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商业航天的发展,最近几年真的是有目共睹的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航天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到底带来哪些变化?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借助商业航天发展去太空旅游吗?
在以前我们都认为航天是国家的事情,无论是发火箭,还是打卫星。但很多人了解商业航天是在2015年,那年被认为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元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
在这里我们区分一下,商业航天和民营航天的区别,很多人会把这两个混淆,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
可以是国家队,也可以是民营队。那么民营航天就好理解了,就是以私企发展运营的航天公司我们统称为民营航天,当然现在很多背后的投资也有国家机构的影子。
所以很多民营航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翎客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东方空间、九天微星、天一研究院、维纳星空等火箭或卫星公司成立。但目前来看很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这是客观存在的毕竟都是刚成立几年,有很多公司都已经销声匿迹了,还有的做的好的火箭公司也发了十几发火箭了。这是民营航天的发展,其实国家队发现了商业航天的市场也在铺设商业航天服务,比如文昌的商业航天发射工位,用来发射商业任务,并已发射成功。国家队火箭比如,长征六号丙、海上发射的捷龙三号火箭和快舟火箭等,都将用于商业发射任务。国家队和民营队的齐发力发展商业航天,到底能给大众带来哪些生活变化?真实来说目前可能大家还没有很大改变以往生活的变化,毕竟不能坐着火箭去上班,这点还不如低空经济带来的变化,但是,但是啊,商业航天带来的变化也是其他所不能替代的,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商业航天的发展让更多人,进一步的了解到航天产业,并非之前我们所认为的遥不可及的航天体系,或者送航天员上天等重大任务的航天。而是我们身边的航天,2024 年中国航天某办公室计划发射 100 发火箭,平均3-4 天一发火箭,以至于现在很多身边的人不像以前一样发一发火箭很惊奇,现在感觉会习以为常了。从空天论道认识的几个民营公司来说,经常听到朋友公司的火箭发射成功,在此真的为他们高兴,是他们的技术人员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崛起。此业务也将带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我们知道航天从来不是单个部门或者产业的变革,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次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民营队,商业航天的发展,必将是降低成本,增加便利性,因为商业的本质是在逐利和市场的竞争,所以不得不倒逼着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特别是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发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使得普通人进入太空变得更加简单。例如,星河动力,蓝箭航天,东方空间,星际荣耀等都在探索可回收火箭的实现。如果照马斯克的可回收报价,以后的竞争,载荷入轨低轨可能会在 3万元每公斤,甚至更低。而且也很方便,对接商业公司也将会更快捷。
再一个是遥感数据的方便性,因为以前我们做过遥感数据业务,如果某个城市或者部门需要遥感数据,那么无论是红外成像或者高光谱等,有的时候会受限于分辨率,拍摄时间或者重放率的影响,而不能使用到合适的数据,甚至不得使用国际卫星数据,那么商业航天的发展,尤其是以自家遥感卫星的发射,地方的遥感卫星的发射,也将填补了部分空白, 丰富了对我国地方甚至国土资源的统计分析。
再一个最近比较火的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今年我国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千帆星座”和星网星座都已发射开始组网,商业航天的发展使得卫星互联网星座迎来高密度组网,这将极大地改善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例如,在飞机上可以顺畅上网,户外极限探险也无需担心手机没有信号。甚至部分国内手机也将可以直接连通卫星互联网,将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
再一个比较受关注的可能就是太空旅游的兴起,这个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了,2021年9月,SpaceX实施近地轨道的首次商业太空旅行任务,四名非专业宇航员在没有专业人士陪同的情况下,乘坐SpaceX的“龙飞船”飞向地球轨道,他们将绕地球飞行三天。截至2023年6月,蓝色起源已成功开展六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维珍银河则总共完成五次载人亚轨道飞行,两家商业航天公司搭载的乘客超过70人。完全可以把人带到亚轨道,近地轨道,甚至高轨道的地方,去体验失重状态,感受在太空中的“遨游”,随着商业航天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增强、成本降低,太空旅行将成为常态。可能会出现太空旅店和“地球景观房”,使得普通人能够体验太空旅行,也恰恰商业航天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使得普通人参与太空旅行成为可能。预计未来几年,太空旅行的成本将降低到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前段时间深蓝航天不是竞价太空船票了嘛?在直播间可以 100万到手,太空旅客届时可乘坐飞船穿越大气层,经过地球与宇宙的交界,看到地球的壮丽曲线,在到达对地静止轨道后,可以解开安全带,在空中吃一个漂浮的苹果,或喝一杯漂浮的水,享受失重的状态等。今年上半年空天论道有幸参加商业航天大会,会上向首批中国航天员颁发证书仪式,我也有幸与中国首批航天员李庆龙教员(杨利伟的教员)探讨后期培养中国民间的普通人上太空旅游的可能。这也是响应国家规划路线。那么普通人如何上天?我们首先会建立商业航天员系统,用以培养指挥员、飞行工程师这一类的商业航天员。后续老百姓能不能上天,身体素质能不能达到要求,包括训练的时间有多长,通过商业航天员选拔和培训,他们做一些开创性探索,为大众以后的太空生活、太空旅游提供服务,如此如果顺利老百姓太空旅游预计 5-10 年内可以实现。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而建的中国火箭公司,把亚轨道飞行体验视为服务大众的起点。计划2025—2029年,利用百吨级的亚轨道飞行器,可相继实现120-140公里轨道高度的商业载荷飞行和10—20座的商业载人飞行。
商业航天作为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突破的技术最终也将会服务于人们日常,每一次火箭发射、每一个载人舱的升空,都是对人类科技能力的考验和提升,这些技术最终可能会应用到医疗、通信,生物,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便利。
图文内容来源于“空天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