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上海黄浦区人
街景写生画家
街景写生艺术达人
从事美术设计工作30余年
微信:lu-19670911
公众号: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
陆军钢笔水彩2022年上海街头写生新作•1月
乌鲁木齐南路160号
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法式花园住宅,面积44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屋面,南北向开有宽面棚式老虎窗,东侧设置水泥表面的长方形烟囱,宽大的烟道贯彻东立面。南立面为双山墙对称分布,一二层间有水泥筑就的角棱形腰线。底层中部略前出构筑八字形门廊,前端为一对红砖圆柱,方形水泥柱础。门廊上部为二层阳台,砖墙式围栏,薄层水泥铺压栏口。主入口为尖券形木门,简易红瓦雨厦,券洞以勾缝红砖为装饰,多重线脚逐层向内收分。外墙面窗边框亦采用红砖装饰。
乌鲁木齐南路166号,孔令仪旧居
这幢建于1930年的花园别墅,最初是当年耳鼻喉领域的美籍医师邓乐普及其家人的住宅 1930年代初,邓乐普在外滩12号4楼开设了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耳鼻喉专科门诊,影响甚广。多年后这幢花园别墅成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大女儿孔令仪的住所。
从外观上来看建筑布局对称,红色四坡瓦顶棱角分明,水泥拉毛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温暖,精心雕刻的阳台镂空花式加以点缀,整幢建筑显得尊贵典雅。
乌鲁木齐南路183弄3号
没想到在乌鲁木齐南路上还有一栋上海百年前的本土地主所建的带有浓郁上海郊区农家四合院式的建筑,砖木结构,老式工艺筑成的围合建筑。让我感到颇为兴奋。于是便写生一张。过了年后这里也将动迁了!
安亭路81弄2,4号住宅
安亭路81弄2号、4号,史称安第纳公寓,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9年,西班牙风格的联立式花园住宅。
走近这幢联立式住宅可以发现,虽然建筑已历经沧桑,但透出的性格仍清晰可辨。从住宅的布局到各个细部,可以看出这是一幢西班牙 风格非常显著而统一的近代建筑。住宅左右两个单元完全对层,原来应该是辅助用房,两边各自的主入口直通楼梯间,楼梯虽然已入室内,但连续通透的窗与三合院空间相当亲密,让人联想到传统西班牙住宅院落中的楼梯与外廊。住宅在其他细节上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特征也相当显著,如螺旋柱,无线脚的门窗券,红色筒瓦的缓坡顶,淡黄色粉墙等等。而两个单元的主入口门框装饰还是相当惹目的,门头曲线强劲流畅,与三合院端部的山墙曲线相呼应,透着西班牙式的巴洛克神韵。
今天,这幢优秀历史建筑正等待着有历史理解力的修复者,使它再现昔日的风韵。该建筑现为居民住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10、11号
建于1935年,里弄式花园住宅,现代派风格,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中轴对称分布。红瓦四坡顶,檐口较宽。立面简洁,极少装饰。底层墙面有横向凹槽作装饰,二层以上墙面为灰褐色的水泥拉毛,纹理及色彩颇具沧桑感。建筑物逐层收分构成二三层阳台,阳台门窗上部设立水泥挡雨檐,外墙面安装矩格形钢窗,底层南侧设有外廊,由花岗岩台阶通向小花园。主入口雨厦和阳台窗檐皆采用悬挑式水泥平板,板口端面有横向凹槽装饰。建筑北侧为车库,顶层设有大晒台。现为民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8号(院外西北侧)
建于1947年,近代花园式公寓,局部带有古典纹饰,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主体三层,辅四层,红瓦组合四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三角形红砖重叠砌筑的线脚。外墙全部采用清水红砖英式砌法,窗楣设立砖横梁,西侧有八字形凸窗,上部为小阳台。南侧层有悬挑式大阳台,水泥宝瓶柱栏杆。水泥砂浆的窗裙板以矩形浮雕作简单装饰,水泥浮雕的锁心石造型,白色水泥勾勒腰线。内彩色水磨石地面,铸铁雕花的梯扶栏。花园主入口平板式宽阔的门檐,缘口为多重线脚。建筑物外观保存较好,室内主体结构完整。现为民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5号
