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上海黄浦区人
街景写生画家
街景写生艺术达人
从事美术设计工作30余年
微信:lu-19670911
公众号: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
永嘉路389号写生记录
陆军钢笔水彩2022年上海街头写生新作•2月
永嘉路527弄3号(西北侧)。法商赉安设计,中法营造厂承建,建于1932年,英伦风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为双坡屋面,假3层砖木(局部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墙面,墙隅镶嵌红砖;入口开间顶部为三角形山墙,二层设有阳台、三层退台处理,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对比。其中除527弄1号内结建汽车库,其余四幢均单独在院落里配建汽车库。
永嘉路527弄5号(院内东北侧)。法商赉安设计,中法营造厂承建,建于1932年,英伦风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为双坡屋面,假3层砖木(局部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墙面,墙隅镶嵌红砖;入口开间顶部为三角形山墙,二层设有阳台、三层退台处理,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对比。其中除527弄1号内结建汽车库,其余四幢均单独在院落里配建汽车库。
永嘉路527弄弄内。法商赉安设计,中法营造厂承建,建于1932年,建筑面积1582平方米,英伦风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共有5幢2至3层建筑,都为为双坡屋面,假3层砖木(局部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墙面,墙隅镶嵌红砖;入口开间顶部为三角形山墙,二层设有阳台、三层退台处理,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对比。其中除527弄1号内结建汽车库,其余四幢均单独在院落里配建汽车库。
永嘉路555号(西北侧局部)。建于1932年,法国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立面外墙采用卵石贴面,局部以清水红砖勾缝面板为装饰。
原为英国人艾维斯特住宅,1949年后作中科院职工住宅,杨雄里院士曾在此居住。20世纪60年代,罗玉君和李珩夫妇居住在二楼。罗玉君(1907~1987),文学翻译家。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译有司汤达《红与黑》等世界名著。李珩,原上海佘山天文台台长,设计建造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永嘉路555号(西北侧)。建于1932年,法国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立面外墙采用卵石贴面,局部以清水红砖勾缝面板为装饰。原为英国人艾维斯特住宅,1949年后作中科院职工住宅,杨雄里院士曾在此居住。20世纪60年代,罗玉君和李珩夫妇居住在二楼。罗玉君(1907~1987),文学翻译家。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译有司汤达《红与黑》等世界名著。李珩,原上海佘山天文台台长,设计建造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永嘉路586号。现代简约风格建筑,砖混结构。建于1930年代末。原徐汇区区长杨振奎居住在这里至现在。
永嘉路588号赉安旧居。赉安当时自己设计自己居住。建于1930年代。
雨天躲进咖啡屋来张速写
永嘉路555号(东北侧)。建于1932年,法国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立面外墙采用卵石贴面,局部以清水红砖勾缝面板为装饰。原为英国人艾维斯特住宅,1949年后作中科院职工住宅,杨雄里院士曾在此居住。20世纪60年代,罗玉君和李珩夫妇居住在二楼。罗玉君(1907~1987),文学翻译家。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译有司汤达《红与黑》等世界名著。李珩,原上海佘山天文台台长,设计建造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永嘉路527弄1-5号。法商赉安设计,中法营造厂承建,建于1932年,建筑面积1582平方米,英伦风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共有5幢2至3层建筑,都为为双坡屋面,假3层砖木(局部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墙面,墙隅镶嵌红砖;入口开间顶部为三角形山墙,二层设有阳台、三层退台处理,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对比。其中除527弄1号内结建汽车库,其余四幢均单独在院落里配建汽车库。
升平街79弄1—5号。石库门新里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25年。
永嘉路563号。邬达克作品。普益地产公司七栋房产之一。建于1930年代。
