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我们一行六个高山花卉爱好者,带着两个马夫和三匹马,驮着各种辎重,从海拔1800米的维西叶枝镇巴丁村出发,目标直指一说为碧罗雪山主峰,海拔为4800米的秘境查布朵嘎。这次出行,虽然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物种,但怀着一颗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的敬畏之心,我们都希望能在这次旅程中有所收获。
出发时,缭绕于林间的雾气和不时的毛毛细雨便让我们领教到了三江核心区声名远扬的湿度。道路两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成片的数米高的凸尖杜鹃(Rhododendron sinogrande),它们有着七八十厘米长的巨大叶片,密生于山道两旁。在这样密集的凸尖杜鹃林中,即便是晴天,也鲜少有阳光进来,加上三江并流核心区充沛的降雨,地面上的腐质特别好,各种菌类丛生,同行爱好菌类的小伙伴的惊叫声不时丛林中传出,伴着我自己因海拔持续升高带来的粗重的喘息声,马夫和马铃铛的声音却渐行渐远直至隐没于密林之中。
接下来的路途让我领教到了原始密林山路的艰难。近七十度的一段泥泞坡道,你要用手抓住两旁的植物才能缓慢而上才不至于滑倒。不时有顺坡而上的雾气,让你只能目及十余米之远。头顶的树叶把光变得更暗,让你怀疑是在夜色将临的林中行走。不同的体能让我们的队伍分成了若干个小队,好在我们都带了对讲机,倒也可以首尾呼应着,狼狈向上攀爬。这样昏天黑地的爬了不知道多久,感觉开阔了些,道路两边开始有松科的一些植物出现了。负重、能量补充不够和一直向上带来的疲惫已经让我懒得按一下户外表上的按钮来查看具体的海拔,只是粗略的由此来估计我们应该已经来到了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度。
一个长约二十来米的平台,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快乐所在,成片的高大鹿药(Smilacina atropurpurea),可惜过了最好的食用时间,好些植株已经开花老去。我们采了一些嫩苗,计划煮到晚上的杂锅菜里,算是这趟艰苦的旅程带来一点点的慰藉。
继续向上,就在我们快要累垮的时候,高大的树木已经基本隐去,成片的灌木开始出现,风的流速也明显快了起来,体感已经开始有了凉意,视野越发开阔。看了下海拔表,已经来到4000m+的海拔,道路也开始平缓起来,意味着此行的第一站高山营地已经不远了,此时的我们如打了鸡血般才有心情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看着峡谷中因云卷云舒而忽隐忽现的村子,默然不语千年一日缓慢前行的澜沧江,让我更加感叹到在大自然的画卷中,我们只是偶然路过的旅人。“逝者如斯夫”,诚然。
同行的朋友已经摸出相机对着一丛状态非常好的岩须属(Cassiope D. Don)物种开始了拍摄,作为颜值控的我对不成片的岩须是嫌弃的,于是在他不远处眺望高山峡谷,继续着我的感叹,不经意间扭头一看,在左侧一片砾石中,仿佛一束光,我看到了几株白色的绿绒蒿盛开在这片砾石间!
“不虚此行呀!”我在对讲机里大喊起来,近九个小时爬升带来的疲惫在这一瞬一扫而光。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白色的绿绒蒿,这些绿绒蒿植株高约20厘米,花瓣白色,在雨雾中犹如仙子,静静的盛放于天地之间。
天色渐晚,一阵大雨袭来,拍摄的条件愈发恶劣,我们方才起身离开这些美丽的花儿前往一号营地。虽然疲惫不堪,但满心的欢喜让我们追逐着山间飘浮的信号向专家请教此行碰到的绿绒蒿到底是什么物种?经过多方的确认,方知这是东京大学植物研究员吉田外司夫先生和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孙航先生于2009年联合发表的绿绒蒿属的新物种碧江绿绒蒿(Meconopsis bijiangensis H. Ohba, Tosh. Yoshida & H. Sun),而我们遇到的这个群落,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白色花型。
突然想起了蔡琴的歌: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
2023年9月10日,应方震东老师邀约写于丽江家中
照片摄影:李勇
标本照片引自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