建于1935年,法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筒瓦平缓屋面,三层房间为清水红砖外墙,一二层为水泥拉毛墙面。二层西侧退台构成宽敞阳台,铸铁栏杆镶嵌标志性四瓣花造型,主立面窗裙板上也有四瓣花的水泥浮雕。二层主卧房外墙面上的窗楣和沟通阳台的门楣两侧的装饰牛腿都具有巴洛克风格,西侧窗外设有弧形铁艺防护栏杆。底层原为五联拱券柱式外廊,现已都改建为房间。一二层间外墙设有一圈列布筒瓦的雨檐作为装饰腰线。尖券形主入口以红砖砌筑内收的多重线脚,门头设有木架红瓦雨檐。现为民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6号
建于1935年,欧式风格英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分布,主立面中部前出,为外露木结构的高耸山墙。屋面陡峭,东侧耸立有红砖纹饰的大烟囱,南北向开设有多扇棚式老虎窗。建筑外墙为黄色水泥砂浆,底层局部为清水红砖外墙,一二层间设有仿椽木的齿条形水泥装饰腰线。主入口为水泥仿石大砌块作门框,渐收型多重线脚导引尖券式形大木门,入口顶部设有小阳台,与二层主卧室的卫生间相通。现为民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8号
建于1947年,近代花园式公寓,局部带有古典纹饰,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主体三层,辅四层,红瓦组合四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三角形红砖重叠砌筑的线脚。外墙全部采用清水红砖英式砌法,窗楣设立砖横梁,西侧有八字形凸窗,上部为小阳台。南侧层有悬挑式大阳台,水泥宝瓶柱栏杆。水泥砂浆的窗裙板以矩形浮雕作简单装饰,水泥浮雕的锁心石造型,白色水泥勾勒腰线。内彩色水磨石地面,铸铁雕花的梯扶栏。花园主入口平板式宽阔的门檐,缘口为多重线脚。建筑物外观保存较好,室内主体结构完整。现为民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7号(西北侧)
建于1935年,西班牙式花园公寓,占地面积195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立面局部具有新艺术运动装饰花纹,平缓坡顶覆盖红色素筒瓦,周圈设置女儿墙,墙壁上镶有红釉镂空的方砖为装饰,淡黄色水泥拉毛墙面。南立面中部为圆弧顶山墙,其下方为二层房间的三联式圆拱钢窗,窗间为卷绳纹壁柱。底层中央有大圆拱门洞通往大花园,东侧有红缸砖铺就的底层敞廊。二层东南方向为铸铁花饰围栏的转角阳台。二层西南方向设有一个方形内阳台,中式亭阁式样,柱头的木斗拱外露。其下部房间设置转角钢窗,转角处并以筒瓦排布雨檐。主入口顶端为波浪形的西班牙式门框,门头的红瓦挡雨檐有所改建。局部院墙有所保留,墙头为弧线红筒瓦。该住宅为两层功能分离的公寓结构,上下各设厨卫体系,底层另有车库,东北角设有独立楼梯的保姆房与厨房沟通。
现为民居。
安亭路71号增您智公寓
建于1936年,现代风格的小型公寓建筑,占地面积490平方米。建筑为四层混合结构,平面方形,主入口朝南,中间抬高半层,两侧二层以上有凸出1米左右的体块,方窗,有转角窗。平屋顶,挑檐较浅,水泥糙面外。现为民居。
徐汇区安亭路81弄7号
建于1935年,西班牙式花园公寓,占地面积195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立面局部具有新艺术运动装饰花纹,平缓坡顶覆盖红色素筒瓦,周圈设置女儿墙,墙壁上镶有红釉镂空的方砖为装饰,淡黄色水泥拉毛墙面。南立面中部为圆弧顶山墙,其下方为二层房间的三联式圆拱钢窗,窗间为卷绳纹壁柱。底层中央有大圆拱门洞通往大花园,东侧有红缸砖铺就的底层敞廊。二层东南方向为铸铁花饰围栏的转角阳台。二层西南方向设有一个方形内阳台,中式亭阁式样,柱头的木斗拱外露。其下部房间设置转角钢窗,转角处并以筒瓦排布雨檐。主入口顶端为波浪形的西班牙式门框,门头的红瓦挡雨檐有所改建。局部院墙有所保留,墙头为弧线红筒瓦。该住宅为两层功能分离的公寓结构,上下各设厨卫体系,底层另有车库,东北角设有独立楼梯的保姆房与厨房沟通。现为民居。
安亭路132号,原李姓兄弟住宅
安亭路132号,原李姓兄弟住宅
