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写生艺术达人陆军 ——钢笔水彩速写写生 2024年第六期

文化   2024-07-03 22:00   上海  








陆军

上海黄浦区人

街景写生画家

街景写生艺术达人

从事美术设计工作30余年

微信:lu-19670911

公众号: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







钢笔水彩速写写生 2024年第六期


太原路181弄台拉别墅。建于1930年,新式里弄,181弄只有一幢,三层砖混结构,入口弧形上挑出窄阳台,铸铁栏杆,方窗。米黄色水泥拉毛墙面。现为民居住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太原路177弄,台拉别墅。建于1930年,新式里弄。177弄有二幢,三层砖混结构,局部四层,转角作弧形处理,方窗,平顶,黄色水泥拉毛墙面。现为民居住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太原路160号,太原别墅,又称马歇尔公馆,建于1928年,是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周围是花园,总面积12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占地2050平方米,花园面积8780平方米。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太原别墅最显法国特色的部分是它的孟莎式屋顶和5个巴洛克风格、拿破仑头盔式的法式老虎天窗。但它的北立面则又是一个具有早期法国文艺复兴特点的城堡式尖锥屋顶。该建筑室内装修并不是纯粹的法国式,具有折衷主义特点,局部装修如玻璃门窗上的铁花装饰,楼梯栏杆等带有二十世纪初欧洲"新艺术"派的特征。入内落地长窗的两侧夹墙中有欧洲古典风格的壁炉,烟囱伸出屋面。在南面廊柱两侧有一对镇守的石狮子,为这幢异域风情浓郁的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并具有几丝庄严神秘的色彩。这里最早是法国律师狄百克的私人花园别墅,曾称狄百克花园,是狄百克于1928年仿照法国路易十四皇宫建筑设计建造的被誉为上海法国式建筑的经典之作。据说这幢别墅的主要建筑材料全是从法国运来的,里面的家具也是法国打造。抗日战结束后,这里曾作为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的寓所,所以又以马歇尔公馆闻名。现在太原别墅已成为高级宾馆,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国家的元首。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汇区的"网绿大楼",以其一身翠绿盛装近日悄然走红。在永嘉路太原路口,一幢被层层叠叠爬山虎包裹着的"绿房子"格外引人注目,引来市民游客专程前来拍照打卡。与周边众多历史建筑不同,这幢常年被爬山虎覆盖的大楼其实是建造于1995年的公寓房达汇花园的局部。绿叶掩映下的圆弧形楼梯、圆拱窗户与周围老建筑相得益彰,仿佛童话故事中的绿色城堡。爬山虎是一种良好的垂直绿化植物,也是一种彩叶植物。春夏,它一身绿装,看着养眼,尤其盛夏,仿佛送来丝丝清凉;到了秋天,又转披红装,为秋天贡献了色彩。除了永嘉路425号这幢大楼,申城还有其他爬满爬山虎的建筑,比如思南公馆、周公馆、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房子、泰晤士小镇建筑等。


蒲石公馆旧址位于太原路160号,现通称太原别墅,原先是法国律师狄百克的花园住宅。1928年建造,建筑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总占地面积12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花园面积8780平方米,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主楼假三层砖木结构,中部入口有前突的门廊,两端二根方形柱、中间三根塔司干式柱支撑,顶上是围宝瓶式栏杆的平台。复折式屋顶覆青色石板瓦,开巴洛克式老虎窗。红砖外墙开落地窗,仿石块窗套,弧形窗楣置锁石饰,周围是大草坪。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马歇尔将军曾入住这里,二楼卧室内陈设有一套中国明清风格的红木家具。次年国共谈判破裂,马歇尔于1947年1月7日离开上海。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接管太原别墅。1956年,改建为太原宾馆,接待高级贵宾, 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现为瑞金宾馆太原分馆,属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路50弄1-2号,太原路56弄1-4号,太原路64弄1-4号并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该住宅为新式里弄型花园别墅,有简洁西式古典装饰。建筑立面对称构图,南向中央为敞廊和平台,红瓦坡屋顶错落有致,形体组合丰富,开窗自由,窗下有窗台,墙面平整,没有过多地装饰,外观局部使用简化的古典式柱和装饰。檐口部位有水平向的装饰线脚。空间组合合理,整体感觉建筑形体厚重丰富,木装修等室内设计与外部风格统一。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是56弄1—4号的东南侧。



