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写生艺术达人陆军 ——钢笔水彩速写写生 2024年第一期

文化   2024-02-02 22:52   上海  

陆军

上海黄浦区人

街景写生画家

街景写生艺术达人

从事美术设计工作30余年

微信:lu-19670911

公众号: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







钢笔水彩速写写生 2024年第一期



高邮路5弄25号,郑振铎旧居。建于1935-1937年,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新式里弄住宅,二层混合结构,双坡顶,白色糙面水泥墙,方窗,屋顶有一烟囱。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郑振铎1942至1945年曾在此居住。当时郑振铎住在二楼,有两间房,分作卧室和书房。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曾任"文艺界救亡协会"主席。1958年10月18日,他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首次出访苏联、阿富汗等国,不幸飞机中途失事遇难。此处现为民居。2015年12月31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高邮路5弄34号。建于1932年,近代独立式住宅,占地面积310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外墙采用哥特砌法,门、窗洞顶部作立砖横梁处理,四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木支托,砖砌壁炉烟囱出屋面。底层架空,有五级踏步通往入户门廊,门廊上部为二层阳台,围铸铁栏杆。二层有独立上下的外置楼梯和与一层分设门号的北花园出入口,弄内另设有专门车库。上海滩早期著名电影人陶金曾在此居住。陶金(1916~1986),江苏省苏州人,表演艺术家、编导。20世纪40年代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经典之作。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高邮路5弄32号。近代独立式花园里弄住宅。1931年竣工,砖木结构。


高邮路5弄20—22号。这栋建筑原来是14号楼(法式新里)住户的汽车库,二楼为司机住房,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初。


高邮路5弄12、14号。法国毗邻式新里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初。


高邮路5弄26号号。建于1932年,近代独立式住宅,占地面积310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外墙采用哥特砌法,门、窗洞顶部作立砖横梁处理,四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木支托,砖砌壁炉烟囱出屋面。底层架空,有五级踏步通往入户门廊,门廊上部为二层阳台,围铸铁栏杆。二层有独立上下的外置楼梯和与一层分设门号的北花园出入口。




高邮路16弄1号。现代简约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立面中轴对称,两端平面为弧形设计,钢窗,缓坡顶。占地面积约350平米,建筑平积约600平米。建于1940年代中叶。



邮路22号,现代简约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40年代末。


高邮路街景(从高邮路14号远看)。



高邮公寓位于高邮路与复兴西路街角,建于1935年前后,原名高公寓(cordier apartments),以原路名"高渺路"命名,解放后改名为高邮公寓。由van stellingwerf家族投资,美华地产公司realty investment company设计。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约13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3平方米。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现代派公寓建筑。据《上海装饰艺术派》记载,高邮公寓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为van stellingwerf家族修建的,这个家族还买下了有名的武康路的密丹公寓作为投资。曾经的建造者van stelling-werf一家曾住在顶楼。现为居民住宅。2020年,徐汇区房管局会同徐汇区文旅局对高邮公寓进行保护性修缮。


在高邮路上看湖南路296弄25号西式花园住宅北侧,三层砖木结构,北侧有外悬式楼梯,外墙清水红砖。建于1930年代。



高邮路48号。21世纪20年代仿罗马式建筑。现为单位使用。



高邮路59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入口在高邮路上,南面为花园。外墙水泥拉毛处理。建于1930年代初。



高邮路65号,二层西班牙式建筑,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初。



为迎合大众娱乐热点,今天来到了黄河路汾阳路口写生电视剧《繁花》里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酒家。这里还是人山人海,交通部门还临时加了交通红绿灯。苔圣园酒家始建于1993年。今天我也来回顾一下当年在这条街的疯狂!


黄河路65号,长江公寓(原卡尔登公寓)建于1936—1939年。2016年7月7日,由黄浦区文化局公布为文物保护点。张爱玲曾寓居卡尔登公寓的301室,在此,张爱玲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小说《十八春》(后改为《半生缘》)、《小艾》。这里也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公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外墙以浅色面砖砌成。临街呈弧型,中间弧型楼高为八层,两边各为六层,平面呈马蹄形,沿道路作弧形处理。二楼全部有铁栅栏阳台,四楼及六楼各有一至二座外凸阳台,阳台栏板著白色,余皆方形门窗。局部饰竖线条,走廊为拼花马赛克地面,穿堂则用人造大理石装修。房间全部采用狭条柳桉地板,北面大楼为磨石子地面。左侧有两部电梯并建有盘地。两边六层以上建有屋顶露台,并新装两部自动电梯。大楼内单元还增设独用厨房或独用生活设施。