赉安洋行设计,1930年建。安亭路132号最早的长期住户是法商电车电灯公司通讯处主管鲁贝克夫妇,鲁贝克斯是比利时国际远东公司的电气工程师约1924年来到上海,长期担任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电气和通讯主管。现在此处开设有“棉花酒吧”。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安亭路135号
法式花园住宅,砖混结构。建于1930年代。画面左侧为汽车库及司机和佣人住房。现为民居。
安亭路135号
主楼与司机和佣人楼的连接外露式混凝土楼梯。法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代。
安亭路130号
雨天!躲进棉花酒吧避雨,来一张速写!安亭路130号,棉花酒吧院内帐篷里,天光不错,还有取暖气灯照着。
安亭路81弄2号(西侧)
该住宅史称安第纳公寓,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9年,西班牙风格的联立式花园住宅。
走近这幢联立式住宅可以发现,虽然建筑已历经沧桑,但透出的性格仍清晰可辨。从住宅的布局到各个细部,可以看出这是一幢西班牙 风格非常显著而统一的近代建筑。住宅左右两个单元完全对层,原来应该是辅助用房,两边各自的主入口直通楼梯间,楼梯虽然已入室内,但连续通透的窗与三合院空间相当亲密,让人联想到传统西班牙住宅院落中的楼梯与外廊。住宅在其他细节上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特征也相当显著,如螺旋柱,无线脚的门窗券,红色筒瓦的缓坡顶,淡黄色粉墙等等。而两个单元的主入口门框装饰还是相当惹目的,门头曲线强劲流畅,与三合院端部的山墙曲线相呼应,透着西班牙式的巴洛克神韵。
今天,这幢优秀历史建筑正等待着有历史理解力的修复者,使它再现昔日的风韵。该建筑现为居民住宅。
安亭路133号住宅
安亭路133号(院内西侧)
建于1930年,独立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160平方米。
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组合式坡顶上覆红瓦,南向开双坡老虎窗。外墙面作水泥拉毛工艺刷淡黄色涂料,开简洁的矩形钢窗,窗裙饰有方形红砖拼贴图案。主入口为简化的希腊神庙构图,饰纹精美,具有古典意蕴。南向面对花园出入口设有宽阔门廊,弧券形门框,上部为二层阳台。建筑底层设有防潮层,室内较高,采光明亮,原先设有壁炉和水暖双重供热系统。
此宅原为法租界跑狗场老板的居所,一度作为国民党上海市府人员居住用房。建国后由市机关管理局调配使用。现为民居。
解放后,上海市的两位副市长宋日昌和裴显白都曾经居住在这里。
永嘉路712号
建于1930年代末。三层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新里住宅二楼南侧走廊为半开放式过道,二楼东西两厢房南窗凸出型三窗,二楼北侧有后露台。三层南侧为露台,坡顶。从一楼至三层东西房都各有壁炉可供暖。
永嘉路760号花园住宅(东南侧)
徐汇区永嘉路760号,建于1932年,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组合型双坡屋面较为平缓,东侧设有烟囱,屋面和部分窗楣铺设红色筒瓦。主立面采用复合的西班牙建筑装饰元素,以双重圈齿形的宽线脚装饰檐口和阳台栏口,二层设有出挑的弧形阳台,铸铁花式围栏。内阳台的墙裙板上装饰有卷绳纹缠绕飘带的水泥浮雕,十分精美。底层采用三联拱券柱式外廊,地面红缸砖铺设到台基阶梯和花座,并衔接以青砖通向南侧小花园。花园入口采用典型的西班牙风格门头样式,款式和色彩与园内建筑遥相呼应。现为民居。
安亭路2-14号、
永嘉路667-675号
建于1930年代。西式假三层新式里弄住宅。这组位于安亭路、永嘉路转角处的联排住宅,与周围大片疏朗布局的花园住宅相比较,立面紧贴街道,显得有些局促。不过,这正是当时租界西区走向高度城市化过程的典型住宅开发方式:大片土地几乎都已经被建造后,新的地块多在街坊的边角空间。此时的住宅设计既要符合租界管理规定又要充分发挥土地价值,于是,出现了许多折线形转角和不规则平面的建筑景观。
住宅每一户面宽有限,却都保持了独立的假三层居住空间。建筑的沿街立面连续而统一,形成亲切的街道空间:底层为红色清水砖墙;二层以及折线屋顶的山墙为浅色拉毛墙面,窗洞周围以及墙面转角处有不规则红色砖隅作为装饰;屋顶覆红瓦,老虎窗与折线屋顶交替出现,形成节奏。建筑风格当然是相当西化,但户与户之间由突出屋顶的风火墙分隔,烟囱也与风火墙结合在一起,这应该又是从里弄住宅中转换来的中西合璧样式了。