太原路50弄1-2号,太原路56弄1-4号,太原路64弄1-4号并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该住宅为新式里弄型花园别墅,有简洁西式古典装饰。建筑立面对称构图,南向中央为敞廊和平台,红瓦坡屋顶错落有致,形体组合丰富,开窗自由,窗下有窗台,墙面平整,没有过多地装饰,外观局部使用简化的古典式柱和装饰。檐口部位有水平向的装饰线脚。空间组合合理,整体感觉建筑形体厚重丰富,木装修等室内设计与外部风格统一。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太原路50弄1-2号,太原路56弄1-4号,太原路64弄1-4号并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该住宅为新式里弄型花园别墅,有简洁西式古典装饰。建筑立面对称构图,南向中央为敞廊和平台,红瓦坡屋顶错落有致,形体组合丰富,开窗自由,窗下有窗台,墙面平整,没有过多地装饰,外观局部使用简化的古典式柱和装饰。檐口部位有水平向的装饰线脚。空间组合合理,整体感觉建筑形体厚重丰富,木装修等室内设计与外部风格统一。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是56弄3号的入户门头。



太原路79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0平米,建筑面积250平米。红筒瓦,墙面水泥拉毛处理。建筑建于1920年代中叶。



汾阳路79号,建于1905年,该建筑占地总面积5862平方米,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法国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建筑强调水平线条,采用古典柱式,立面比例严谨、对称,装饰富丽堂皇。左右双抱的露天大石阶梯导向二楼大厅,很多细部装饰如阳台栏杆处,都带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流行的新风格。由于色彩和外形酷似美国白宫,因而有"海上小白宫"之称。该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这里曾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分会入住此地。1963年5月,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入驻此楼,后因故无奈搬离,1972年重返故地。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首相希思、拳王阿里、埃及总统夫人都曾来此参观。这里还是现成的影视拍摄其地 《南征北战》、《大雷雨》《宋氏三姐妹》、《十兄弟》、《聂耳》等影视作品的部分场景都在此拍摄。2001年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对建筑进行复原修缮,建立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成为上海较有特色的行业博物馆。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近处写生,汾阳路79号小白楼。



汾阳路108号,毕勋公寓。建于1925年,现代风格的小型公寓,占地面积486平方米,建筑面积1311平方米。公寓由所在道路得名。建筑为五层钢筋水泥结构,立面竖三段划分,中间微凹,底层矩形门洞有雨厦,两侧二层以上有挑出阳台。双坡顶,方形门窗,底层水泥拉毛墙面,二层以上中间贴黄色面砖,两侧及顶层粉刷浅绿色。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徐汇区汾阳路63号 。建于1929年,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总体长方形,外墙为棕红色清水砖墙,转角设隅石,窗框及窗楣处有精美的巴洛克风格装饰。1929年,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建立法租界第一个电话交换所,翌年改为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建国后改为南区电话局。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稻香村汽修店后院。



