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上海黄浦区人
街景写生画家
街景写生艺术达人
从事美术设计工作30余年
微信:lu-19670911
公众号: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
乌鲁木齐南路157号现场写生纪录
陆军钢笔水彩2021年上海街头写生新作•12月
徐汇区东平路1弄住宅
(东平路一条街)
始建于1914年,原为法式建筑风格。
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3张早期水彩图显示,建筑为二层,局部三层,窗户安装木质硬百叶窗,主入口朝向东南,面对花园,入内是宽敞的柱廊,上面则是露台和内阳台。北面还有一个拱券形用隅石装饰的辅助入口和一扇佣人走的便门。底层外墙采用清水红砖砌筑,和屋面铺设的红瓦及红砖砌就的烟囱形成上下呼应,二层墙面则用浅色水泥砂浆粉刷。1929年席氏对建筑进行了改扩建,将位于主北侧的车库翻造成二层房,东南方向扩建出一间24×18英尺的弹子房,西南方向则加建了一间20x17英尺的练琴房。此后又进行了多次修建,历史风貌有较大改变。原屋主为 W.R.Walter ,是一位西侨,他应该是这处房产的第一位主人。后成为近代著名金融家苏州席家席德柄的私宅。席家为清朝康熙年间在苏州东山靠经营丝绸生意而成为当地最知名的富商,席家的许多后代来到上海经商,该住宅主人席德柄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中央造币厂厂长、财政部复兴贸易公司总经理、上海阜丰面粉厂总经理。其兄席德懋曾任中央银行发行局副局长兼外汇局局长和中国银行总经理。
建国后曾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长办公,1998年根据此栋别墅的来历改建成席家花园酒家。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徐汇区东平路1弄住宅
(东平路一条街—中段)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爱庐)
徐汇区东平路9号(甲楼)
东平路9号,建于1932年,具有法国风格的花园住宅。
建筑高二层,外面采用暗红色法国平板瓦,呈鱼鳞状铺设。墙面为水刷卵石,是二十年代流行上海的外粉刷工艺。门、窗、门廊、墙角等处以水泥仿造突出隅石。屋顶设有老虎窗,略显法国风格。
住宅最早的业主是英国人 E . J .康福特,上海义记洋行的大班。1928年和1932年住宅经过两次扩建以后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这里就曾经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的居所。后蒋介石题名为“爱庐”,与他在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三。其后二十余年间,蒋介石入住“爱庐”时间并不长,常常匆匆而来,住上一二天即匆匆离去。来时则接见一些沪上人士或南京政府要员。宋美龄虽也随他奔波,但住此的时间较蒋稍多。宋美龄住在这里时,往往将母亲倪桂珍接来同住,共叙天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爱庐”风貌依旧。
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所在地,北部沿东平路街面现出租变为餐馆。
东平路6号,GREEN&SAFE西餐咖啡馆
东平路6号,GREEN & SAFE
钢笔速写来一张
徐汇区东平路9号(乙楼)
孔祥熙旧居
东平路9号,建于1932年,具有法国风格的花园住宅。
建筑高三层,南立面底层设劵廊,上有大平台。屋面坡度较陡,覆延至二层,折线式屋檐。蒋介石和孔祥熙经常在二层大平台阅兵及会客。
东平路11号,建于1921年
荷兰风格的花园住宅。这栋建筑有典型孟莎式的坡屋顶,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口的窗户,即“老虎窗”。法国式的建筑注重装饰,具有对称庄重的特点。这幢建筑的南立面原是宽大的露台,现全加装了玻璃门窗,宅前有大花园,花园里有各色植物。该住宅二十年代曾为宋子文的私宅,宋子文当年在上海有多处住宅,其中两幢法国式建筑为宋之最爱。一处在岳阳路145号,另一处即这里的东平路11号。這兩幢建筑都是孟莎式的坡屋頂,风格有些接近。如今的东平路,由于其雅致、安逸、环境,并且不通公交车,被称为“申城第--情侣街”。有人说,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东平路11号(西北侧),建于1921年
