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因地制宜建设老年食堂1695个 小餐桌上托起“大民生”

文摘   2025-01-27 09:28   北京  

1月22日,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主办的“点亮母城之光·一餐幸福的年夜饭暨首届社区老年食堂厨艺大赛活动”启幕。活动中,10家社区老年食堂的厨师现场开展厨艺比拼,江南文火牛肉、干烧鲈鱼、佛手鸭汤……10道特色菜色香味俱全,试吃人员赞不绝口。

这是重庆大力发展老年食堂的一个生动缩影。数据显示,近五年,重庆市老年人口规模年均增长23万,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食堂已成为关乎万千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存在。

聚焦老年需求,让养老变“享老”

“两荤两素一汤一饭,顿顿不重样,‘巴适’得很!”重庆市巴南区莲花街道万泉街社区老年食堂被片区老人纷纷点赞。

“菜品丰富、食材新鲜、味道可口、价格实惠”,这是在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街道的饭大饱智惠社区老年食堂里听到最多的评价。近年来,重庆致力于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加快建设老年食堂。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重庆因地制宜建设老年食堂1695个,已覆盖全市88.6%的街道、35.1%的乡镇。

老年食堂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给老年人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

在重庆市丰都县,老年食堂围绕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特长,积极组建坝坝舞、书画、棋艺、手工等多个兴趣小组,老人们可以与志同道合者交流切磋。

无独有偶,重庆市江津区武城社区的老年食堂里同样藏着满满温情,配套了娱乐室、休息室、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等功能区,全方位满足老人的休闲娱乐和健康管理需求。

“在重庆,像这样温暖又贴心的老年食堂还有很多!”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大力鼓励老年食堂在解决老年人用餐需求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食堂 + 文娱”“食堂 + 教育” 等特色模式。

现在的老年食堂里,不仅每餐都飘出饭菜的香气,还不断延伸出康复护理、日间照料、辅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逐渐成为老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

携手多方力量,老年食堂“续航”晚年

目前老年食堂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两年食材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使得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老年食堂的经营者压力很大。”重庆市黔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老年食堂提供给每一位老年人的菜品味美价廉,黔江区的老年食堂进行了多样化探索,“现在黔江区的部分老年食堂并不局限于服务老年人,还对年轻人开放,人流量大大增加,提高了食堂收入。”

“我们这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比例较高,孤独寡居的老人较多。”重庆市酉阳县两罾乡党委书记吴斌说,两罾乡金丝楠村地处重庆西北部山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流量较少。为此,两罾乡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探索并完善出一套“慈善捐赠 + 集体经济 + 政府补助 + 群众互助”的复合型筹资长效机制。如今,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两罾乡的老年食堂越办越好,帮助更多留守老年人解决吃饭问题。

此外,为鼓励社区老年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出台了《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方案》,通过探索建立供需适配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规范监管机制,助力重庆老年食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进一步降低租金、人力等经营成本,吸引更多餐饮、物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引导老年食堂市场化发展夜间餐饮、休闲餐饮、红白喜事宴席、农民工盒饭定制等服务,积极打造老年人可负担、市场主体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老年食堂建设运营模式。


来源:光明网

编校:马怀宇

中国老龄
传递最新涉老政策信息,推进积极健康老龄化,努力成为中国老龄工作的“形象窗口”“信息窗口”和老年人的“服务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