永嘉路527弄5号(东南侧)。法商赉安设计,中法营造厂承建,建于1932年,英伦风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为双坡屋面,假3层砖木(局部砖混)结构,水泥拉毛墙面,墙隅镶嵌红砖;入口开间顶部为三角形山墙,二层设有阳台、三层退台处理,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对比。其中除527弄1号内结建汽车库,其余四幢均单独在院落里配建汽车库。
永嘉路513号。三层英式花园住宅,南侧独立式花园。砖混结构。外墙及烟囱都为红色清水砖砌成。建于1930年代。
永嘉庭——BROWN STONE西班牙餐厅(室外)。雨天来这里躲雨!来张写生
永嘉路525号(院内南侧)。建于1935年,独立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出檐较深,檐下露有椽木,屋面较为平缓,北侧开设一座宽面老虎窗。南立面对称,中部前出形成东西贯通的敞廊和阳台,廊外侧均布四根方柱,内侧有联立的长门通往室内。外墙面采用淡黄色水泥拉毛,木门窗。主立面窗台及窗框皆砌筑出几何形装饰块,较为别致。厨房设在辅楼,主建筑内空间开阔、布局从容。1960年后曾作为中科院东海研究站的职工宿舍现为民居。
永嘉路525号(院内西南侧)。建于1935年,独立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出檐较深,檐下露有椽木,屋面较为平缓,北侧开设一座宽面老虎窗。南立面对称,中部前出形成东西贯通的敞廊和阳台,廊外侧均布四根方柱,内侧有联立的长门通往室内。外墙面采用淡黄色水泥拉毛,木门窗。主立面窗台及窗框皆砌筑出几何形装饰块,较为别致。厨房设在辅楼,主建筑内空间开阔、布局从容。1960年后曾作为中科院东海研究站的职工宿舍现为民居。
永嘉路570号,永嘉庭——布朗石西班牙餐厅(内景)。BROWN STONE BAR。
雨天东海咖啡馆的下午茶。
永嘉路、岳阳路口西北侧。
永嘉路525号 2号楼(西北侧)。建于1935年,独立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出檐较深,檐下露有椽木,屋面较为平缓,北侧开设一座宽面老虎窗。南立面对称,中部前出形成东西贯通的敞廊和阳台,廊外侧均布四根方柱,内侧有联立的长门通往室内。外墙面采用淡黄色水泥拉毛,木门窗。主立面窗台及窗框皆砌筑出几何形装饰块,较为别致。厨房设在辅楼,主建筑内空间开阔、布局从容。1960年后曾作为中科院东海研究站的职工宿舍现为民居。
思齐新村。徐汇区永嘉路500弄,建于1940年,花园式现代形式花园住宅3幢,占地面积713平方米,建筑面积1369平方米。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平面呈 V 字形,四层西北角退为屋顶平台,北面二至四层有横向通长窗框,窗间墙贴灰褐色面砖。红瓦坡顶,黄色水泥拉毛墙面。现为民居。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住宅(沿永嘉路街)。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住宅(5号东北侧)。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住宅(3号)。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住宅(9号西南侧)。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永嘉路501号(西北侧)。建于1928年,带有德国城堡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假三层,平瓦屋顶,上陡下缓,南北坡面中部均有三个连续的老虎窗,屋檐下有连续的支托支撑。北立面局部呈圆筒形突出,圆筒上部采用尖椎铁皮屋顶,墙面有狭长的竖窗,竖窗间有红砖砌成的四边形装饰。底层入口为半圆拱圈,门框饰有红砖。整幢建筑窗型复杂多样,有圆券窗、尖券窗、方窗、窗框多有红砖隅石装饰。建筑外墙面为灰色卵石,底部被处理成粗石基座,锥形塔楼里面的楼梯是绕着塔楼螺旋上升的,颇具神秘感。整座建筑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草地旁侧,透出一种古城堡的沧桑感和美感,20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宋子文在上海的寓所之一,现由上海老干部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
永嘉路501号(北侧)。建于1928年,带有德国城堡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
建筑假三层,平瓦屋顶,上陡下缓,南北坡面中部均有三个连续的老虎窗,屋檐下有连续的支托支撑。北立面局部呈圆筒形突出,圆筒上部采用尖椎铁皮屋顶,墙面有狭长的竖窗,竖窗间有红砖砌成的四边形装饰。底层入口为半圆拱圈,门框饰有红砖。整幢建筑窗型复杂多样,有圆券窗、尖券窗、方窗、窗框多有红砖隅石装饰。建筑外墙面为灰色卵石,底部被处理成粗石基座,锥形塔楼里面的楼梯是绕着塔楼螺旋上升的,颇具神秘感。整座建筑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草地旁侧,透出一种古城堡的沧桑感和美感,20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宋子文在上海的寓所之一,现由上海老干部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