湖南路343号,三层砖木结构,一层两户。南面客厅各有矩形阳台挑出以牛腿支撑,红瓦缓坡顶。建于1940年代中叶。



湖南路295号。建于1943年,现代派住宅建筑,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瓦坡顶有较深出檐。非对称立面,局部采用弧形转角墙面。素色水泥砂浆外墙,横向带状钢窗组,水泥板条窗框,窗间墙采用横铺的青色陶瓷面砖作装饰。南面设有圆弧形转角阳台,横线形钢管围栏。西南角窗檐为悬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建筑沿街立面展现出圆筒状楼梯厅,为钢筋混凝土长方格网架结构,大块面玻璃窗。庭院大门的现代感极强,顶部的混凝土网格结构与建筑北立面网格窗墙相映成趣。主楼和附楼由内部通道衔接,室内空间阔大,采光明亮。建筑用材和做工都较为精细。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湖南路311弄1—18号。西式新里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40年代中叶后。



湖南路295号。建于1943年,现代派住宅建筑,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瓦坡顶有较深出檐。非对称立面,局部采用弧形转角墙面。素色水泥砂浆外墙,横向带状钢窗组,水泥板条窗框,窗间墙采用横铺的青色陶瓷面砖作装饰。南面设有圆弧形转角阳台,横线形钢管围栏。西南角窗檐为悬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建筑沿街立面展现出圆筒状楼梯厅,为钢筋混凝土长方格网架结构,大块面玻璃窗。庭院大门的现代感极强,顶部的混凝土网格结构与建筑北立面网格窗墙相映成趣。主楼和附楼由内部通道衔接,室内空间阔大,采光明亮。建筑用材和做工都较为精细。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这是该建筑南侧。



湖南路293号,法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初。2021年又被公司购入重新整修过。



湖南路295号。建于1943年,现代派住宅建筑,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瓦坡顶有较深出檐。非对称立面,局部采用弧形转角墙面。素色水泥砂浆外墙,横向带状钢窗组,水泥板条窗框,窗间墙采用横铺的青色陶瓷面砖作装饰。南面设有圆弧形转角阳台,横线形钢管围栏。西南角窗檐为悬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建筑沿街立面展现出圆筒状楼梯厅,为钢筋混凝土长方格网架结构,大块面玻璃窗。庭院大门的现代感极强,顶部的混凝土网格结构与建筑北立面网格窗墙相映成趣。主楼和附楼由内部通道衔接,室内空间阔大,采光明亮。建筑用材和做工都较为精细。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这是该建筑南侧。



湖南路295号。建于1943年,现代派住宅建筑,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瓦坡顶有较深出檐。非对称立面,局部采用弧形转角墙面。素色水泥砂浆外墙,横向带状钢窗组,水泥板条窗框,窗间墙采用横铺的青色陶瓷面砖作装饰。南面设有圆弧形转角阳台,横线形钢管围栏。西南角窗檐为悬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建筑沿街立面展现出圆筒状楼梯厅,为钢筋混凝土长方格网架结构,大块面玻璃窗。庭院大门的现代感极强,顶部的混凝土网格结构与建筑北立面网格窗墙相映成趣。主楼和附楼由内部通道衔接,室内空间阔大,采光明亮。建筑用材和做工都较为精细。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这是该建筑东北侧。



湖南路289—291号。法式沿街花园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建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



湖南路285号。原日本人占领时期1939年所建造的少年收养所,专门收留那些流浪少年,在这里加以管教。




建筑为日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湖南路287弄甲1号。快乐食堂,经营特色本帮菜,大众消费。建筑利用原弄口老建筑翻造。