汾阳路20号,原为犹太俱乐部和花园住宅,犹太俱乐部1910年代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1926年建,德国式花园住宅。原犹太俱乐部建筑为假3层,四坡屋顶较为平缓,有棚屋形老虎窗,立面白色粉刷,层间设齿形饰,柱体有凹槽处理。侧立面有突出半圆形房间,上设露台。该建筑有走廊与其它建筑连接,塔斯干式双柱、三柱支撑。花园住宅建筑为假3层,孟莎式双折屋面陡峭,有双坡形老虎窗,木质构架支撑,屋顶错落有致。底层为砖墙,水泥拉毛墙面,部分墙体以毛石砌筑,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券身突出毛石间隔点缀,整体极富特色,底层二层虽均有外廊环绕,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原犹太俱乐部建筑于1927年起,辟设为比利时驻沪领事馆。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上万犹太难民涌入上海,这儿成为了犹太难民们的聚集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领事馆关闭。1945年9月在原址重开。1950年代比利时领事馆再次关闭后该楼由部队使用。1958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担任院长期间,上海音乐学院从漕河泾迁入此处,原犹太俱乐部建筑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办公楼,原花园住宅则成为音乐学专家楼。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类保护。上海犹太人俱乐部为旧上海俄国籍犹太人的社会团体。1932年1月由上海犹太人富商嘉道理爵士出资筹建,不久租法租界毕勋路(今汾阳路)20号的一幢花园洋房正式成立,并于8月7日正式开放初建时有会员七十余人,次年即发展到二百余人,是上海俄籍犹太人的社交场所。该会还设立"文学小组",是上海犹太人文学爱好者团体,并定每星期四活动一次称"星四聚会"1941年12月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犹太人全部被集中到虹口隔离区,该俱乐部活动一度中止。(来源:《上海掌故大辞典》2015年4月第1版)1927年11月27日创办国立音乐学院,创办人和首任院长蔡元培。后改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初址陶尔斐司路(今雁荡路以东南昌路段)56号,为中国最早建立的音乐高等学府,也是最先采用国际现代专业音乐教学体制的教育机构。冼星海、吕骥、贺绿汀、丁善德等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均出自该校,故有"中国近代音乐家摇篮"之称。1958年迁今址,1956年改今名。著名作曲家贺绿汀长期主掌校政。



汾阳路20号花园住宅。该花园住宅1926年建,德国式花园住宅。花园住宅建筑为假3层,孟莎式双折屋面陡峭,有双坡形老虎窗,木质构架支撑,屋顶错落有致。底层为砖墙,水泥拉毛墙面,部分墙体以毛石砌筑,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券身突出毛石间隔点缀,整体极富特色,底层二层虽均有外廊环绕,局部带有北欧风格。


汾阳路20号,原为犹太俱乐部花园住宅。该花园住宅1926年建,德国式花园住宅。花园住宅建筑为假3层,孟莎式双折屋面陡峭,有双坡形老虎窗,木质构架支撑,屋顶错落有致。底层为砖墙,水泥拉毛墙面,部分墙体以毛石砌筑,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券身突出毛石间隔点缀,整体极富特色,底层二层虽均有外廊环绕,局部带有北欧风格。这是该楼正门入口。



汾阳路20号,原为犹太俱乐部花园住宅。该花园住宅1926年建,德国式花园住宅。花园住宅建筑为假3层,孟莎式双折屋面陡峭,有双坡形老虎窗,木质构架支撑,屋顶错落有致。底层为砖墙,水泥拉毛墙面,部分墙体以毛石砌筑,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券身突出毛石间隔点缀,整体极富特色,底层二层虽均有外廊环绕,局部带有北欧风格。这是该楼的东南侧,来张钢笔速写。


淮海中路1131号(上海音乐学院内的城堡),建于1926年,由德国建筑师事务所倍高洋行设计,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花园住宅。该花园住宅高3层,面向东南,混合结构。平面为正方形,东南立面逐层退台,两道镂空栏杆作为划分立面的水平带饰。底层墙面为糙面石砌,二层为连续拱券门洞,钢窗结构,窗楣上有锁石装饰,立面为白粉墙。室外楼梯通花园、红瓦陡坡复式大屋顶,巴洛克式山墙露木构架,转角及屋顶最高处有小尖塔,均具有德国中世纪民居建筑的特色。该宅最早的主人席德俊是旧上海银行世家出身,是汇丰银行第五任(1923 ~1929)洋买办。该建筑建国后曾一度作为比利时领事馆,后归上海音乐学院使用。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类保护)。