荷兰风格的花园住宅。这栋建筑有典型孟莎式的坡屋顶,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口的窗户,即“老虎窗”。法国式的建筑注重装饰,具有对称庄重的特点。这幢建筑的南立面原是宽大的露台,现全加装了玻璃门窗,宅前有大花园,花园里有各色植物。该住宅二十年代曾为宋子文的私宅,宋子文当年在上海有多处住宅,其中两幢法国式建筑为宋之最爱。一处在岳阳路145号,另一处即这里的东平路11号。這兩幢建筑都是孟莎式的坡屋頂,风格有些接近。如今的东平路,由于其雅致、安逸、环境,并且不通公交车,被称为“申城第--情侣街”。有人说,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东平路10号
始建于1939年,1940年完工,大昌建筑公司设计,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筒瓦屋面较为平缓,曲线形山墙,水泥拉毛墙面。南侧底层为双联拱形的券柱式门廊。二层设有宽阔的转角阳台。建筑东南角建有两层的半圆厅,其东侧有圆角阳台挑出。
东平路10号原来入口处是开在衡山路上的,门牌正好是衡山路1号,在东平路上只见有封闭的院墙。原主人为福新面粉公司经理王禹卿(又名王明德1879-1965),后来长期由儿孙辈居住。
徐汇区衡山路2号住宅
建于1920年,独立式花园住宅,欧洲古典风格,占地面积164平方米。
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东南两向采用帕拉第奥式构图,饰古典造型的山花,檐下饰有多重线脚。建筑外墙为水泥砂浆仿石砌块,墙面装置圆拱窗,局部有中式回纹装饰。
该建筑原为外侨住宅。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音乐家丁善德1961年4月至1987年5月曾在1号居住。丁善德(1911—1995),江苏昆山人,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54年中央文化部颁发予他电影《神笔》音乐金质奖,1982年香港唱片公司颁发他《长征》交响乐金唱片,1988年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他“文学艺术荣誉奖”。
现为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使用。
衡山路23号
现代风格公寓住宅,砖混结构,建于1930年代。
衡山路23号(左)、27号(右)
23号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现代风格建筑公寓住宅,建于1918年。原业主为俄罗斯商人。
27号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现代派建筑风格公寓住宅,建于1920年。
衡山路41号,芝大厦
2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口的标志性建筑,建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
衡山路和永嘉路交界处
徐汇区永平里
永平里,主体由四栋老旧办公(衡山路191号、衡山路199号、永嘉路692号、永嘉路698号,建于上世纪7、80年代)以及一栋新里建筑(永嘉路690弄4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组成,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00平方米。四栋办公原为徐房集团下属公司上海永平置业的办公场所,一栋新里建筑在后期置换收储后纳入永平里范围。项目地块整体呈长条状,北临衡山路、南接永嘉路,东西两侧都为居民区,五栋建筑错落于项目地块中,相互由道路和庭院贯通,整体构成永平里项目。
永平里的建筑进行了整体保留,对建筑立面和内部格局进行了修复更新,并且打通了项目内部由衡山路至永嘉路的通道空间,在项目内部形成街区,引导客流在永平里内部浏览、观光、消费。该项目由徐房集团和香港康世集团合作进行开发。2017年,项目基本建成,西班牙、古巴等异国餐厅、精品花店、艺术品画廊、瓷器店等进驻,招商、开业率达到100%。
永嘉路690弄
位于永嘉路西尾部
新式里弄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弄内东西分列排开,建成年代1936年。
永嘉路617、621号花园住宅
建于1935年,欧陆风格毗连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基座较高,下设80公分高的防潮层,整体平面略呈平铺的 E 字形,两端为山墙立面,红瓦屋面类似孟莎式样,局部开设有棚式老虎窗。墙面钢窗以红色立砖横梁装饰窗楣、素色水泥铺就窗台,局部设置有圆拱窗,红砖发券作装饰。南面中部略前出构筑底层凸窗,上建长方形阳台。两端底层建有装饰考究的圆弧形多级台阶导引入室,室外设门廊,上部为圆弧形内阳台,其铸铁栏杆沿用圆弧表面。两端屋顶另设有开敞式阳台,栏杆的铁艺花饰作出铜钱造型。
建国后曾为纺织厂职工宿舍。现617号为单位使用,621号为民居。
摩佲小憩
阴雨天,来张速写吧!
