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出台《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服务。办法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记者22日从民政部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共有精神卫生福利机构141家,床位约7.4万张,在院患者6万多人。机构收治的对象主要是民政部门负责供养、救助的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
办法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范围进行了细化,主要有3类:一是法定收治对象。收治照料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是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二是优先收治对象。在法定收治对象应收尽收的前提下,优先收治流浪乞讨、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中的精神障碍患者等。三是可以收治对象。有条件的机构可以收治其他社会患者。
据介绍,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医疗等服务。在生活照料方面,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等服务,并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在康复服务方面,根据患者意愿和能力情况,开展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等院内康复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必须具备诊疗能力,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照法律法规、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针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人手短缺等现实问题,办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落实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享有同等的业务交流、培训教育等机会。同时给予符合条件的机构用人自主权,并对机构中从事康复、医疗、护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 第76号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12月6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意,现予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民政部部长 陆治原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 雷海潮
2025年1月10日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解读
01
02
(九)关于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办法》明确了有关要求。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协调落实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使得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享有同等的业务交流、培训教育机会。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部门,合理制定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人才评价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用人自主权。三是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中从事康复、医疗、护理、社会工作、管理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确定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待遇。
来源:新华网、中国民政
编校:马怀宇