该组新式里弄住宅原为盐业银行所有。该银行系张镇芳创办。张镇芳(1863-1933年),河南项城阎楼村人,袁世凯的内弟。晚清曾出任长芦盐运使,为当时中国最大之盐官。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便委任其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因“剿匪无方,乱杀青年”被撤职。次年,创立盐业银行。1933年,张镇芳病卒,其子张伯驹出任银行总稽核。1935年,银行总部由天津迁至上海。1940年代初,该房产一度由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使用。1944年,由盐业银行售与恒兴地产公司。现为居民住宅。
永嘉路612弄
二层砖木结构新里住宅,建于1931年。
乌鲁木齐南路66号
原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英国乡村式花园风格,假三层砖木结构。邬达克作品,建于1932年。
乌鲁木齐南路1号
解放后这里是部队大院,后为造币厂家属楼。新古典主义风格进院大门,混凝土结构。建于1930年代。
乌鲁木齐衡山路41号
衡山路41号芝大厦位于徐汇区衡山路41号, 2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上海汇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地处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一栋二十三层高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厦,它的设计风格是世界各地建筑精英灵感并发的结晶,它矗立在上海领馆地区,与领馆区花园和老式洋房毗邻,属于上海高尚酒店式服务公寓之最的美誉,离徐家汇商业中心商业区仅一步之遥 。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南路口的标志性建筑。
建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芝大厦”位于衡山路41号,名字带有女性特有的浪漫以及精致感,这幢豪华酒店式公寓价格是上海最昂贵的。从迎客的镂花大门、随意摆放的座椅、到墙上看似平常的油画,无不出自国际顶级艺术大师手笔。
写“衡山路41号”之前,必须先说到一个女人,豪门长辈们教会了她优雅,却抑制不了她那疯狂的梦想和美丽的欲望,酒是坏女人的标志已经不复存在,透过红酒的色泽,映出鲜艳的嘴唇是她性感的诱惑力。她的父亲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林百欣,她是上海顶级豪宅一﹣衡山路41号“芝大厦”的女主人!林百欣是谁?香港超级企业家,“香港十大财阀”之一的百亿富豪。旗下有“丽新国际”、“丽新发展”、“丽丰控股”及“鳄鱼恤”等品牌,是“亚洲电视”名誉主席(详见小编2019年8月19日文章《香港富豪28:13元白手起家13亿买鳄鱼?四房太太八个子女》)。其次子林建岳(详见小编文章《香港富豪29:69亿买下市值31亿酒店?坑爹富二代险失继承权》)是“寰亚电影”的掌门人,投资《无间道》大获成功,也是林明珠的同父异母兄弟。林明珠是林百欣与三太太顾瑞英之女,11岁被送往英国读书,获得金融和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上海协助母亲开发房地产项目。林明珠有很多身份,香港豪门千金、“艺术门”画廊创始人、“衡山路41号”夜宴女主人、时尚 ICON 、设计师、话题女王.….……她似乎一直不乏新意,但又有些固定不变的执着,比如她的经典紫色“大童花头”。有人说林明珠的私人宴会是上海真正国际标准的高级社交(小编注:她似乎很少请听不懂英文的客人进她的家门),也有人说其实那里上演的都是想走国际路线的艺术家和准艺术家之间的权钱交易,可谁在乎这些呢?林明珠穿着 Versace 最新款的低胸小套裙在人群中穿梭,还不时要求大家互换座位去认识新的朋友,她说:“艺术就是权力,你们不会明白。当你的肚子已经饿到不行的时候,林明珠才会宣布晚餐的开始,大家一个一个在那个超级长的餐桌(小编注:可以同时容纳60位客人,是中国最长的人餐桌)上面寻找自己的名字,然后发现你周围一定坐着你想认识的新朋友一一林小姐几乎从来不把熟悉的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没有人致辞,也没有集体举杯的仪式,大家只是换了个姿势和对象继续交流,菜式几乎是永远不变的,一道鸭胸炖蔬菜的头盘,一道香煎银鳕鱼的主 ,一道杏仁西米露的甜点,每道菜之间的间隔以小时为单位,所以饭量大的客人最好口袋里备几块巧克力,反正大家来林明珠的家里从来不是为了填饱肚子!