嘉路569号花园住宅(北侧)。建于1932年,法式风格花园住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组合式坡屋顶,南端屋面作跌檐处理,檐下圆弧形内阳台。小阳台为圆锥形底托,弧面铁艺栏杆,四周墙面局部以白色水泥条框勾勒屋架结构,并作为外立面装饰,侧面屋檐下设三角形木支托。南立面三联式门窗,窗间以清水红砖点缀装饰,窗台以立式红砖铺设出斜面。二层设有宽阔阳台,以四根变形的塔斯干柱式作支撑,水泥仿木栅格式栏杆。圆拱形主入口由红砖发券加锁心石装饰门洞,两根红砖方柱上方以粗大的水泥支托架设人字坡顶红瓦雨厦。外墙面有贯通至屋面的大烟囱。建筑北部为厨房和卫浴间等。曾为慎昌洋行高级职员住宅。现为单位使用。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住宅(9号旁边的小弄堂)。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住宅(7号西北侧)。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永嘉新村进门口。永嘉路580弄1-102号。建于1947年,公寓式里弄。砖木结构,共有19栋二层,4栋三层新式里弄公寓建筑,东西向排列,东高西低,每栋均朝南。水泥拉毛墙面,四坡红瓦屋面;西部为两层楼房,双坡青瓦屋面,山墙花、入口雨棚略具西班牙式。上海的里弄从老式石库门、后期石库门发展到花园式里弄、公寓式里弄,永嘉新是发展末期的代表。其单元建筑面积标准起30年代的花园式里弄有所降低,功能倾向明显,形象也变得十分简洁。但与石库门里弄相比,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标准。从建筑形式和总体环境上看,它具有独立式花园住宅的一些特征,满足较高收入阶层的居住要求。
最早为交通银行职工宿舍,现为民居。
永嘉路485弄11号(和平村)。西式新里住宅。原为俄罗斯犹太人居住在此,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9年。
永嘉路485弄1—27号,和平村。假三层砖木结构西式现代里弄住宅。原为俄罗斯人建造居住。建筑建于1939年。
徐汇区永嘉路495弄弄堂进口。永嘉路495弄1-9号,占地2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建造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九幢欧式风格假三层小花园住宅。这些房屋是砖木结构,外墙面上砌有水泥细纹组成的鱼鳞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屋顶南北陡峭的斜坡顶相对中间平顶过渡,南大北小,呈倒 W 形南首二楼小阳台,北面中间有平台。现在每幢楼住3-6户居民不等。其中的6号现为太原居委会办公室和居委活动室。
永嘉路493号。一栋四层现代简约式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原为著名建筑师,包玉刚的亲家吴绍林先生所设计,并且这里用来居住和工作。建于1949年。
永嘉路485弄1—27号,和平村弄口。假三层砖木结构西式现代里弄住宅。原为俄罗斯犹太人建造居住。建筑建于1939年。
永嘉路485弄(和平村)沿街住宅。西式新里住宅。原为俄罗斯犹太人居住在此,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9年。
永嘉路513号,三层英式花园住宅,南侧独立式花园。砖混结构。外墙及烟囱都为红色清水砖砌成。建于1930年代。
永嘉路485弄,沿街3号、4号、5号。原俄罗斯犹太人所居住。假四层砖木结构西式新里,建于1939年。
永嘉路490号。德式花园住宅建筑。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
永嘉路416弄1号。
永嘉路418弄1—4号。建于1935年,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两号双联、对称分布,前后两排构成一个小型里弄。平缓坡顶,素筒瓦屋面不设烟囱,檐下设有圈齿形线脚,山墙上部通气孔采用绿釉镂空方砖为装饰。室内不建壁炉,以锅炉水汀系统供暖。南立面以拱券门洞和圆拱形钢窗为主,转角小阳台配以水泥板式栏杆,上面镶嵌绿釉方形的镂空花砖,主房间开设三联式圆拱窗,窗间设有欧式壁柱,其他墙面方窗皆以卷花纹饰装点窗楣。主入口也为圆拱门,原始的铁艺门饰还有所保留。
永嘉路404号。建于1942年,法国古典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414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南立面竖三段布置,主入口在中间,有四棵塔司干柱支承门廊,上为水泥平台,饰几何图案。两侧开方窗,窗户上下都有凸出的水泥线条装饰,中间置锁石。顶层退为露台,檐口饰竖向线条,孟莎式红瓦屋面开老虎窗。右侧附屋,顶为露台,围宝瓶式栏杆,黄色水泥外墙,屋檐、阳台、窗饰皆白色。
永嘉路416弄1号(西南侧)。法式花园住宅建筑,占地400平米,建筑面积180平米。建于1939年。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坡顶有出檐,建筑平面不对称布局,东侧二层为出挑的弧形转角阳台,绿釉宝瓶式栏杆。立面有多条呈水平带状分布的装饰线。山墙部分有几何形装饰图案,建筑底层架空,设有半米高的防潮层,东侧主入口设门廊,有四级台阶。建筑立面多矩形钢窗,窗间墙饰横向带状装饰纹。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中统局上海办事处处长季源溥曾在此居住。季历任国民党中统局南京及上海区区长、调查局处长、内政部调查局局长等职,1949年赴中国台湾,任内政部政务处处长、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职。现为民居。
