,且后续将进一步优化, 并进行在轨验证,可为大众手机及行业终端提供双向宽带业务。

目前 NTN 的技术和架构正处在初步研究阶段,NTN 标准集全球通信领域行业公司、专家的智慧,将经过长期论证和实验制定,一旦发布将会成为合理可行方案,但目前NTN 网络部署、卫星节点建设、与 5G NR 整合等方面均存在障碍,从标准的研究制定,到系统的建设、手机终端的研制,预计行业周期长。因此,由于服务需求不同、商业驱动不同,未来几年内,手机直连卫星的 3 种实现方式将会共存,但长期来看,大概率会走向基于 NTN 标准的技术路线。无论未来手机直连卫星朝哪个方向发展,星地频率共用、星 载高增益天线、星载高性能基站、手机终端高增益天线等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03

技术角度

挑战和容量推算


我们从基础的天线增益入手,从原理上简要分析影响星地通信的核心因素。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场强的平方之比,即功率之比,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天线增益的单位是 dB,每增加 3dB 就表示辐射能力翻倍(例:如有两个天线 A 和 B 的增益是 6dB 和 9dB,则 B 天线在某方向上的辐射能力是 A 天线的两倍) 天线增益是影响卫星信号传输的重要指标,也是设计天地链路时的重要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天线增益的提高有助于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但也会增加天线的复杂性和成本。天线在不同方向上的增益表现,通过天线增益模式(或方向图)来表示,方向图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增益越高。

根据天线增益公式,天线口径面积越大,增益越大;工作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增益越大(同时传输损耗也越大)。

通信距离方程是卫星通信线路中上行或下行接收信号功率的基本表达式,代表通信线路的极限性能,决定极限通信距离。在卫星天线链路计算中,往往针对地球站天线尺寸、发射功放,占用的卫星功率及链路可用度进行优化设计。

      

手机直连卫星能力评估
仿真和测试结果

据新浪科技,2023 年 3 月 22 日-24 日,由国家 6G 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 2023 全球 6G 技术大会以“6G 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在南京召开。在“天地融合智能组网技术”分论坛上,华为 6G 首席科学家王俊发表“星地融合的技术展望”的主题演讲,分享华为在卫星直连手机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卫星组网数量对星座容量密度有影响,影响程度接近线性。随组网持续进行,卫星数量持续增加,星座网络对地面用户服务能力也将快速提升,可以用容量密度(Kbps/km²) 来评价其服务能力。 根据华为的测算,假设星座在 1100 公里轨道高度,卫星是32 波束,每波束发射功率100W,终端天线-6dB,则星座服务能力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非连续业务(覆盖、调度),卫星数量大致在 450 颗以下,容量密度小于 3 Kbps/km²。 

第二阶段:支持少量用户的连续覆盖,卫星数量大致在 450-1200 颗,容量密度小于 10 Kbps/km²。此时支持少量 IoT 或 VoIP 用户均已可行。 

第三阶段:容量密度提升,卫星数量继续提升,容量密度随之线性提升。













































针对卫星直连手机,频率和天线尺寸对容量密度有显著影响。假设星座规模为 7500 颗卫星,高度 500 公里,覆盖南北纬 58 度的区域,卫星是 32 波束,每波束发射功率 100W。

通过仿真实验,在这样的能量密度下,无论是 VoIP,还是 IoT,能够支持低速度连接,证明了卫星直连手机是可能的。此时频率和卫星天线尺寸对容量密度均有显著影响:

1)同样天线尺寸,频率上升,对应容量密度下降(在 10GHz 以内频率范围性能降低不明显);

2)同样频率,天线面积增加,对应容量密度显著提升。

综上,提升手机直连能力的总体方向包括增加卫星组网数量、提升天线尺寸提高增益,控制工作频率,实际业务中还存在多普勒频移、串扰、设备小型化、低成本等种种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们区分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两种手机直连卫星架构分别讨论,从空口侧、卫星侧、网络侧、终端侧分别分析如何提升系统能力。

整体而言,基于 GSO(同步轨道卫星)的手机直连技术相对成熟,但难以满足宽带业务,基于 NGSO(非同步轨道卫星,主要是低轨卫星)的手机直连技术相对而言存在更多挑战,解决相关技术挑战将为未来手机直连卫星打开广阔应用前景。我们梳理基于 NGSO 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如下:

01

空口侧:频谱分配是基础,能力提升关键是算法设计

基于 LEO 低轨卫星的手机直连卫星有采用传统移动卫星服务频段,也有采用地面运营商频段,一方面需要考虑避免对频段内原用户的干扰,另一方面需要国际电信联盟进行协调分配。改进方式主要在算法层面,如针对星地信道特性复杂、传输误码率高的问题,可以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RQ)、前向纠错(FEC)等技术,提升传输可靠性。

02

卫星侧:星载需要超大阵面天线

对 GSO 卫星而言,星地超大链路损耗是固定的,应用场景有限(通信速率为 kbit/s 级别),目前天线设计能力成熟。对能够实现宽带通信业务的 NGSO 卫星,必须极大幅度提高卫星载荷的发射和接收能力,要求星载部署超大阵面天线,并提高波束数量,挑战包括:

1)天线尺寸增大带来功耗和重量剧增、高收纳比折叠、高精度展开的问题;

2)为实现全域覆盖,超大规模阵列的模拟波束网络复杂,多波束网络复杂度急剧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案包括:

1)对星载超大阵面天线采用数字波束成形,实现分布式波束成形;

2)将 5G 基站部分部署到卫星上,尤其是将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部署在卫星载荷上,如分布式单元 DU,其他如集中式单元 CU、大规模有源天线单元 AAU 部署在地面。 

天线设计中需要解决电性能指标与结构要求之间的矛盾。星载超大阵面多波束天线设计方法目前国际上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Starlink V2 采用的独立阵列天线方案,二是 AST BlueWalker 3 采用的太阳翼与阵列天线一体的方案。

03

终端侧:不涉及重大技术调整

主要面临终端小型化和链路预算不足(每颗卫星所能提供的单用户吞吐量有限)的挑战,但采用超大星载天线后,不存在重大技术挑战。

04

网络侧:需协同地面和卫星运营商进行业务适配

地面电信运营商与卫星运营商之间在网络结构、标准体质等方面存在设计上的差异,需要通过业务漫游等方式进行适配。此外,NGSO卫星网络拓扑变化快,波束覆盖面积有限,对卫星帧结构、星内/星间波束切换等提出挑战。


>End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们一起关注行业


北斗西虹桥
传递园区最新资讯,企业服务互动,北斗高端智慧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