乌鲁木齐南路,永嘉路口
建于1931年的新里沿街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三层阁楼上都建有老虎窗。
乌鲁木齐南路63弄~85弄
乌鲁木齐南路63弄,75弄,85弄均为连接永嘉新邨西侧,现代式三层洋房,砖木结构。原来分别为永嘉新邨一街,二街,三街(现为永康新村)。建于1947年。
乌鲁木齐南路66号
原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英国乡村式花园风格,假三层砖木结构。邬达克作品。建于1920年代。
乌鲁木齐南路66号(东北侧)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楼(东北侧)。假三层砖混结构,英国乡村式独立花园风格建筑。邬达克作品。建于1932年。
乌鲁木齐南路66号(北侧院内)
梧桐院天平邻里汇,原基督教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英国乡村式花园风格建筑,假三层砖混结构,邬达克作品。建于1932年。
乌鲁木齐南路66号(北侧院内)
梧桐院天平邻里汇。原基督教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英国乡村式花园风格建筑,假三层砖混结构,邬达克作品。建于1932年。这是北院内的司机和佣人楼。
衡山路53号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正门)。建于1925年。
衡山路53号(南侧)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南侧)。建于1925年。
衡山路53号基督教堂
国际礼拜堂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3号的一座闻名中外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整幢建筑呈“L”形,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蜚声沪上。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历史文化:
1923年,在华美国人集资在当时的贝当路(今衡山路)开始建造这座教堂,以供在上海的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人使用。
1925年3月8日竣工并开始使用,英文堂名为ComnunityChurch,最初译为“上海协和礼拜堂”,因参加礼拜的均是外国教众,且来自不同教派后改为国际礼拜堂。由布雷克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承建,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是不分教派和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1950年12月,朝鲜战争爆发,外国侨民纷纷离华回国,国际礼拜堂改由中国牧师管理,第一次全由中国人组成的国际礼拜堂理事会推荐出了该堂第一位中国理事长李仲道,来礼拜的教徒绝大部分是中国教徒,聚会也由用英语改为普通话。
1958年,徐汇区17座教堂集中到国际礼拜堂和救主堂实行联合礼拜。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它便成了徐汇区联合礼拜的主要场所。
1958-1962年,徐汇区基督教联合礼拜的主席是黄培永。1962-1966年主席是沈以藩。
1966年8月,在文革中国际礼拜堂被关闭。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国教堂际礼拜堂与全国千千万万个教堂一样,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堂里的管风琴、洗礼池、铜十字架等宗教设备毁于一旦。
1980年圣诞节,国际礼拜堂重新开放。复堂以来,除每年接待千余名港澳台与国外来宾外,还接待过许多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宗教领袖。
1981年复堂之初,为了更好地接待外籍信徒,成立了专门接待海外信徒的小组。此外,在大堂后楼正中设有外宾专座,并配有同声翻译器,可将牧师的讲道内容同时译为英语提供给外宾。
1996年9月起,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国际礼拜堂每星期日下午开设专供在沪外籍人士参加的英语专场礼拜,由中国教职人员主持宗教仪式并用英语讲道,深受外籍人士的欢迎。