永嘉路387,389号(西北面,黄昏时分)。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建于1936年。这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荣氏家族成员荣智勋的住所。阿拉伯风格的木门,墙面呈桔黄色,窗框有红砖镶边。这旧址原来是比利时商人鲁易士洋行,后是实业家荣智勋的旧居。
永嘉路387,389号(1号楼北面进门)。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建于1936年。这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荣氏家族成员荣智勋的住所。阿拉伯风格的木门,墙面呈桔黄色,窗框有红砖镶边。这旧址原来是比利时商人鲁易士洋行,后是实业家荣智勋的旧居。
永嘉路387,389号(院内进门处)。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建于1936年。这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荣氏家族成员荣智勋的住所。阿拉伯风格的木门,墙面呈桔黄色,窗框有红砖镶边。这旧址原来是比利时商人鲁易士洋行,后是实业家荣智勋的旧居。
永嘉路387,389号(北侧)。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建于1936年。这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荣氏家族成员荣智勋的住所。阿拉伯风格的木门,墙面呈桔黄色,窗框有红砖镶边。这旧址原来是比利时商人鲁易士洋行,后是实业家荣智勋的旧居。
滇池路100-110号。原名仁记洋行[英]。通和洋设计,砖木结构,1908年竣工。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沿路转角处的圆锥顶塔楼为立面构图中心,原上带有圆锥形金属皮屋顶,现不存;清水红砖立面,砖拱及1、2层之间楣梁上的装饰纹样、爱奥尼柱头等砖雕花饰做工细腻。转角处原有法国式落地木长窗,原还有花瓶栏杆窄阳台和活动硬百页窗遮阳。仁记洋行(英)创建于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老牌的英资进出口商行,行址原在外滩,1904年卖给德国总会后迁此重建,主要经营生丝、茶叶、纸张、木材、五金等进出口业务,代理各项代销业务。
永嘉路400号。西班牙建筑风格,砖混结构。建于1940年代初。
永嘉路383号。建于1926年,建筑师范文照设计混合式花园住宅。建筑外观为陡峭的坡屋顶,南北两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构架,拉毛水泥外墙,仅在墙角处和烟囱处采用清水红砖砌筑,其主要造型特征为英国乡村式。其实这种风格并非英国独有,在很多欧洲国家的中世纪居民中都有陡坡屋顶和半露木构架的做法。但在十九世纪欧洲大陆流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时候,英国却流行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这种风格便更多地为英国人说偏爱。旧上海的西方人住宅中便有这样一种倾向,英国人偏好乡村式风格,而法国人则更多地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幢建筑作为中国人的产业和中国建筑师的作品,也并非采用纯粹的“英国乡村式”风格,它的南北两门廊就是采用了西方古典的手法,这种手法一般不会与半露木构架的“乡村式”混用,因此这幢建筑应归类为“混合式”。当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很少还有哪一种纯粹的风格,绝大多数建筑都有或多或少的折中主义倾向。该建筑曾是孔祥熙的寓所,后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使用,现为现为上海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驻地。
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永嘉路396弄1-8号。永嘉路上有一个小区(永嘉路396弄),门口的题字颇引人注目:“正審小筑”。该小区建于1941年日伪占领上海期间,由主陈止蕃建造,故取名止蕃小筑”,后被居民叫成“正蕃小筑”。徐汇区永嘉路396弄(正蕃小筑)8号,中国国宝级摄影大师郎静山故居。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返回上海,就居住在“正蕃小筑”8号底层,住有两间房间及一间亭子间,面积近70平方米。百岁高龄的郎先生再访“正蕃小筑”旧居。1993年百岁高龄的郎先生,应邀回大陆参加国际摄影展,与朱妃蟾老先生一一两位百岁艺术大师在沪聚会。郎先生还携夫人、儿子到永嘉路“正蕃小筑”走访了旧居。两年后1995年大师在台湾逝世,终年103岁高寿。“正蕃小筑”弄内有5排共10幢现代联体式别墅,每幢均为三开间平顶建筑,有6个房间3个亭子间,平屋顶兼作晒台,周围有女儿墙围护。每层均有大卫生,底层北侧为灶间,开有专供佣人进出的后门。现为民居。
写生画作品均在出售中
欢迎私信洽商收藏^_^
Hello,朋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作品★
1300311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