湖南路262号,又名湖南别墅,建于1931年,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位于旧时法租界西区的高尚居住区,从建筑与花园的规模、建筑布局与风格特征以及花园与街道的空间关系看,它都属于近代上海20~30年代繁荣时期典型的独立式花园住宅,折射出当时上海相当富裕阶层优越的生活方式。该住宅由WOOTTEN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体为假三层,坐北朝南,呈“L”形布局,南向长24.6米,为主立面。主要居室布置在建筑南侧,北侧主要为楼梯间和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用房。底层为家庭起居活动空间。主要包括:入口门廊、门厅、会客厅、面向花园的敞廊、餐厅和厨房。二层为居住空间。主要包括:主次卧室、起居室,大阳台及东西两侧室外露台。三层阁楼为客房和储藏空间。原为英商锦隆洋行大股东住宅,建筑风格显然是西式的,未受到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在众多上海近代花园洋房中自有其一些独特的特征。住宅人字形山墙构成南向和东向的主立面。南立面底层敞廊设通长水平红瓦披檐,楼层与假三层分别为双柱式平拱敞廊与平拱窗,比例尺度精巧,与石砌墙柱形成对比,双坡檐在顶部折为四坡水平檐。南立面四根高耸的实墙柱支撑着二层大阳台,东西两侧墙面高两层,中间两堵实墙在一层半位置收头,上立双柱造型,托起曲线型二层檐板,竖向构图十分强烈。东立面同样以四根墙柱,以一层半的高度承托着露台。露台下是住宅的主入口,直接联系着进厅和主楼梯。这八堵墙柱均以石材砌筑,并以水泥勾出凸缝,勾缝砂浆饱满、外凸尖翘,整个“虎皮石”墙面形式粗犷自然,极富雕塑感。除这些石材墙柱外,建筑外墙及窗台板及墙面装饰线均采用乳白色弹涂。是建筑最具特色之处。主楼梯、壁炉、大阳台和露台为该建筑室内主要的特色之处。进厅内主楼梯为全木雕花楼梯,栏杆以旋拧攀升为造型,采用整木雕琢而成,做工精美。梯段与踏步,踏步与栏杆,栏杆与扶手之间的搭接利用曲线线角过渡,形式舒展流畅。壁炉设于一层客厅和二层主卧室内,从原始图纸分析,位置恰好在过厅与客厅的分隔墙的正中部位,因而成为整个居住空间的构图中心。从尺度来看,壁炉墙墩厚重,高宽比例舒展。其造型装饰应属比较华丽和考究。据现状判断,可能已为板条墙面封堵。大阳台在主卧室南立面一侧,宽3.6米,长近14米;并在东南端向北折回1.8米,是湖南别墅正立面空间、形式和构图的核心,也是整幢别墅造型的特色基础。石材墙面顶部以双柱收头也是极富特点的造型元素。70多年来,此宅的主人却都是与近代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大人物,其产权的更迭也就像是一段微缩的中国近代历史。该宅建造者是英商锦隆洋行的一位大股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宅的主人也许因战争已经回国,也许是被关入了集中营。1943年春,汪伪政权的第三号人物周佛海及其妻子杨淑慧成为了该宅的新主人。门前的居尔典路(RouteCulty)也随着周的到来而改为湖南路(周系湖南人)。1945年该楼为国民政府接收,用为军统局一下属机关,1946年起作为“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总会会址,该会前身是1945年在重庆成立的“人民行动委员会”,两组织都是由蒋介石授意军统局牵头,并合青、洪、袍哥、汉留等派的全国性帮会组织,是军统特务的外围组织。1949年下半年,邓小平、陈毅两家曾入住此楼,当时邓家住在二楼,陈家住在一楼。1954年贺子珍从前苏联回国就医,后寓居在这栋住宅之内,她在这所花园住宅中一住就是30年,直到1984年病故。现为瑞金宾馆分馆。




湖南路296弄25号法式花园住宅南侧,三层砖木结构,北侧有外悬式楼梯,外墙清水红砖。建于1930年代。



湖南路296弄20号法式花园住宅西北侧,三层砖木结构,北侧有从二楼上三楼的外悬式楼梯,外墙清水红砖。与该弄25号同款,建于同一时期。



湖南路296弄17—19号,三层砖混结构,现代简约式公寓住宅楼,屋顶为大露台。外墙窗台为垂直线状装饰性图案,钢窗。建于1940年代中叶。




湖南路296弄26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二层砖木结构,绿色琉璃瓦。建于1930年代初。




湖南路296弄15、16号(远)。欧陆风格花园住宅,二层砖木结构。建于1930年代初。




湖南路296弄26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二层砖木结构,绿色琉璃瓦,外墙米黄色耐火面砖,在上海地区西班牙式建筑屋顶一般采用桔红色筒瓦,绿色琉璃瓦今天还是头一次见到。上二楼从室内一楼北侧旋转楼梯而上,二楼南侧阳路设水泥宝瓶柱栏杆。窗框都为汉白玉装饰框。占地面积约1300平米,建筑面积约500平米。建于1930年代初。这是该建筑的东北侧。