如今,随着参加礼拜的信徒人数越来越多,每逢星期日上午两场礼拜开始之前,大堂、西侧二楼大厅、三楼小礼拜堂,1400余个座位就早已座无虚席。90年代来,信徒先后奉献了双层大型电子琴、三角钢琴、闭路电视等设备,近年在大堂内又安装了几台大功率空调机,既增加了宗教气氛又使礼拜堂条件大为改善。
衡山路53号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主厅内景
衡山路53号
基督教国际礼拜堂辅楼南侧。后面小径通往牧师宿舍。建于1930年代末。
国际礼拜堂辅楼三楼尖顶小教堂
国际礼拜堂辅楼三楼俯看窗外牧师宿舍住宅(邬达克作品)。建于1932年。
永平里—三年间咖啡馆下午茶
衡山路10号
建于1922年,学校校舍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享利.墨菲设计。主建筑是一栋非常高敞的三层教学楼,原为上海美国学校,又称美童公学(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校舍。
衡山路10号
建于1922年,学校校舍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享利.墨菲设计。主建筑是一栋非常高敞的三层教学楼,原为上海美国学校,又称美童公学(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校舍。设计主要模仿了美国费城独立厅的风格,以弗吉尼亚威廉斯堡市的威廉和玛利学院为原型,建筑面积4602m ,属美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其中宿舍楼为西式建筑,建筑体形简洁,坡屋顶平缓,出檐不远,屋面规则布置老虎窗,清水红砖外墙,三角形山墙,底层为连续圆拱券门窗,上两层为矩形窗洞。立面构图规整,装饰简化。水塔形体简练,顶部挑檐,清水红砖外墙,墙体表面在转角处略有凹凸,墙面有花纹装饰,顶层一圈铁质栏杆。窗洞面积小,整体风格厚重稳妥。20世纪后,上海美国侨民人数上升加快,为了解决侨民子弟上学困难,1911年,上海的美国商会、美国协会出面,联合美国基督教公谊会、长老会、圣公会、监理会、复临安息日会等8个教会,组织成立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没有中文名称,上海人称之为“美国人学校”(即美童公学),是一所不分男女、教派的美国人子弟学校。
学校实行董事会制度,董事由美国商会、美国协会和8个基督教会代表组成。据说,学校的初创经费大部分来自美国政府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的“庚子赔款”,日常经费则来自美国本土和在华侨民的捐款。学校实行美国的教育课程,设小学和中学,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的同等学校。实际上,当时在上海的美国侨民子弟的学龄儿童的总数有限,再分成不同的年级,每个班级的人数更少,所以,学校也酌情招收其他英语系国家的侨民子弟。1994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海咖啡馆
雨天!来到东海咖啡馆小坐。来张内厅吊灯速写。
东海咖啡馆(内景)
去福州路购画具,抽空来到东海咖啡馆,来张前厅钢笔水彩。西餐厅里的中国红!
衡山路75号
美式欧陆风格住宅建筑假三层砖混结构,正门朝北,迎台阶而上。建于1922年。原为美童公学(右下角贝当路对面建筑——1943年前衡山路叫贝当路)校长宿舍,后变成其私人住宅。
永平里——松茂窑
雨天来张速写小品。
永嘉路563号(北侧)
邬达克设计,普益地产的英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
永嘉路569号(北侧)
建于1932年,法式风格花园住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瓦组合式坡屋顶,南端屋面作跌檐处理,檐下圆弧形内阳台。小阳台为圆锥形底托,弧面铁艺栏杆,四周墙面局部以白色水泥条框勾勒屋架结构,并作为外立面装饰,侧面屋檐下设三角形木支托。南立面三联式门窗,窗间以清水红砖点缀装饰,窗台以立式红砖铺设出斜面。二层设有宽阔阳台,以四根变形的塔斯干柱式作支撑,水泥仿木栅格式栏杆。圆拱形主入口由红砖发券加锁心石装饰门洞,两根红砖方柱上方以粗大的水泥支托架设人字坡顶红瓦雨厦。外墙面有贯通至屋面的大烟囱。建筑北部为厨房和卫浴间等。曾为慎昌洋行高级职员住宅。
现为单位使用。
写生画作品均在出售中
欢迎私信洽商收藏^_^
Hello,朋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作品★
1300311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