太原路56弄3号,威廉姆西服店院内入户门。这是一位非常好客的老板,据悉西服店开张于2018年,开张以来该点注重品质,传承经典手艺。周到的服务也引来了众多回头客。



淮海中路1131号(上海音乐学院内的城堡建筑),建于1926年,由德国建筑师事务所倍高洋行设计,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花园住宅。该花园住宅高3层,面向东南,混合结构。平面为正方形,东南立面逐层退台,两道镂空栏杆作为划分立面的水平带饰。底层墙面为糙面石砌,二层为连续拱券门洞,钢窗结构,窗楣上有锁石装饰,立面为白粉墙。室外楼梯通花园、红瓦陡坡复式大屋顶,巴洛克式山墙露木构架,转角及屋顶最高处有小尖塔,均具有德国中世纪民居建筑的特色。该宅最早的主人席德俊是旧上海银行世家出身,是汇丰银行第五任(1923 ~1929)洋买办。该建筑建国后曾一度作为比利时领事馆,后归上海音乐学院使用。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二类保护)。这是该建筑的西北侧。



淮海中路1199号、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199号是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被称为"白色小洋楼",建于1940年代。这些建筑建成于不同的历史年代,是当时花园住宅的重要代表。在梳理建筑历史时发现,1189号和1199号最初都属于1209号的花园绿地,后续由不同时代的不同业主建造,"每个业主对建筑的风格倾向都各不相同,这些建筑的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不同时代的风格的汇集,对设计团队来说,需要把每栋房子原有的风貌风格呈现出来。


淮海中路1189号(位于上海音乐学院内)现称为美育楼。始建于1936年,是英国式假三层花园住宅。屋顶形式丰富,立面活泼。建筑局部的立面非常简洁,局部立面具有英国都铎风特色。上音1984年开始筹建的东方乐器博物馆,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社会的美育基地。如今是东方乐器博物馆。


上海音乐学院内面积最大的老房子,有1933平方米,建于1912年。假三层砖混结构。当时它有一个别名,叫"天赐大宅",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富商爱德华.爱滋拉的私人住所。这栋建筑内有个四面都是镜子的房间,当年是一个80座的小型音乐厅,四周的柚木护墙板,雕刻精美,历经百年,依然完好如初。"当时都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家具,还有一个三角钢琴,就放在这个位置,"它的顶是用纸来做的,用纸来压成模,这个纸大概厚度是两到三毫米厚,做好成形之后,表面再刷乳胶漆,视觉感觉上就和石膏顶是一模一样的,这种风格这种工艺在上海别墅类住宅中极为少见的。"墙面也还原了清水红砖的底色。把墙面原先的涂料重新洗掉之后,把原来砖墙暴露出来。修缮时还发现了老房子里好多惊喜的细节。比如,造型独特的狮子通风口,当时是用水泥砂浆浇筑出来的,这样的通风口属于精美少见的,里面还有铸铁的篦子,防止一些小动物进入。听说未来,这座法式老宅,会用来举办很多世界级的音乐比赛和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路校区的教学大楼是在2016年6月23日开工,并于2019年5月28日竣工正式启用。钢混结构,外墙采用干挂工艺,法式宫庭风格。这标志着教学大楼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最终得以完成并向学生和教师开放使用。


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上海市苏州河畔、四川路桥北侧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50号)。上海邮政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省级邮政行业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为25294平方米。建筑外形呈"U"字型,地下一层,地面四层。上海邮政博物馆由一楼中庭展区和二楼陈列主展区组成。一楼中庭原为天井,用于汽车邮运场地。二楼陈列主展厅、屋顶花园和底楼中庭场景展厅四个部分组成,二楼分为前厅-﹣朱学范,以及起源与发展、网络与科技、业务与文化、邮票与集邮四个展区。据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上海邮政博物馆现有藏品211件/套、珍贵文物25件/套,举办展览13个,教育活动30次,参观人数40万人次。1996年11月20日,上海邮政总局被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12月2日,上海邮政总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22年3月30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首批全国科教基地。



在这梅雨季节雨天的下午,我来到了南苏州路198号,中国石化第一加油站的亲亲侬咖啡馆二楼,面对着上海邮政博物馆,开始了今天的街景速写,虽然不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天气还是非常舒适,就是因为涨潮,苏州河水位比较高,水闸关闭,偶有恶臭从苏州河里飘来,还有汽油的特殊香味陪伴,点了拿铁,起司蛋糕,慢慢作画,风雨无忧,好不惬意啊!一个下午时光就这样慢慢度过,也有满满的收获!特别感谢杨文军老师的跟踪拍摄!今天又恰巧偶遇了中石化选址在这里拍摄选传片,我也为苏河的发展义务出个镜!