安亭路43号
又称安亭公寓和金司林公寓,建于1935年。多层公寓住宅,具有英国乔治时期建筑风格。墙面采用深褐色面砖,局部横向的白色水泥饰带将立面分为横向三段。底层窗户圆拱券,窗下有巴洛克式石刻垂花图案,上面窗平券,白色券心石。局部窗间有几何装饰图案。构图规整,统一矩形开窗,带仿石平券,檐口和二层做连续水平向线脚。入口部位做简化的古典装饰,具有英国乔治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永嘉路623号顾毓琇故居
建于1928年,花园住宅,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混结构,主入口拱形门洞,用红砖砌逐层内凹线条,上有雨厦。二层顶局部退为平台。方形门窗,红瓦双坡顶,灰色水泥外墙饰科林斯式壁柱。前后有花园。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顾毓琇1945年9月至1949年5月曾在此居住。顾毓琇(1902~2002),1922年赴美留学,以“非线性控制研究饮誉国际应用力学界。回国后先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曾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赴台。
现为民居。2015年12月31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徐汇区衡山路和永嘉路交界处
永平里,主体由四栋老旧办公(衡山路191号、衡山路199号、永嘉路692号、永嘉路698号,建于上世纪7、80年代)以及一栋新里建筑(永嘉路690弄4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组成,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00平方米。四栋办公原为徐房集团下属公司上海永平置业的办公场所,一栋新里建筑在后期置换收储后纳入永平里范围。项目地块整体呈长条状,北临衡山路、南接永嘉路,东西两侧都为居民区,五栋建筑错落于项目地块中,相互由道路和庭院贯通,整体构成永平里项目。
永平里的建筑进行了整体保留,对建筑立面和内部格局进行了修复更新,并且打通了项目内部由衡山路至永嘉路的通道空间,在项目内部形成街区,引导客流在永平里内部浏览、观光、消费。该项目由徐房集团和香港康世集团合作进行开发。2017年,项目基本建成,西班牙、古巴等异国餐厅、精品花店、艺术品画廊、瓷器店等进驻,招商、开业率达到100%。
安亭路43号(门头)
又称安亭公寓和金司林公寓,建于1935年。多层公寓住宅。具有英国乔治时期建筑风格。墙面采用深褐色面砖,局部横向的白色水泥饰带将立面分为横向三段。底层窗户圆拱券,窗下有巴洛克式石刻垂花图案,上面窗平券,白色券心石。局部窗间有几何装饰图案。构图规整,统一矩形开窗,带仿石平券,檐口和二层做连续水平向线脚。入口部位做简化的古典装饰,具有英国乔治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安亭路46号3号楼
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建筑,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5年。曾经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海外部部长刘维炽故居。后为蒋伯里居住,蒋伯里是钱学森的岳父。
安亭路41弄23号(西侧)
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建筑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41弄22号
二层砖木结构独立式花园,西班牙风格建筑,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41弄18号
西班牙建筑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木结构,邬达克作品,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41弄23号南侧院内
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41弄17号西侧
假三层砖木结构,西班牙建筑风格独立式花园,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41弄20号
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41弄18号院内西南侧
西班牙建筑风格,假三层砖木结构,1930年代建。
安亭路41弄18号院内(东南侧)
假三层砖木结构,西班牙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代。
安康公寓(乌鲁木齐公寓)
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176号
安康公寓(乌鲁木齐公寓)东北侧
安康公寓(又名巨福公寓、乌鲁木齐公寓),建于1930年代,为带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现代公寓住宅。
