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18时,长征五号B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与远征二号Y2上面级共同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一箭十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是我国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
内容
昨天2024年12月16日18时,长征五号B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与远征二号Y2上面级共同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一箭十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是我国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
那么昨天发完此星座的基本介绍文档,有朋友问了一个问题感觉很好-星网与中国星链不能合而为一吗?不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吗?为啥要搞两套东西呢?
其实这是很多朋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开始会思考过的问题,那么今天就依据这个问题和大家讨论一下。
从很多人看来中国大国建设一般都是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星座这么大的为什么没有集中力量一个体系管理那?我们从以下几个点分析一下。
两个是不同的实施主体和背景,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牵头建设,而中国星网则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有企业牵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两者虽然都旨在构建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但具体的实施计划、服务目标和战略定位可能存在差异。
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策略,千帆星座和中国星网(GW星座)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发展路径。千帆星座一代星采用透明转发(TP)架构,即卫星仅作为信号中继的链路,需经信关站连接到地面互联网,而GW星座采取“一步到位”的技术路线,规划卫星基本对标星链V2.0 Mini。但由于技术水平尚未成熟,组网进度较为滞后。
不同的星座规划和目标,千帆星座计划到2030年底完成超过1.5万颗低轨卫星的互联网组网,计划在低、中、高三个轨道分散排开,中国星网星座包含两个子星座:GW-A59和GW-A2,分布在不同高度的轨道上。计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分布在500km以下的极低轨道和1145km的近地轨道。
不同的商业化和应用场景,千帆星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攻关通信基础较差的一带一路沿线、第三世界等友好国家市场,提供实时、安全、可靠的卫星网络接入服务。而GW星座作为中国首个卫星互联网计划,也是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其应用场景和市场定位可能与千帆星座有所不同。
商业化和合作模式的不确定性,千帆星座和中国星网都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尚未形成明晰的商业模式,例如To B端收费模式、6G网络业务如何与运营商达成合作共建,均未在发展规划中具体提及。
在资源分配和竞争,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是有限的,不同星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为了抢占优质的太空位置和频段,每个星座都需要独立申报和规划自己的卫星网络。合并可能会影响各自星座在国际电信联盟(ITU)中的申报和资源分配。
千帆星座除了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外,还将为交通运输、新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领域赋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中国星网星座,基于自主通信技术,也就是可以实现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注重网络安全和信息主权,对国内用户提供本土化支持,同时也服务全球商业市场。
政策和牌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家对低轨卫星通信的运营管理尚没有统一、明确规定。基于通信行业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国家对电信运营基础牌照实施严格的管制,目前仅对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广电等发放。千帆星座和中国星网都尚未完成组网和商业化运营,在时间和条件上也不满足独立申请牌照的要求。
综上所述,千帆星座和中国星网由于技术路线、卫星布局、应用场景、政策监管以及商业化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并没有合并的计划。两者都在独立推进各自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以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
图文内容来源于“空天论道”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们一起关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