今天又是一个连续雨天的日子,与画友洪老师来到长宁路1185号,圣马利亚女中。原长宁路1187号,原为圣玛利亚女中。圣玛利亚女中1851年在大名路塘沽路创办,1881年迁至现址。校园建筑围绕中央草坪布局,砖木结构,1923年建。教堂和教学楼建筑多用半圆形券和塔司干柱式,校园建筑之间原有连廊相连,现局部保存。钟楼,建于1926年,曾是圣玛利亚女中校园里最高的建筑物,从远外一眼就可以看到。对于外界,它的存在,已不仅仅在于时间的告知,也不仅仅是学生裱告的场所,更为这块土地赋予一种如钟塔一般的指 引。今天,在长宁来福士广场,钟楼被保留下来,继续启发精彩的时尚,文化与娱乐,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


荣宗敬旧居地址是陕西北路186号,1918年建造,现占地面积6.26亩,建筑面积2182平方米,花园面积2475平方米。原先是旅沪德侨住宅,1918年回国后,经张园主人张叔和介绍,由申新、茂新、福新集团董事长,著名实业家荣宗敬购得,委托陈椿记营造厂修缮后,用作住宅。房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折中主义风格,细部有巴洛克式涡卷、垂花装饰。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一层为塔司干柱式,二层为爱奥尼克柱,转角处作六边形凸出,上履圆形穹顶。室内装修考究,彩绘玻璃和细木工装饰有德国青年风格派艺术特征。1937年日本人胁迫留在上海的荣宗敬出任伪职。荣宗敬坚拒,于1938年化装后从这栋房子的后门出走赴香港,不幸在香港突发肺炎,医治无效而逝世,终年65岁。荣氏家族由于子孙繁衍和经营事业的发展,先后离开老宅而另置住房安家,老宅房屋空关数年。上海解放后,由受托管理该产业的代理人荣孝范代表荣家出租与中国经济研究所使用。后长期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改革开放后由久事集团经营,现由星空卫视使用,属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淮中大楼(亨利公寓),建于1939年,由亨利地产公司投资建造,建筑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现代派风格公寓住宅。该建筑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沿街而建,南立面中轴对称,中间强调竖向线条,与两侧的横向构图形成对比。公寓中央以圆弧形墙面引向入口,入口两侧是大玻璃窗。二层至六层为标准层,第七层处理成连续弧形露台,加强了建筑造型的现代感。该公寓内装饰简洁,墙角门樘多用弧线,灯具、壁炉和固定家具,均很精细。公寓外墙以奶黄色面砖,斩假石装饰,色彩明快。屋顶设有花园和喷泉。该大楼在现代中国海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为打破经济封锁,与波兰合作,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波轮船公司,公司就设在淮中大楼。该公寓现为民居。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三类保护)。



北京东路232-240号。原名四明银行大楼,卢镛标工程师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石材饰面,1921年竣工。巴洛克风格。转角处一层作曲面前凸,二、三层曲面内凹,开牛眼窗,窗间石垛柱、檐部饰断檐山花。四明银行成立于1908年(清光绪34年),总行设在上海。行址初设宁波路。1936年四明银行加入官股,成为官商合办银行。抗战爆发后,总行曾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1949年后,四明银行官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人民银行留用楼下作营业部,二、三两层出租给外单位办公。





写生画作品均在出售中

欢迎私信洽商收藏^_^



Hello

码    

13003115595




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写生记录城市建筑人文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