建筑外立面暗红的面砖与灰白水泥面层相间,将墙与窗的层层关系清晰呈现,阳台栏板的洗练与栏板上部流畅的金属杆件的相互衬托,使这个大块横线条的立面有了优雅细部的点缀。公寓北立面辅助单跑梯成为这个立面最有现代气息的部分。抬头看去,流畅的阳台栏杆和支撑面走道的横梁之间就是简洁的梯,这个看似非常功能主义的处理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凌空感。公寓中央有一个正式的门斗作为入口,相当正统,不过进入公寓内部却还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室内公共空间和梯间的地面和墙上都贴了马赛克,暖色调的,层层褪晕。现在虽然被蒙上了时光的尘土,但可以想象当年落成之际那彩虹般绚丽的色泽。
该公寓原名巨福公寓,以旧路名巨福路命名,1954年改名为乌鲁木齐公寓,又因北侧原有安康路(今安亭路41弄),习称安康公寓。公寓曾长期由在沪工作的外侨居住,多为外资公司洋行的中高层职员,据1935年《字林西报》行名簿记载,至少居住了经理、副经理及总裁7人,律师及法律顾问2人,船长1人,工程师1人,其他高级职员若干人,现为居民住宅。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1号
(衡复艺术中心)
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主体部分为双面平缓坡顶,红色筒瓦,黄色抹灰外墙分布有多扇圆拱形长窗。建筑东侧沿街立面装饰相对精致,东侧房间外窗采用三联圆拱窗组,主入口门框原由仿石面块及多重线脚镶饰。东侧屋顶设有阳台,围栏板檐口采用非对称设计,局部有筒瓦装饰的屋檐伸出,中部山花为水泥浮雕边框的变体十字。建筑内部上下两层各设有一个礼堂大厅,底大厅及过道两侧皆采用古典形式的雕花木板壁装饰。
该建筑原为美国共济会会堂,1949年3月18日中国美生总会在此成立,1952年总会与该会堂同时关闭。后曾为徐汇区政协机关办公使用。
现为衡复艺术中。
衡复艺术中心外立面具有西班牙建筑特色,建筑的修缮工程保留了外立面的原始风貌,还原的铁艺栏杆、拱券门、天台花窗等建筑细部呈现美妙的流线风采。步入室内,原有的地坪、天花、木制梯也一并得以保留,展现上世纪30年代的典雅与厚重之味。走过原装木梯上到二,是层高7米的大展厅,高挑的敞开式屋顶、大气的半圆花格窗尽显衡复艺术中心的神韵与气派,这也使其成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诸多老洋房中,单体面积最大的文化展示空间之一。
乌鲁木齐南路157号
建于1935年,欧陆风格公寓住宅,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入口处为古典构图,采用陶立克门柱与弧形山花门头。平面整体略呈 L 形沿建国西路和乌鲁木齐南路街角分布。四坡红瓦屋顶上建有八支烟囱,仅东侧屋面开有一扇老虎窗,檐下密布支托。外墙整体采用棕褐色泰山砖贴面,二三层皆设有铸铁围栏的小阳台,栏杆花饰精美。原先主要房间皆设有大壁炉,卧房自带卫生。公寓楼原为每层两户,共六套独立单元,并各有独立小楼梯供服务人员使用。
1951年后曾作为华东军区后勤部家属公寓。现为民居。
乌鲁木齐南路155号
三层砖木结构,英式独立花园住宅,邬达克作品,建于1930年代。现为居民所租用房。
乌鲁木齐南路180(右)-182(左)弄住宅
建于1930年,2幢独立式花园住宅,英国住宅建筑风格。180号住宅为砖木结构,红色清水砖墙,较为陡峭的屋顶上点缀以老虎窗,局部半露屋架。屋檐椽头微微露出檐口,椽出屋面之处被设计成云头形状;入口雨棚的木托架呈现出简化过了的曲线:入口门斗还设计成向内缩进的斜面,使小小的入口显得略微庄重和与众不同。底层多用平拱窗洞二层则用方形,顶上小窗洞也有半圆形的。原多为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居住,建国后曾作为国安局、劳动局、二轻局、徐汇区法院职工的住宅。现为民居。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南头位置,西南侧)
假三层西班牙建筑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代。
乌鲁木齐南路155号(西北侧)
英国乡村式独立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邬达克作品。
乌鲁木齐南路166号
孔令仪旧居
这幢建于1930年的花园别墅,最初是当年耳鼻喉领域的美籍医师邓乐普及其家人的住宅 1930年代初,邓乐普在外滩12号4楼开设了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耳鼻喉专科门诊,影响甚广。多年后这幢花园别墅成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大女儿孔令仪的住所。
从外观上来看建筑布局对称,红色四坡瓦顶棱角分明,水泥拉毛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温暖,精心雕刻的阳台镂空花式加以点缀,整幢建筑显得尊贵典雅。
感谢前来探班的朋友们
写生画作品均在出售中
欢迎私信洽商收藏^_^
Hello,朋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作品★
1300311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