湖南路280弄2号,五层砖混结构,现代简约式公寓住宅楼。设有屋顶大露台,一层一户,进弄入口在该楼西侧。建于1940年代中叶。




湖南路281号,假三层欧陆风格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建于1920年代末。近期该建筑又易新主外墙被改造了诸多西式元素,现此楼为大洋贸易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在地。




湖南路276号。建于1931年,F.F.&A.R.I.B.A.Architects & Civil Engineers设计,独立式花园住宅,英国乡村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88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屋顶坡度较陡,南北坡面皆设有宽面棚式老虎窗,檐口局部采用红砖跌砌的角撑,南侧屋面较长,局部覆盖至一层。屋顶东西两侧高耸着两座红砖大烟囱,山墙面凸出有红砖砌筑的巨大的壁炉烟道,砖工精细。建筑南面中部前出,底层建有花厅,其窗檐衔接着南侧屋面,花厅上部为二层阳台,叠砖砌筑为阳台栏杆。外墙采用淡黄色水泥拉毛,墙角局部采用隅石镶嵌装饰。建筑主入口设有红瓦宽檐的木架雨厦。该住宅原为外侨居所,建国后为政府接管。现为民居。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湖南路278号。建于1932年,早期现代派住宅,占地面积156平方米。建筑为假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布局简单,外形独特,细节设计周到。人字坡大屋面深出檐并覆盖至一层,形成底层窗外宽近一米的雨檐。屋面较陡,南北皆设置宽面棚式老虎窗。南侧二层中部前出构筑为圆角形内阳台,下为敞开式门廊。阳台混凝土平顶,檐口开滴水槽,圆弧转角三面环窗,构成墙外的一道沿路风景。阳台底部以一根混凝土圆柱支撑,柱础扩大为圆台,圆台与建筑主入口门外的菱形平台相衔接,在两侧布置双向入户台阶,设计巧妙。建筑外墙转角多采用圆弧形,对角呼应,并与局部圆柱及台阶相结合,扩大了小花园中的视角,体现了设计师的匠心。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湖南路273号。建于1940年,现代风格公寓住宅,局部有装饰艺术派纹饰,占地面积690平方米。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周圈原有女儿墙,后顶层加建住房,取代了原先的大晒台。建筑为非对称立面,外墙采用素色水泥砂浆粉刷,横条状钢窗组整体突出墙面。厚实的水泥窗框粉刷为红色,窗间墙及建筑周身砌筑有红色装饰带,上下有序间隔并环绕四个立面,成为外部的主要特征。西侧单元略有错层,底层设有车库。主入口沿街设置,混凝土薄板现浇的阶梯形雨厦,较为别致。楼道铺地采用鲜艳的水磨石拼贴出几何图案,楼梯钢管扶栏造型简约。室内房间宽大,客厅南面的转角钢窗占据了整面墙壁,光照十分充足。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湖南路266号。建于1932年,现代派公寓住宅,占地面积239平方米。建筑为四层砖混结构,总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平屋顶,素色混凝土板条压檐,顶部后来被加建一层,取代之前的大晒台。主立面简洁工整,以楼道为中心两边对称。淡黄色水泥拉毛墙面,三四层位置设落地窗门,门外建有长方形的小阳台。公寓楼底层原为车库,每层楼两个单元,套型结构不同。建筑西侧和北侧外墙墙基为斜线,与此对应西边单元的房间也为多边形,室内局部有三角形过道,设计师采用圆拱门洞自然过渡,北侧消防梯采用铸铁旋梯,既节省空间又耐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该公寓主要由德籍侨民居住。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湖南路265号。建于1933年,独立式花园住宅,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人字坡顶,中部设有方形烟囱。南侧底层门外设有小平台,东南部分前出为门廊,二层建有阳台。建筑立面简洁,白色水泥砂浆墙面,窗框周圈有红砖箍饰,附楼人字坡顶檐口可见西班牙式券齿线脚。室内装饰考究,用材精良。花园主体位于建筑东侧,沿街开设独立大门,园内布设简单。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写生画作品均在出售中

欢迎私信洽商收藏^_^



Hello

码    

13003115595




街景写生画家陆军
写生记录城市建筑人文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